華文網

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執著頑強的生命裡,沒有什麼不可能

在非洲中部乾旱的大草原上,有一種體型肥胖臃腫的巨蜂。巨蜂的翅膀非常小,脖子也很粗短。

​但是這種蜂在非洲大草原上能夠連續飛行250公里。飛行高度也是一般蜂類所不能比的。他們非常聰明,平時都是藏在岩石縫隙或者草叢裡,一旦有了食物立即振翅飛起。尤其是當它們發現這一地區即將面臨極度乾旱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群結隊地迅速逃離,向著水草豐美的地方飛行。這種強健的蜂被科學家稱為“非洲蜂”。
​科學家們對這種蜂充滿了好奇。因為根據生物學的理論,這種蜂體型肥胖臃腫而翅膀卻非常短小,在能夠飛行的 物種當中,它們飛行條件是最差的。從飛行的先天條件來說,它們甚至連雞鴨都不如:從流體力學來分析,它們的身體和翅膀的比例根本是不能夠起飛的,
即使人們用力把它們扔到天空中去,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載身體的浮力,會立刻掉下來摔死。但事實卻是,非洲蜂不僅能飛,而且是飛行隊伍裡最為強健,最有耐力、飛的最遠的物種之一。
​哲學家們對此給出了合力的解釋:非洲蜂天資低劣,
但它們必須生存,而且只有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才能夠在氣候惡劣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下去。直白一點,就是不能飛,只有死。

置之死地而後生,在一個執著頑強的生命面前,沒有什麼不可能。

在飛機翱翔于藍天之前,有誰相信人類能夠隨意在雲海漫步?在電話誕生之前,有誰相信隔著萬水千山你我能夠自由交談?沒有蒸汽機時,誰又相信機器能夠自行運轉。

然而,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使無數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