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五大生存壓力,電視媒體2018如何發力?

看電視

2018年是爭奪年輕受眾和流量的關鍵一年,電視臺和互聯網之間必將迎來一場惡戰。在融合轉型的關鍵時期,電視媒體如何應對來自不同方面的諸多壓力?解碼2018年電視媒體將面臨的五大生存壓力。

文 |梓言

來源 | 傳媒一線(ID: cucyixian)

“傳統媒體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這句話似乎已經變成了大家的口頭禪,年年說、歲歲議。

確實,前路不易。面對2018年的傳媒環境,電視媒體也需要更多的思考。在融合轉型的關鍵時期,電視媒體將面臨來自政策、市場、受眾等方面的諸多壓力。如何見招拆招?須先認清現實。

今天,我們就從宏觀角度來分析一下未來一年電視媒體將面臨的五大生存壓力。

一、政策壓力

2017年被業界稱為廣電政策最嚴的一年,“黃金時段不再播出引進境外模式的節目”、“嚴禁播出機構以明星為唯一議價標準”、“打造與偉大時代相稱的精品力作”、“網上網下同一標準、同一尺度”,一系列的政策發佈使媒體行業進行著深刻的調整和洗滌。

縱覽這一年的政策中,著重關注的點主要集中在價值導向、網生內容品質、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上。種種政策的發佈也表明,未來的一年,媒體在競爭之時要深度思考導向問題、創新問題和平臺建設問題。

如何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如何推動內容產業的持續創新、如何規範平臺、創造精品將是2018年電視媒體集中發力的方向。

二、來自受眾的壓力

從總體上來看,電視受眾正在面臨著嚴重的分流。

收視時長逐年下降。根據CSM的調查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電視觀眾人均每天電視收看時長為144分鐘,同比下滑12分鐘,相比於歷史資料,年均降幅達到了6分鐘。電視收視人口逐年下降,收視時長也在逐年下滑,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成為傳統媒體的稀缺資源。

另外,在所有的收視人口中,不但電視觀眾老齡化的狀況依然明顯,中年觀眾的收視時長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35-54歲的中年觀眾的人均日收視時長減少了15分鐘,成為收視量下降幅度最大的群體,可見觀眾的分流已經蔓延到了年齡偏大的重度電視觀眾。

與電視收視人口逐年下降相比,我國網路視頻市場呈現出迅速發展的態勢,網路視頻強勢衝擊。2017年12月,我國網路視頻使用者規模已經超過5.65億、手機視頻使用者規模超過5.25億;預計2020年,網路視頻使用者有望突破7億大關。

這幾年,網路視頻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野蠻生長”向“精耕細作”轉型,2017年又經歷了大浪淘沙、高速發展的一年,無論在內容製作還是廣告市場上都將對電視媒體造成巨大的衝擊。

三、來自廣告市場的壓力

回顧2017年全國的廣告市場,讓廣電人深感焦慮的同時也看到了絲絲希望。

據尼爾森網聯AIS全媒體廣告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廣告市場整體上呈小幅增長趨勢。在傳統媒體中,只有電臺媒體增長22%,而電視媒體則下降2%,值得慶倖的是電視廣告投放份額相對穩定。

在行業投放上,傳統媒體中,內蒙古鴻茅實業位列第一,投放總額同比增長55.9%;寶潔同比下降24.2%位列第二;聯合利華降幅最大,減少27.4%。

反觀網路廣告市場,2017第三季度中國網路廣告季度市場規模已達到93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8%。網路廣告市場整體呈現出穩定的增長,並有持續增長趨勢。更值得注意的是,線上視頻及泛娛樂直播市場、社交網路市場和新聞資訊市場等領域均呈現明顯的增幅。

整體來看,傳統媒體廣告市場整體呈現小幅回暖,電視略有下滑,重在維穩,電臺的潛力巨大。因此,廣電媒體如何應對廣告市場的變化和網路廣告的衝擊將是2018年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四、內部競爭的壓力

2017年的電視江湖,各級廣電之間的競爭之勢也愈加猛烈。

據資料顯示,2017年,央視的整體份額達到33.59%,比上一年提升1.4個百分點。在全國網上星頻道收視份額排名前十中,央視獨佔七席,一如既往地佔據絕對優勢。

省級衛視的競爭中,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作為一線衛視核心資源的電視劇和綜藝都呈現下滑趨勢,運營成本的直線走高、現象級難覓、綜N代創新乏力、政策管控收緊等現狀,使衛視的生存環境愈發艱難。

同時,在內容生產方面,視頻網站的迅速崛起使頭部衛視一度壓力山大,一大批優秀的網劇和網綜的出現和先網後臺、只網不台等模式的紛紛試水,使電視的受眾遭到視頻網站的嚴重分流。

另外,在各大衛視的競爭版圖中,陣營分裂繼續加劇、二八效應持續突顯。在廣告市場方面,頭部衛視瓜分了近八成的廣告資源,二三線衛視廣告創收額進一步下滑,與一線衛視差距逐漸拉大,競爭愈加乏力。

針對這種狀況,一些二三線衛視選擇抱團取暖。2017年10月,天津衛視、山東衛視、深圳衛視聯合舉辦了2018年三大衛視資源分享會;河南衛視、湖北衛視、廣東衛視、黑龍江衛視和四川衛視也互相抱團,聯合舉辦2018五大衛視資源推介會。而這樣的抱團是否能抵禦強敵,還需要時間去證明。

對於地面頻道和城市台來說,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收視極速縮水、創收驟降、人員嚴重流失,部分台已經面臨生存危機,尋求“財政供養”的呼聲此起彼伏。

2018年,隨著各級廣電媒體進入轉型改革的關鍵時期,來自市場的競爭、互聯網的競爭和各級廣電之間的競爭必將愈演愈烈。

2017年,各級廣電媒體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都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媒體融合轉型逐漸步入深水區。從組織機構的改革、採編流程的調整到技術升級、服務模式升級、內容產品的生產,深度的再造使廣電融媒體的平臺化優勢逐步突顯,競爭力也逐漸顯現。

與此同時,一些媒體在跨平臺、跨區域的融合傳播上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例如2017年12月花椒直播與北京衛視聯合打造的“1218直播節”活動,互聯網與廣電的跨域融合將北京衛視的媒體融合又加深了一步。

2018年,媒體環境紛繁複雜,媒體融合也必將是廣電媒體需要持續深耕的重要戰場。

2017年,廣電系統的離職潮可謂是愈演愈烈,不但大批成長起來的年輕媒體人紛紛轉戰新媒體,越來越多的媒體高層管理者和一些資深的媒體人也選擇出走。重量級出走、新血液難留,廣電人才的空心化狀況越來越嚴重。

2018年,面對更加開放、市場化程度更高、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新媒體,傳統媒體的種種弊病將更加突顯,體制的桎梏、機制的普遍僵化必將導致平臺的吸引力持續降低,人才的去留勢必將成為影響廣電命運的關鍵因素。

五、外部競爭的壓力

過去的一年裡,網路視頻平臺的表現著實不凡,也著實給了電視媒體一記重拳。各大視頻網站深耕內容製作,網劇與網綜的製作逐漸走向精品化,大量作品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這使本就極為分散的觀眾注意力變得更為稀釋。

同時,短視頻在這一年強勢爆發。在2017年第三季度,短視頻使用者使用總時長同比增速達311.3%,領跑其他所有細分行業。多元的觀看場景、極強的社交屬性、日益精良的內容製作、逐漸清晰的盈利模式都將成為短視頻向電視媒體搶奪受眾注意力的得力法寶。

時至年末,網路直逼答題平臺的突然爆紅,又讓人們看到了網路直播平臺的無限可能性。面對來自互聯網領域的重重危機和屢屢突襲,廣電媒體也及時做出了反應。

前近日,江蘇衛視與西瓜視頻就聯手打造了一檔台網聯動的益智類答題綜藝《最強大腦之百萬英雄來燒腦》,將兩大強勢知識IP進行深度嫁接,試圖探索電視+網路直播的可能性。

2018年,是一個流量至上的新時期,對於電視媒體來說無疑也是深度融合、重裝上陣的關鍵一年。如何在這一年裡,深挖自身潛力、尋求融合發展,是電視媒體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壓力亦是機會,在這個爭奪年輕受眾和流量的關鍵一年,電視臺和互聯網之間必將迎來一場惡戰。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無論在內容製作還是廣告市場上都將對電視媒體造成巨大的衝擊。

三、來自廣告市場的壓力

回顧2017年全國的廣告市場,讓廣電人深感焦慮的同時也看到了絲絲希望。

據尼爾森網聯AIS全媒體廣告監測資料顯示,2017年廣告市場整體上呈小幅增長趨勢。在傳統媒體中,只有電臺媒體增長22%,而電視媒體則下降2%,值得慶倖的是電視廣告投放份額相對穩定。

在行業投放上,傳統媒體中,內蒙古鴻茅實業位列第一,投放總額同比增長55.9%;寶潔同比下降24.2%位列第二;聯合利華降幅最大,減少27.4%。

反觀網路廣告市場,2017第三季度中國網路廣告季度市場規模已達到93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8%。網路廣告市場整體呈現出穩定的增長,並有持續增長趨勢。更值得注意的是,線上視頻及泛娛樂直播市場、社交網路市場和新聞資訊市場等領域均呈現明顯的增幅。

整體來看,傳統媒體廣告市場整體呈現小幅回暖,電視略有下滑,重在維穩,電臺的潛力巨大。因此,廣電媒體如何應對廣告市場的變化和網路廣告的衝擊將是2018年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四、內部競爭的壓力

2017年的電視江湖,各級廣電之間的競爭之勢也愈加猛烈。

據資料顯示,2017年,央視的整體份額達到33.59%,比上一年提升1.4個百分點。在全國網上星頻道收視份額排名前十中,央視獨佔七席,一如既往地佔據絕對優勢。

省級衛視的競爭中,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作為一線衛視核心資源的電視劇和綜藝都呈現下滑趨勢,運營成本的直線走高、現象級難覓、綜N代創新乏力、政策管控收緊等現狀,使衛視的生存環境愈發艱難。

同時,在內容生產方面,視頻網站的迅速崛起使頭部衛視一度壓力山大,一大批優秀的網劇和網綜的出現和先網後臺、只網不台等模式的紛紛試水,使電視的受眾遭到視頻網站的嚴重分流。

另外,在各大衛視的競爭版圖中,陣營分裂繼續加劇、二八效應持續突顯。在廣告市場方面,頭部衛視瓜分了近八成的廣告資源,二三線衛視廣告創收額進一步下滑,與一線衛視差距逐漸拉大,競爭愈加乏力。

針對這種狀況,一些二三線衛視選擇抱團取暖。2017年10月,天津衛視、山東衛視、深圳衛視聯合舉辦了2018年三大衛視資源分享會;河南衛視、湖北衛視、廣東衛視、黑龍江衛視和四川衛視也互相抱團,聯合舉辦2018五大衛視資源推介會。而這樣的抱團是否能抵禦強敵,還需要時間去證明。

對於地面頻道和城市台來說,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收視極速縮水、創收驟降、人員嚴重流失,部分台已經面臨生存危機,尋求“財政供養”的呼聲此起彼伏。

2018年,隨著各級廣電媒體進入轉型改革的關鍵時期,來自市場的競爭、互聯網的競爭和各級廣電之間的競爭必將愈演愈烈。

2017年,各級廣電媒體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都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媒體融合轉型逐漸步入深水區。從組織機構的改革、採編流程的調整到技術升級、服務模式升級、內容產品的生產,深度的再造使廣電融媒體的平臺化優勢逐步突顯,競爭力也逐漸顯現。

與此同時,一些媒體在跨平臺、跨區域的融合傳播上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例如2017年12月花椒直播與北京衛視聯合打造的“1218直播節”活動,互聯網與廣電的跨域融合將北京衛視的媒體融合又加深了一步。

2018年,媒體環境紛繁複雜,媒體融合也必將是廣電媒體需要持續深耕的重要戰場。

2017年,廣電系統的離職潮可謂是愈演愈烈,不但大批成長起來的年輕媒體人紛紛轉戰新媒體,越來越多的媒體高層管理者和一些資深的媒體人也選擇出走。重量級出走、新血液難留,廣電人才的空心化狀況越來越嚴重。

2018年,面對更加開放、市場化程度更高、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新媒體,傳統媒體的種種弊病將更加突顯,體制的桎梏、機制的普遍僵化必將導致平臺的吸引力持續降低,人才的去留勢必將成為影響廣電命運的關鍵因素。

五、外部競爭的壓力

過去的一年裡,網路視頻平臺的表現著實不凡,也著實給了電視媒體一記重拳。各大視頻網站深耕內容製作,網劇與網綜的製作逐漸走向精品化,大量作品獲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這使本就極為分散的觀眾注意力變得更為稀釋。

同時,短視頻在這一年強勢爆發。在2017年第三季度,短視頻使用者使用總時長同比增速達311.3%,領跑其他所有細分行業。多元的觀看場景、極強的社交屬性、日益精良的內容製作、逐漸清晰的盈利模式都將成為短視頻向電視媒體搶奪受眾注意力的得力法寶。

時至年末,網路直逼答題平臺的突然爆紅,又讓人們看到了網路直播平臺的無限可能性。面對來自互聯網領域的重重危機和屢屢突襲,廣電媒體也及時做出了反應。

前近日,江蘇衛視與西瓜視頻就聯手打造了一檔台網聯動的益智類答題綜藝《最強大腦之百萬英雄來燒腦》,將兩大強勢知識IP進行深度嫁接,試圖探索電視+網路直播的可能性。

2018年,是一個流量至上的新時期,對於電視媒體來說無疑也是深度融合、重裝上陣的關鍵一年。如何在這一年裡,深挖自身潛力、尋求融合發展,是電視媒體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壓力亦是機會,在這個爭奪年輕受眾和流量的關鍵一年,電視臺和互聯網之間必將迎來一場惡戰。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