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嘉慶帝從政最精彩的一筆 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幾招 剷除朝中毒瘤

清仁宗嘉慶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又是乾隆皇帝的接班人,登基後成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

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13歲被秘密立為皇儲,接班那年已經37歲,

之後又被父皇垂簾聽政4年。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才開始親政。

(嘉慶皇帝畫像)

嘉慶從乾隆手中接過了權力,也同時接過了盛世外衣下掩藏的一連串的危機,其中最緊迫的是權臣巨貪和珅問題。

從小的刻苦學習和幾十年宮中經歷的耳濡目染,

不惑之年的嘉慶自然是十分成熟自信。這一點,在剷除巨貪和珅上充分體現出來。

和珅少年入宮,被乾隆皇帝恩寵了三十年。乾隆還將幼☆禁☆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可以說權傾天下。乾隆晚年,他不離左右,經常代傳聖意,許多人背地裡已經叫他“二皇上”。

隨著權力的成長,和珅的私欲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

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既權傾天下又富可敵國。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嘉慶帝顒琰在乾隆死的當天開始親政。就在辦理父皇帝大喪期間,嘉慶帝採取斷然措施,對和珅下了殺手,一時震驚朝野。

和珅是父皇乾隆的寵臣,

老奸巨滑,朝廷上下,親信故舊眾多,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嘉慶帝在乾隆死後短短的15天裡,就把一個被先帝恩寵30多年的“二皇帝”徹底剷除,展示了高超的智慧和韜略。

後人歸納總結,認為嘉慶皇帝使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幾招兒:

第一,欲擒故縱。嘉慶繼位後,太上皇乾隆還健在。他面對老謀深算,深受太上皇寵愛的和珅,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和珅的一舉一動,他看在眼裡,不動聲色。

有些大臣在他面前說和珅的壞話,嘉慶卻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嘉慶向太上皇奏報的一些軍國大事,也經常讓和珅去代奏、轉奏,以此表示信任,從而迷惑並穩住了和珅。

第二,調虎離山。乾隆駕崩,和珅失去靠山,以至窮途末路。當天,嘉慶帝一方面任命和珅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國喪大事,一方面傳諭他的老師署安徽巡撫朱珪來京供職。初四日,嘉慶發出上諭:譴責在四川前線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

並借此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嘉慶帝又下旨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一舉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這實際上削奪了和珅的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

第三,突然出擊,關門捉賊。和珅被嘉慶牢牢控制於手中,無路可逃。正月初五日,也就是乾隆死後的第三天,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慶立即宣佈將和珅革職,抓捕入獄。隨即嘉慶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正月初八日,嘉慶命令從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檔,都要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容事先告訴軍機大臣。並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璿、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

(影視劇照)

採取了上述措施後,嘉慶帝命令各直省和在京大員,就和珅一事向朝廷表明態度。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他在奏摺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是一個無恥小人,請求將其“淩遲處死”。嘉慶帝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下基調,並通報各省督、撫。

正月初九日,嘉慶帝下旨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打入刑部大獄。命儀親王永璿、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審訊後,嘉慶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主要有欺騙皇帝、扣壓軍報、任用親信、違反祖制、貪污斂財等。

正月十八日,召集在京文武大臣會議,奏請將和珅淩遲處死,將同案的福長安斬首。嘉慶四年正月《上諭檔》中記載:嘉慶諭示“和珅罪有應得”,就是說怎麼嚴懲和珅都不過分,但考慮到他曾任領班軍機大臣,為了朝廷體面,賜他自裁。

據說和珅在獄中,自知生命不久,對著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賦詩道:“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樣的鏡頭:和珅得到嘉慶皇帝賜給他的三尺白綾,在獄中自盡。福長安以阿附和珅,令其到和珅死所跪視和珅自裁···。

(網路資料圖片 和珅)

嘉慶皇帝親征後對和珅的懲治,動作果斷迅速,乾淨利索,寬嚴適當,十分成功。這是嘉慶皇帝一生處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為精彩的一筆。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慶立即宣佈將和珅革職,抓捕入獄。隨即嘉慶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正月初八日,嘉慶命令從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檔,都要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容事先告訴軍機大臣。並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璿、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

(影視劇照)

採取了上述措施後,嘉慶帝命令各直省和在京大員,就和珅一事向朝廷表明態度。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他在奏摺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是一個無恥小人,請求將其“淩遲處死”。嘉慶帝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下基調,並通報各省督、撫。

正月初九日,嘉慶帝下旨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打入刑部大獄。命儀親王永璿、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審訊後,嘉慶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主要有欺騙皇帝、扣壓軍報、任用親信、違反祖制、貪污斂財等。

正月十八日,召集在京文武大臣會議,奏請將和珅淩遲處死,將同案的福長安斬首。嘉慶四年正月《上諭檔》中記載:嘉慶諭示“和珅罪有應得”,就是說怎麼嚴懲和珅都不過分,但考慮到他曾任領班軍機大臣,為了朝廷體面,賜他自裁。

據說和珅在獄中,自知生命不久,對著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賦詩道:“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樣的鏡頭:和珅得到嘉慶皇帝賜給他的三尺白綾,在獄中自盡。福長安以阿附和珅,令其到和珅死所跪視和珅自裁···。

(網路資料圖片 和珅)

嘉慶皇帝親征後對和珅的懲治,動作果斷迅速,乾淨利索,寬嚴適當,十分成功。這是嘉慶皇帝一生處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為精彩的一筆。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