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77年,李嘉誠當機立斷,進軍中環地鐵,終於戰勝地王


從1958年到1976年,李嘉誠的地產事業一路突飛猛進,雖然李嘉誠被香港視為地產鉅子,

商界名人,但當時的長江實業仍是中型地產公司,只是香港地產界的五虎之一。

1977年,李嘉誠率領長江實業參與了香港地鐵遮打站,金鐘站興建權的競標,地鐵工程,是當時香港開阜以來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個工程計畫8年完成,耗資205億港元,首期工程由九龍塘,穿過海底隧道,最終到達港島中環,全長15公里,設15個站。


有人說,中環,金鐘兩站,就像雞的兩隻大腿,其上蓋將可建成地鐵全線盈利最豐厚的物業,地產商無不垂涎欲滴,李嘉誠涉足地產已20春秋,蓋了不少大廈和廠房建築,他覺得是時候進軍港島中環了。

港島中區是香港頭號地產商置地公司的老巢,當年置地創始人保羅遮打,參與中區填海,

獲得港府成片地皮,置地在中區擁有10多座摩天大樓,置地廣場和康樂廣場又正好位於未來中環地鐵站的兩翼,就憑這些物業的主人,就可以看出置地在中區的地位。


李嘉誠在投標書上,提出將兩個地盤設計成一流商業綜合大廈的發展計畫,

但這仍不足以挫敗其他對手,李嘉誠破斧成舟,打破對半開的慣例,地鐵公司占股百分之五十一,長江實業占百分之十四九。

當日,參與競標的財團多達30餘家,他們是實力雄厚的置地,太古,金門,日澳,嘉年,霍英東,恒隆等,輿論界憑其慣例,一致看好置地,置地優勢昭然,中標呼聲最高。

​然而,4月4日,地鐵公司懂事局宣佈,首先與長江實業李嘉誠簽訂中環站上蓋發展物業協議。為此,李嘉誠領導的長江實業戰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