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宋抗金名將,2萬軍隊戰勝40萬金兵,守墓人傳承800年14代

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是名將明相輩出的朝代,我們所熟知的岳飛、韓世忠、吳玠、李綱、辛棄疾、寇准、趙普都出自宋朝。康王趙構“泥馬渡康王”之後,建立了南宋王朝。在南宋的諸多大臣當中,

有一位四川人,不僅是名將,而且是名相,他就是虞允文,生前以少勝多大敗金軍,身後忠誠的守墓人宋氏子孫為他守墓800年。

泥馬渡康王

年少聰慧,初入官場

大觀四年(1110年),虞允文出生在隆州仁壽,年少聰慧,史書記載他“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成年之後進入官場,

但因為秦檜的打壓四川官員,始終沒有獲得重用,直到秦檜死後,虞允文才逐漸在官場中嶄露頭角。虞允文入朝為官時,南宋王朝正處在外患仍在,內無良臣的處境,韓世忠、嶽飛等抗金名將已經相繼去世。雖然南宋王朝已經向金稱臣納貢服了軟,但並不能滿足金國的欲望,於是,在一場大戰開始在當時的金國皇帝完顏亮心中謀劃。

以少勝多,大戰金兵

1161年,

金國皇帝完顏亮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仙人讓他出兵南下,兼併南宋王朝。好大喜功的完顏亮認為這是難得的吉兆,於是便在大臣的慫恿之下帶領15萬金兵分四路南下征宋。

由於《紹興和議》之後宋金兩國已經多年沒發生戰爭,南宋王朝的軍隊早已失去戰鬥力,金兵一路南下,如入無人之境。面對著強大的金國軍隊,南宋王朝竟然一時無兵可用。

採石磯大捷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一個機會擺在了虞允文面前。當南下的金兵打到採石磯附近時,朝廷派遣文官身份的與到前線去慰勞將士,而當他到達前線時,發現前線守軍主帥李顯忠竟然還沒到任。面對著已經開始準備渡江的金軍,虞允文臨危受命指揮僅有的1萬8千多宋軍依靠江河屏障展開了對金軍的抵抗。

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才一萬八千。

《宋史 虞允文傳》

根據外出打探敵情歸來的軍士彙報,此前一天,完顏亮已經斬殺黑馬祭天,金兵渡江已經進入倒計時。面對刻不容緩的敵情,虞允文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虞允文把宋軍僅有的50艘戰船分為五路,三路戰船在江邊一字排開,中間一路佈置主力,作為主攻,其餘兩側各一路,

作為佯攻和助攻。剩餘兩路藏在江邊的溝岔之中,伺機而動。

戰役打響後,輕敵傲慢的完顏亮乘坐戰船親自指揮金兵向南岸衝鋒,但由於金兵使用的是衝鋒舟式的小船,操作頗為不變,加上宋軍在南岸佈置的霹靂炮的配合,儘管前期有近百搜滿載金軍的小船登岸,但卻並沒占到便宜。南岸霹靂炮的轟擊加上宋軍大型戰船的衝擊,最終導致了金軍的渡江失敗,數千金兵的屍體順江而下。

已經多年沒打勝仗的宋軍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出師大捷,士氣大漲。隨後一舉擊潰了完顏亮率領的第二次攻擊。隨後,由於金兵內部意見分歧,完顏亮被斬殺於軍中,金軍北撤,兩國議和,宋軍取得了少有的階段性勝利,史稱“採石磯大捷”。

大敗之,僵屍凡四千余,殺萬戶二人,俘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以捷聞,犒將士。丁醜,複大戰,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聞。乙未,亮為其下所殺。

《宋史 虞允文傳》

昔日曾經被金兵一路追趕的趙構聽說前線大捷的消息之後,欣喜若狂,對虞允文大加封賞。到1172年時,虞允文已經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成為南宋王朝的中流砥柱。

宋高宗趙構

虞允文以少勝多的戰績在後世也廣為流傳,毛主席在讀宋史時就評價虞允文時曾說,“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歸葬眉山,守墓人堅守800年

1174年,虞允文去世,歸葬四川眉山。為了保護虞允文的墓地不受破壞,南宋朝廷指派一支宋姓人家世代守護虞允文墓。

大概是受到虞允文忠君愛國行為的影響,守墓的宋家人幾百年來從未放棄過這一使命,世世代代都為虞允文守墓從未離開,如今800多年過去了,這戶人家作為守墓人已經傳至第14代。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為虞允文守墓的第13代傳人宋克成至今健在,自20歲起接替長輩看守虞允文墓至今,已經在這裡守了68年。據老人介紹“宋氏不絕,守墓不止”就是宋家的誓言。

《誠齋集》卷一二〇 ·《虞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傳

已經多年沒打勝仗的宋軍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出師大捷,士氣大漲。隨後一舉擊潰了完顏亮率領的第二次攻擊。隨後,由於金兵內部意見分歧,完顏亮被斬殺於軍中,金軍北撤,兩國議和,宋軍取得了少有的階段性勝利,史稱“採石磯大捷”。

大敗之,僵屍凡四千余,殺萬戶二人,俘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以捷聞,犒將士。丁醜,複大戰,焚其舟三百,始遁去,再以捷聞。乙未,亮為其下所殺。

《宋史 虞允文傳》

昔日曾經被金兵一路追趕的趙構聽說前線大捷的消息之後,欣喜若狂,對虞允文大加封賞。到1172年時,虞允文已經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成為南宋王朝的中流砥柱。

宋高宗趙構

虞允文以少勝多的戰績在後世也廣為流傳,毛主席在讀宋史時就評價虞允文時曾說,“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歸葬眉山,守墓人堅守800年

1174年,虞允文去世,歸葬四川眉山。為了保護虞允文的墓地不受破壞,南宋朝廷指派一支宋姓人家世代守護虞允文墓。

大概是受到虞允文忠君愛國行為的影響,守墓的宋家人幾百年來從未放棄過這一使命,世世代代都為虞允文守墓從未離開,如今800多年過去了,這戶人家作為守墓人已經傳至第14代。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為虞允文守墓的第13代傳人宋克成至今健在,自20歲起接替長輩看守虞允文墓至今,已經在這裡守了68年。據老人介紹“宋氏不絕,守墓不止”就是宋家的誓言。

《誠齋集》卷一二〇 ·《虞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八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