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內首部災難愛情片《南極之戀》,距《泰坦尼克號》還有多遠?

說到災難愛情片,可能觀眾首先想到的是《泰坦尼克號》或者《太空旅客》。在中國電影市場,災難愛情片這個題材卻一直是缺席的。2月1日,號稱中國首部災難愛情片的《南極之戀》上映,

票房和口碑卻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截止到發稿前,《南極之戀》的票房剛剛超過9700萬,豆瓣評分為6.9分。雖然是一部合格之作,但距離《泰坦尼克號》這種災難愛情片的經典之作還有不小差距。那麼,這部富有誠意的《南極之戀》,為什麼難以成為經典之作呢?

《南極之戀》填補災難愛情片空白

說到國產愛情片,可能我們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畫面是都市里的癡男怨女,一邊在劇情裡愛得撕心裂肺,一邊向觀眾灌輸著各種“愛情雞湯”。這類沒有真材實料的愛情故事,很難讓挑剔的觀眾買單,常常招致“無病呻吟”、“矯揉做作”的質疑。

相較之下,《南極之戀》的題材讓人眼前一亮。這部電影由關錦鵬監製,吳有音導演,趙又廷和楊子姍主演。

影片的故事發生地在南極,講述的是飛機失事後的兩個倖存者——婚慶公司老闆吳富春和高空物理學家荊如意,在南極腹地無人區克服重重困難,最後愛上彼此的故事。也就是說,這是一部災難愛情片。

在這部電影之前,災難愛情片在國內一直是缺席的。

究其原因,災難片本身就很難拍,需要很長的拍攝週期,對特效製作要求很高,演員參與拍攝的難度也比較大。就拿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來說,該片投資高達1.2億。其中有一些高難度的特效鏡頭,需要6次拍攝才能把鏡頭合成在一起做出效果。

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國產災難片本身就很少,災難愛情片更是幾近於無。《南極之戀》的出現,填補了國產災難愛情片的空白,在題材上拓寬了國產愛情片的邊界。

值得一提的是,《南極之戀》也是首部南極實景拍攝的劇情長片。這或許應該歸功於影片的導演、編劇和原著作者吳有音。他曾經是中國南極科考隊員,為了將這個故事呈現出來,多次奔赴南極采風。影片拍攝過程中,全組40余名成員遠赴南極,拍攝了28天的時間。僅是這種敬業精神,就足以讓人欽佩。

為何《南極之戀》難以成為經典之作?

上映6天,《南極之戀》的票房尚未超過1億。

在豆瓣上,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也只有6.9分。雖然超過了及格線,但距離豆瓣9.2分的《泰坦尼克號》還有很遠的差距。為什麼《南極之戀》製作過程極富誠意,卻難以成為經典之作呢?

文創資訊認為,《南極之戀》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這部電影雖然只有兩位主演,但是故事並不枯燥。因為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性格差別十分鮮明。男主角吳富春是婚慶公司老闆,沒什麼文化,但很善良仗義。女主角荊如意是一位研究極光的物理學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悲觀厭世。正是這種性格反差,給影片注入了幽默與溫情,不會讓觀眾覺得沉悶。

由於是實地拍攝,《南極之戀》呈現出的南極質感也令人印象深刻。這片銀裝素裹的絕美之地,有著炫目的極光,也有可愛的動物,但又隨時可能會終結人類的生命。缺乏食物和燃料,冷得突破人體極限,75天的生命倒計時……在這個特殊的故事背景中,浪漫和殘酷交織在一起,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另一方面,《南極之戀》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這是一部浪漫主義基調的電影,影片中存在不少不合理之處,比如墜機後兩個人很幸運地找到了科考隊留下的小屋,吳富春掉進冰窟又自己遊了上來,掉進雪縫也能自己爬出來。有觀眾吐槽稱,吳富春怎麼可能是一個婚慶公司的老闆,簡直就是一個擁有潛在超能力的X戰警。

這些情節的安排,顯然是為了成全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然而,這份愛情似乎也並不是十分可信。兩位主角墜機前還是陌生人,南極艱難求生過程中突然產生了感情。固然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可能會產生依戀的感情。但在影片缺乏鋪陳和過渡的情況下,這種上一秒還是陌生人,下一秒就海誓山盟的感情,比較難以讓觀眾信服。

反觀《泰坦尼克號》中,男女主角產生愛情是在災難發生之前,而且給出了足夠的鋪墊。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觀眾可以看到窮小子和富家女雖然身份懸殊,但是能夠相互理解,相處十分快樂。而在《南極之戀》中,兩位主角的相互扶持固然動人,但沒有合理的鋪墊,更像是一對男女面對災難時的妥協之舉,更像是親情或者友情。

實際上,《南極之戀》完全可以作為一部“荒野求生”的電影來看,艱難求生的過程本身已經很有看點。如果剔除了愛情戲份,反而會讓兩個人之間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的感情顯得更加純粹,也更加動人。明明是個愛情故事,故事中的愛情卻難以讓人信服,這正是《南極之戀》難以成為經典災難愛情片的最大原因。

當然,《南極之戀》作為國內少見的災難愛情片,打破了愛情片題材的局限,也以實景拍攝的方式呈現出了整個故事,本身還是很有誠意的。相較於動輒“摳圖拍攝”的影視作品來說,這部電影雖然不夠完美,但這種踏實創作、敢於挑戰的精神,同樣值得後來者借鑒。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但是故事並不枯燥。因為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性格差別十分鮮明。男主角吳富春是婚慶公司老闆,沒什麼文化,但很善良仗義。女主角荊如意是一位研究極光的物理學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悲觀厭世。正是這種性格反差,給影片注入了幽默與溫情,不會讓觀眾覺得沉悶。

由於是實地拍攝,《南極之戀》呈現出的南極質感也令人印象深刻。這片銀裝素裹的絕美之地,有著炫目的極光,也有可愛的動物,但又隨時可能會終結人類的生命。缺乏食物和燃料,冷得突破人體極限,75天的生命倒計時……在這個特殊的故事背景中,浪漫和殘酷交織在一起,給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

另一方面,《南極之戀》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這是一部浪漫主義基調的電影,影片中存在不少不合理之處,比如墜機後兩個人很幸運地找到了科考隊留下的小屋,吳富春掉進冰窟又自己遊了上來,掉進雪縫也能自己爬出來。有觀眾吐槽稱,吳富春怎麼可能是一個婚慶公司的老闆,簡直就是一個擁有潛在超能力的X戰警。

這些情節的安排,顯然是為了成全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然而,這份愛情似乎也並不是十分可信。兩位主角墜機前還是陌生人,南極艱難求生過程中突然產生了感情。固然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可能會產生依戀的感情。但在影片缺乏鋪陳和過渡的情況下,這種上一秒還是陌生人,下一秒就海誓山盟的感情,比較難以讓觀眾信服。

反觀《泰坦尼克號》中,男女主角產生愛情是在災難發生之前,而且給出了足夠的鋪墊。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觀眾可以看到窮小子和富家女雖然身份懸殊,但是能夠相互理解,相處十分快樂。而在《南極之戀》中,兩位主角的相互扶持固然動人,但沒有合理的鋪墊,更像是一對男女面對災難時的妥協之舉,更像是親情或者友情。

實際上,《南極之戀》完全可以作為一部“荒野求生”的電影來看,艱難求生的過程本身已經很有看點。如果剔除了愛情戲份,反而會讓兩個人之間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的感情顯得更加純粹,也更加動人。明明是個愛情故事,故事中的愛情卻難以讓人信服,這正是《南極之戀》難以成為經典災難愛情片的最大原因。

當然,《南極之戀》作為國內少見的災難愛情片,打破了愛情片題材的局限,也以實景拍攝的方式呈現出了整個故事,本身還是很有誠意的。相較於動輒“摳圖拍攝”的影視作品來說,這部電影雖然不夠完美,但這種踏實創作、敢於挑戰的精神,同樣值得後來者借鑒。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