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聞此人要進京,魏忠賢嚇得跪龍床邊大哭,歸隱後魏依舊很害怕

在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皇帝作為一國之主,手握最高大權,而朝中臣子,雖以君為尊,但也有各自的權勢跟影響力,只是大小不一。

明朝中後期,國家積弱,宦官勢力越來越大,他們憑著皇帝給予的信任跟權勢在朝中胡作非為,無法無天,一般人治不了他們,像九千歲魏忠賢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但魏忠賢也有打心底裡害怕的人,聽聞此人要進京的時候,魏忠賢嚇得跪在龍床邊大哭,此人歸隱後,魏忠賢依舊很害怕。

這個人便是孫承宗。孫承宗出生於1563年,16歲中秀才,30歲到北京國子監讀書,次年考中舉人,而後跟隨房守士前往明朝邊境重鎮大同,對軍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1604年,孫承宗高中榜眼,在翰林院待了十年,1620年成為皇太子朱常洛的老師,朱常洛即位成為明泰昌皇帝後,

孫承宗成為眾人矚目的帝師,但僅一個月,朱常洛去世,天啟帝即位,孫承宗繼而成為天啟帝的老師。兩朝帝師的身份,讓年近花甲的孫承宗逐進入了明朝政治權利的核心,地位跟影響力非同小可。

1622年,孫承宗被任命為遼東經略,上任後大力整頓關務,

守軍戰鬥力得以大幅度提升,此外修築寧遠城,完工後派袁崇煥鎮守,自己則坐鎮山海關,兩相配合,甯遠城成為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重鎮,在預防外敵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後的幾年,孫承宗苦心經營,一手打造了以寧遠為中心的寧錦防線,並提拔了一大批名將,比如滿貴、祖大壽、吳襄、趙率教等,還有最為有名的袁崇煥,在這幾年裡,明朝邊境一直安寧無戰事。

宦官魏忠賢見孫承宗位高權重,譽滿朝廷,便多次極力拉攏孫承宗,但均被孫承宗拒絕了,這讓魏忠賢對他又恨又怕。1624年11月,孫承宗西巡至薊、昌之地,上奏請求入朝賀萬壽節,向皇帝面報軍機事宜。

魏忠賢得到消息後,內心十分恐慌,擔心孫承宗會帶領軍隊“清君側”,

於是在皇帝的龍床邊跪著痛哭流涕,天啟帝因此有些憐惜,以“無旨擅離開信地,非祖宗法”為由命孫承宗返回,孫承宗無奈聽旨。

後來,魏忠賢借馬世龍損失軍用物資之事圍攻馬世龍並且參劾孫承宗,孫承宗一怒之下罷官返鄉,不過即便歸隱,魏忠賢依舊很害怕孫承宗,不敢動他分毫。天啟帝去世後,崇禎即位,國家形勢更加危急,年事已高的孫承宗毅然出山,對抗清軍。

高陽一戰,76歲的孫承宗率領全家及高陽民眾奮勇抵抗,最後因力量過於懸殊城破,全家40餘人遇難,自己被捕。多爾袞聽聞孫承宗被捕,親自前來勸降,但遭到孫承宗一頓痛駡,清兵敬重不已,允許其自盡身亡,但看守的清兵不忍心,三次將孫承宗從梁上救下,最後,孫承宗坐在一張椅子上,令兩個清兵用白綾將自己勒死,從容而壯烈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不敢動他分毫。天啟帝去世後,崇禎即位,國家形勢更加危急,年事已高的孫承宗毅然出山,對抗清軍。

高陽一戰,76歲的孫承宗率領全家及高陽民眾奮勇抵抗,最後因力量過於懸殊城破,全家40餘人遇難,自己被捕。多爾袞聽聞孫承宗被捕,親自前來勸降,但遭到孫承宗一頓痛駡,清兵敬重不已,允許其自盡身亡,但看守的清兵不忍心,三次將孫承宗從梁上救下,最後,孫承宗坐在一張椅子上,令兩個清兵用白綾將自己勒死,從容而壯烈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