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阿裡和騰訊又打起來了!新零售戰役中,傳統企業如何站隊?

1

對於中國零售行業來說,2017年註定是個不平靜的年份,資本和媒體的雙重關注,攪動了零售業的一池春水。

而2018年,這場戰火依舊在蔓延。不信你看2018年1月份都發生了啥事?

·1月22日,步步高宣佈停牌,

評論說步步高要相親找對象了,在尋求和巨頭的聯盟;

·1月23日,家樂福中國引入騰訊和永輝,終歸投入到騰訊的懷抱中;

·1月29日,騰訊又聯合蘇寧、京東、融創對萬達進行340億戰略投資,把戰火都打到王健林的地盤上了。

如果說去年阿裡在新零售領域玩得不亦樂乎,那現在騰訊則要全面發力了,這場新零售戰爭的節奏也一下子緊湊了起來。

2

目前看來,阿裡和騰訊已經形成了兩大新零售陣營對戰的格局。

阿裡麾下至少包括銀泰、蘇甯、三江購物、聯華超市、百聯、高鑫零售等猛將。

據不完全統計,這4年來,阿裡巴巴至少投入了750億元人民幣,用以戰略入股或收購傳統零售商業公司。

而騰訊又直接或間接馴服了哪些零售企業?至少包括美團、京東、永輝、家樂福、沃爾瑪、唯品會、每日優鮮等。

我們會發現,雖然阿裡和騰訊都在垂涎新零售這塊大蛋糕,

但他們的發展思路還不太一樣:

阿裡本身就是線上零售巨頭,它的核心優勢在於背後強大的支付和供應鏈體系,所以阿裡的發展邏輯是——“一切由我說了算,你依附在我的系統之下去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就行”。

比如阿裡會親自去打造“盒馬鮮生”這個新零售樣本,再比如阿裡對大潤發動的第一刀是供應鏈,當淘寶、天貓的商品進去後,大潤發就內部開會說所有的採購體系都要重新梳理了。

而騰訊更擅長社交娛樂,它的核心優勢在於加強社交平臺和線下零售的聯動,其中包括資料的結合。

與阿裡不同,騰訊更偏向於去中心化賦能,發展邏輯是——“我不會親自去整合,一切由你作主。”

所以它選擇京東作為它線上零售的掌舵者去佈局,又選擇永輝作為它線下零售的操盤手,比如借著永輝去打造“超級物種”。

3

可以說,阿裡和騰訊在新零售領域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其實,在新零售這個新概念面前,絕大部分實體店都是很迷茫的。

因為越是大型的實體零售企業,越難依靠自己完成轉型和升級,所謂船大難掉頭。

所以很多企業會覺得反正先把隊站了再說,也算是趕了時髦。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覺得:如果阿裡和騰訊不理你,

那基本說明你的江湖地位太低了,人家根本不放在眼裡。

這就讓很多中小企業瑟瑟發抖了,到底應該怎麼辦?沒被巨頭看上,是不是就要被時代潮流甩在後頭,甚至被淘汰了?!

在我看來當然不是!我之所以這樣說,有三方面原因。

4

首先,即使沒有被巨頭青睞,也不會跟新零售絕緣,你早已被裹挾進這場戰鬥中。

就算阿裡和騰訊再強大,也無暇去顧及大量的區域中小型企業。再小的企業,也可以在區域地盤上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當然,前提是企業一定要明白:新零售行業已經充滿了互聯網的血液,以前我們更多仰仗的是經驗和熟練度,而今天,打通線上線下、實現資訊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看到新一佳等競爭力弱的線下公司破產,也看到孩子王等優秀的線下實體在加快開店,還看到了生鮮傳奇、便利蜂、錢大媽這樣的黑馬零售企業橫空殺出,關鍵就在於此。

黑馬零售企業:生鮮傳奇、便利蜂、錢大媽

5

其次,現在阿裡和騰訊的投資對象大多集中在商超便利店領域,但它們的眼光絕不會僅限於次,接下來,戰火還將延續到餐飲業、服裝、商業地產,以及更多的垂直業態。

比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都有跟阿裡或騰訊簽訂戰略合作。

再比如我們很熟悉的沙縣小吃,過去我們會覺得那都是老土的、不衛生的夫妻店。

可是,阿裡的淘寶偏偏就看上了沙縣小吃,它們進行了B2B合作。

前期淘寶先幫北京、杭州、上海的3家沙縣小吃店進行免費裝修,添上了很多萌萌的桌椅、餐具,從而探索一些新的運營模式。

也就是說,你很有可能在吃完幾塊錢的拌面後,就順手下單買走一張可愛的桌子。

淘寶X沙縣

6

最後,新零售其實並不神秘,線上用戶、線下店面、大資料、無人技術、人工智慧這些是新零售的配置,但線下體驗仍然是基礎,為消費者提供和創造價值絕對是重中之重。

所以有人說:在消費升級的今天,所有不是為了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戰略都會出大問題。

而線下更多的產品是非標準化的,是置身於具體的真實的場景當中,要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企業更需要從這些方面去著手,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技術只是提高用戶體驗的輔助手段而已。

現實中,很多企業都在恐慌沒有用上那些技術,或者沒有真正打通線上線下。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要怎樣回歸到服務的本質上來。

好了,今天跟大家說了那麼多,你如何看待阿裡和騰訊的新零售戰爭,覺得普通中小型企業又該如何面對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丨黃良慧

排版|趙睿

剪輯|龐偉清

——END——

再小的企業,也可以在區域地盤上活出特色、活得精彩。

當然,前提是企業一定要明白:新零售行業已經充滿了互聯網的血液,以前我們更多仰仗的是經驗和熟練度,而今天,打通線上線下、實現資訊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看到新一佳等競爭力弱的線下公司破產,也看到孩子王等優秀的線下實體在加快開店,還看到了生鮮傳奇、便利蜂、錢大媽這樣的黑馬零售企業橫空殺出,關鍵就在於此。

黑馬零售企業:生鮮傳奇、便利蜂、錢大媽

5

其次,現在阿裡和騰訊的投資對象大多集中在商超便利店領域,但它們的眼光絕不會僅限於次,接下來,戰火還將延續到餐飲業、服裝、商業地產,以及更多的垂直業態。

比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都有跟阿裡或騰訊簽訂戰略合作。

再比如我們很熟悉的沙縣小吃,過去我們會覺得那都是老土的、不衛生的夫妻店。

可是,阿裡的淘寶偏偏就看上了沙縣小吃,它們進行了B2B合作。

前期淘寶先幫北京、杭州、上海的3家沙縣小吃店進行免費裝修,添上了很多萌萌的桌椅、餐具,從而探索一些新的運營模式。

也就是說,你很有可能在吃完幾塊錢的拌面後,就順手下單買走一張可愛的桌子。

淘寶X沙縣

6

最後,新零售其實並不神秘,線上用戶、線下店面、大資料、無人技術、人工智慧這些是新零售的配置,但線下體驗仍然是基礎,為消費者提供和創造價值絕對是重中之重。

所以有人說:在消費升級的今天,所有不是為了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戰略都會出大問題。

而線下更多的產品是非標準化的,是置身於具體的真實的場景當中,要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企業更需要從這些方面去著手,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技術只是提高用戶體驗的輔助手段而已。

現實中,很多企業都在恐慌沒有用上那些技術,或者沒有真正打通線上線下。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要怎樣回歸到服務的本質上來。

好了,今天跟大家說了那麼多,你如何看待阿裡和騰訊的新零售戰爭,覺得普通中小型企業又該如何面對呢?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丨黃良慧

排版|趙睿

剪輯|龐偉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