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著名動物保護人士被刺殺,環保鬥士們身處險境

美國著名動物保護人士埃斯蒙德·布蘭得利·馬丁(Esmond Bradley Martin),2月4日在肯亞首都奈洛比的家中被刺殺,享年75歲。馬丁從1970年開始引領全球關於野生動物販賣的調查,是聯合國犀牛保護特使。

幾十年來,他將生死置之度外地調查和研究,使得全世界開始瞭解和關注象牙和犀牛角的非法販賣。環保鬥士為何遭人“毒手”?

馬丁喚醒了世界對動物保護的認知

馬丁不僅為制止非洲象和犀牛的非法狩獵做出過先驅性的努力,從1970年代就開始記錄關於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

其中對象牙和犀牛牙角的記錄更為詳細。幾十年來,他一直冒著生命危險拍攝和記錄相關的非法販賣。他曾去過中國、越南、老撾等國家,通過假裝買家,慢慢記錄黑市的價錢和細節。

馬丁的太太卡瑞西·馬丁(Chryssee Martin)因為一直和他聯繫不上,2月4日到達肯亞的家中,發現了他的屍體。根據員警的最初報告,他被入室搶劫者刺死。不過也有可能這起謀殺和他從事的工作有關,

尚且不能確定。

對於那些販賣者來說,犀牛角和象牙是價值連城的,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販賣猖獗,使得大象和犀牛的數量在這50年來急劇下降。在非洲東部,大象的數量大概只有之前的一半,在有些國家,比如說坦尚尼亞,數量已下降近60%。2007至2014年間,南非的犀牛捕殺率有9倍的上升。

馬丁為了制止捕殺,通常都在世界最偏遠和危險的地方工作。他的日程總是無比的忙碌,可以說快把一個人的生命都耗盡。他是這個領域的巨人,從外形來看,他瘦高個、一頭白髮,讓人難以相信他是一個秘密的調查者。他不斷努力地瞭解並制止犀牛角和象牙的交易,他的報告還使得中國終止了象牙交易。

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主席卡都·辛巴(Kaddu Sebunya)說道:“他是一個很有激情的人,

他不僅把自己奉獻給了動物保護,同時堅持不懈地向政府強調大象和犀牛走私的危害性。”和馬丁共同工作的丹·斯坦爾(Dan Stiles)告訴英國《衛報》:“最早還沒有很多人做這些事情。我們共同詳細記錄下相關資訊,有了資料以後就可以掌控整個交易。馬丁真的喚醒了世界對這方面的認知。”大象基金會的負責人萊恩·漢密爾頓(Iain Douglas-Hamilton)說道:“馬丁是沒有來得及被唱讚歌的英雄,
要知道他為大象數量災難性下降做出了巨大努力,是他讓國際社會對這個問題引起了關注和重視。”

他的同行在社交媒體上紛紛表示,他將在我們的心中永遠存在,被尊重。尤其對於那些在城市做相關研究的人來說,他身上的精神將永世長存。

環保鬥士面臨怎樣的險境?

伴隨著全球的經濟增長,保護環境和動物的環保人士死亡數字卻連年增高。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197人,相對2002年增長了四倍,意味著每週都有4個人會因此而死亡。他們為土地、動物、自然資源而奮鬥,卻面臨著侮辱、監禁,甚至生命威脅。很多時候,在偏遠的森林裡,他們被悄悄地殺害。

除了動物保護方面,自然資源的爭奪也引發了大量衝突和命案。全球對建築材料的需求增加,導致了開採行業頻頻發生衝突,36人因此死亡。去年5月,印度的3個家庭因為想要阻止工人在他們家附近河堤進行沙子開採,而慘遭殺害。 土耳其一對退休夫婦,因為贏得了“關閉大理石開採廠”的官司被人在家中槍殺。去年9月秘魯有6個農民被殺,因為罪犯想要用便宜的價錢購入他們的土地,然後做棕櫚油生意撈金。

在菲律賓,當士兵謀殺了8個平民時,杜特爾特領導的政府卻說他們是因火災死亡的,後來一直有人抗議,透露這些人是因為反對煤礦開採和咖啡種植才被殺的。

“環保公平組織”(Environmental Justice Atlas)表示以上情況是非常普遍的。根據他們的資料,有2335起案件是關於水、領地、污染、開採等帶來的衝突和矛盾。

這些殺手通常都是政客或是商人雇用的,而被殺的通常是貧窮的原住民,他們被殺後家屬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可以幫他們討回公道。民權社會組織和國際機構都在為環境權利而努力。1月,116個菲律賓的民間組織提出上訴,表示保護環境不是一種罪。

國際組織也做出了更多努力,德國發展銀行(Dutch Development Bank)領導萊西說道:“人權是未來投資的重要考慮,投資者需要考慮自己的資金不會給保護主義者帶來威脅。”

聯合國人權特別報告人約翰·科諾斯(John Knox)呼籲政府要為之努力,媒體也要為環保透明化而努力。期待著民眾對這方面關注度的提高,政府加大處罰力度,跨國公司承擔更多的責任,為環保事業帶來轉機。

他身上的精神將永世長存。

環保鬥士面臨怎樣的險境?

伴隨著全球的經濟增長,保護環境和動物的環保人士死亡數字卻連年增高。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197人,相對2002年增長了四倍,意味著每週都有4個人會因此而死亡。他們為土地、動物、自然資源而奮鬥,卻面臨著侮辱、監禁,甚至生命威脅。很多時候,在偏遠的森林裡,他們被悄悄地殺害。

除了動物保護方面,自然資源的爭奪也引發了大量衝突和命案。全球對建築材料的需求增加,導致了開採行業頻頻發生衝突,36人因此死亡。去年5月,印度的3個家庭因為想要阻止工人在他們家附近河堤進行沙子開採,而慘遭殺害。 土耳其一對退休夫婦,因為贏得了“關閉大理石開採廠”的官司被人在家中槍殺。去年9月秘魯有6個農民被殺,因為罪犯想要用便宜的價錢購入他們的土地,然後做棕櫚油生意撈金。

在菲律賓,當士兵謀殺了8個平民時,杜特爾特領導的政府卻說他們是因火災死亡的,後來一直有人抗議,透露這些人是因為反對煤礦開採和咖啡種植才被殺的。

“環保公平組織”(Environmental Justice Atlas)表示以上情況是非常普遍的。根據他們的資料,有2335起案件是關於水、領地、污染、開採等帶來的衝突和矛盾。

這些殺手通常都是政客或是商人雇用的,而被殺的通常是貧窮的原住民,他們被殺後家屬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可以幫他們討回公道。民權社會組織和國際機構都在為環境權利而努力。1月,116個菲律賓的民間組織提出上訴,表示保護環境不是一種罪。

國際組織也做出了更多努力,德國發展銀行(Dutch Development Bank)領導萊西說道:“人權是未來投資的重要考慮,投資者需要考慮自己的資金不會給保護主義者帶來威脅。”

聯合國人權特別報告人約翰·科諾斯(John Knox)呼籲政府要為之努力,媒體也要為環保透明化而努力。期待著民眾對這方面關注度的提高,政府加大處罰力度,跨國公司承擔更多的責任,為環保事業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