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希臘、馬其頓國名之爭,除了面子還關乎民族認同

希臘首都雅典於當地時間4日爆發大規模示威集會,約14萬人聚集在當地的憲法廣場,抗議希臘與馬其頓共和國就國名爭議達成和解。由於希臘北部省和馬其頓共和國重名,

兩國已為此爭執了二十餘年,而在今年初,雙方在聯合國的調停下有意簽署和解協定,且希臘很有可能對名字歸屬問題作出讓步——這一消息迅速點燃了希臘民眾的怒火。畢竟,無論對於希臘和馬其頓而言,這一“姓名權”爭議不僅僅涉及國家主權,也暗含著雙方人民對各自身份和歷史的爭議。

長達26年的名字之爭

希臘和馬其頓的爭論需要追溯到1991年,當時由於南斯拉夫解體,馬其頓由此宣佈獨立。但由於希臘北部省同樣叫做“馬其頓”,兩者的重名讓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共和國對自己的領土有所企圖,因此一直要求後者改名。在希臘的抗議下,馬其頓只能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的名字於1993年加入聯合國。此外,希臘也一直以姓名爭議為由,

阻攔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

目前,希臘和馬其頓的爭議已經由聯合國進行調停,協調特使尼米茲(Matthew Nimetz)還於2月初表示對雙方的談判成果持樂觀態度,認為今年就能解決這一爭議。根據已經透露出的談判資訊,兩國領導人已對馬其頓共和國改名一事達成初步共識,約定可能會在原有國名的基礎上加上地域性或時間性限定詞,但仍將保留“馬其頓”一詞。

希臘方面曾提出使用“史高比耶馬其頓共和國”,而尼米茲則提出了“新馬其頓共和國”作為備選項。

為表現進行和解的誠意,馬其頓總理紮埃夫(Zoran Zaev)已於1月表示願意修改史高比耶亞歷山大大帝機場(Skopje Alexander the Great airport)的名字。馬其頓總統伊萬諾夫也表態稱,“現在已經到了解決國名問題的時候”,

需要尋求務實的做法,採取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他表示馬其頓計畫修改憲法,將民族統一主義的相關章節刪除,以證明對希臘同名省份的領土主權沒有聲索要求。

“馬其頓曾經是、現在是、永遠是屬於希臘的”

但顯然,希臘左翼政府與馬其頓共和國的談判無法讓民眾滿意,根據最近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有59%的希臘民眾甚至都不同意進行協商談判。

1月21日,反對談判的希臘民眾在北部馬其頓省最大城市塞薩洛尼基進行大規模抗議活動,當時有約9萬人參與了集會,他們高舉“馬其頓只有一個,她是希臘的”等標語,指責馬其頓“盜取”了他們的名字。

2月4日包括反對派、希臘東正教以及新納粹組織“金色黎明”(Golden Dawn)在內的多個團體組織進行更大規模的抗議集會活動,92歲的希臘著名作曲家希歐多爾拉基斯(Mikis Theodorakis)也出現在活動中。“馬其頓曾經是、現在是、永遠是屬於希臘的。”希歐多爾拉基斯在發表講話時說道。他還建議應該舉行全民公投,來決定對於國名爭議的解決方式:“如果政府考慮代表國家簽署什麼協議,那麼毫無疑問他們應該先詢問希臘人民的意見才行。”

除了遊行和集會之外,還有反對人士對希臘政府官員進行了“死亡威脅”。負責與馬其頓進行談判事務的希臘外長科齊阿斯(Nikos Kotzias)在過去幾星期內一直收到恐嚇電話和恐嚇信的騷擾。在2月1日科齊阿斯收到的一封威脅信中,寫信人聲稱已為她準備了“三顆子彈”。此外,希臘公共秩序與公民保護部長杜斯卡斯透露,除科齊阿斯以外,還有多名希臘官員收到了類似威脅,都可能與國名談判有關。

歷史成因之外,政客在攪動亂局

在希臘和馬其頓的重名風波中,有一個因素被希臘人反復提及:歷史。希臘民眾認為,“馬其頓省”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故鄉,以這一名詞命名彰顯了希臘與馬其頓帝國的歷史淵源。而希臘人同時認為,他們的鄰居是斯拉夫人,不應該稱自己為馬其頓人。但對於馬其頓居民而言,他們認為自己所居住的土地也曾是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因此有相關的文化傳承將他們與“馬其頓”聯繫在一起。

▲歷史上,馬其頓的版圖在各個歷史時期遭遇了各種變遷,羅馬帝國時期、奧斯曼帝國時期、馬其頓帝國時期……不同時間點的馬其頓與當今的版圖均有所差異。從目前來看,當今的馬其頓共和國版圖更接近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馬其頓。

“在希臘,這場姓名爭議極具象徵意義,並且被逐漸圖騰化,”英國聖瑪麗大學巴爾幹問題教授James Ker-Lindsay表示,“歷史問題和民族認同問題混在了一起,這讓民眾很難再去理性地看待問題。”Ker-Lindsay教授也指出,在捍衛“姓名權”時希臘除了賭上名譽之外,並不需要承擔任何實際的代價。“不過,這對馬其頓共和國而言就重要得多了,在南斯拉夫解體後它就一直致力於加入歐盟,但卻因為希臘的問題而遲遲未能如願。這件事還會影響到巴爾幹半島的穩定性。”

希臘政府曾指責“金色黎明”政黨利用國名爭議一事煽動民眾情緒,從中獲取政治利益。希臘馬其頓大學東南歐問題教授Ioannis Armakolas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有政客趁機煽動民族主義,以謀求政治生涯的更進一步,“但他們在鼓動民眾反對談判的時候,並沒有告知大家這實際上會削弱希臘在巴爾幹半島,甚至是在歐洲的影響力”。

“相反,許多希臘人堅信,進行某些外交打擊是可行的,以及‘已經有超過100多個國家稱鄰國為馬其頓共和國’這個事實是可以被無視或者顛覆的。”希臘時政分析網站Macropolis的編輯Nick Malkoutzis評論稱,“(這種想法)偏離了實際。”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天真的”想法已經被不少希臘人接受。目前已經有希臘人在臉書平臺發起一項抗議活動,要求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改名,因為希臘也恰巧有一座與之同名的城市。

92歲的希臘著名作曲家希歐多爾拉基斯(Mikis Theodorakis)也出現在活動中。“馬其頓曾經是、現在是、永遠是屬於希臘的。”希歐多爾拉基斯在發表講話時說道。他還建議應該舉行全民公投,來決定對於國名爭議的解決方式:“如果政府考慮代表國家簽署什麼協議,那麼毫無疑問他們應該先詢問希臘人民的意見才行。”

除了遊行和集會之外,還有反對人士對希臘政府官員進行了“死亡威脅”。負責與馬其頓進行談判事務的希臘外長科齊阿斯(Nikos Kotzias)在過去幾星期內一直收到恐嚇電話和恐嚇信的騷擾。在2月1日科齊阿斯收到的一封威脅信中,寫信人聲稱已為她準備了“三顆子彈”。此外,希臘公共秩序與公民保護部長杜斯卡斯透露,除科齊阿斯以外,還有多名希臘官員收到了類似威脅,都可能與國名談判有關。

歷史成因之外,政客在攪動亂局

在希臘和馬其頓的重名風波中,有一個因素被希臘人反復提及:歷史。希臘民眾認為,“馬其頓省”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故鄉,以這一名詞命名彰顯了希臘與馬其頓帝國的歷史淵源。而希臘人同時認為,他們的鄰居是斯拉夫人,不應該稱自己為馬其頓人。但對於馬其頓居民而言,他們認為自己所居住的土地也曾是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因此有相關的文化傳承將他們與“馬其頓”聯繫在一起。

▲歷史上,馬其頓的版圖在各個歷史時期遭遇了各種變遷,羅馬帝國時期、奧斯曼帝國時期、馬其頓帝國時期……不同時間點的馬其頓與當今的版圖均有所差異。從目前來看,當今的馬其頓共和國版圖更接近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馬其頓。

“在希臘,這場姓名爭議極具象徵意義,並且被逐漸圖騰化,”英國聖瑪麗大學巴爾幹問題教授James Ker-Lindsay表示,“歷史問題和民族認同問題混在了一起,這讓民眾很難再去理性地看待問題。”Ker-Lindsay教授也指出,在捍衛“姓名權”時希臘除了賭上名譽之外,並不需要承擔任何實際的代價。“不過,這對馬其頓共和國而言就重要得多了,在南斯拉夫解體後它就一直致力於加入歐盟,但卻因為希臘的問題而遲遲未能如願。這件事還會影響到巴爾幹半島的穩定性。”

希臘政府曾指責“金色黎明”政黨利用國名爭議一事煽動民眾情緒,從中獲取政治利益。希臘馬其頓大學東南歐問題教授Ioannis Armakolas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有政客趁機煽動民族主義,以謀求政治生涯的更進一步,“但他們在鼓動民眾反對談判的時候,並沒有告知大家這實際上會削弱希臘在巴爾幹半島,甚至是在歐洲的影響力”。

“相反,許多希臘人堅信,進行某些外交打擊是可行的,以及‘已經有超過100多個國家稱鄰國為馬其頓共和國’這個事實是可以被無視或者顛覆的。”希臘時政分析網站Macropolis的編輯Nick Malkoutzis評論稱,“(這種想法)偏離了實際。”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天真的”想法已經被不少希臘人接受。目前已經有希臘人在臉書平臺發起一項抗議活動,要求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改名,因為希臘也恰巧有一座與之同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