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讓趙薇跑了

趙薇最近出事兒了,錢沒撈著不說,還被監管層盯上了。更重要的是,趙薇案直接就揭開了幕後人的蓋子。

春節前上演大戲,說趙薇出30億準備要拿下一上市公司,一時間都在傳言,

這女股神從港股回歸,是要引起腥風血雨的節奏啊。我們德林社當時就說,這明顯背後有人。結果公告一出,發現這錢果然不是她出的,小燕子只出了6000萬,其他的要麼找銀行借,要麼找機構借,還和明天系有些說不清的瓜葛。

趙薇放著50倍的杠杆就準備要拿下萬家文化,

結果可曾想,明天系出事了。這下子,金融機構銀必信找不到了,銀行也不借了,趙薇那是心急如焚,面上還要一派雲淡風輕,說那好吧我就只拿5%。結果到了今年3月,趙薇和上市公司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決定徹底鬧分手,什麼違約金啊上市公司概不追究。

要知道違約金足有1.5億元,去年萬家文化的預估淨利潤還不足3000萬元。而上市公司只微笑來一句,這是“商業決策”就想全身而退,

可不是天真的自欺欺人麼。

上市公司是只想早點解決分手這件事,可是在趙薇收購消息曝出後,萬家文化的股價曾連續出現大幅上漲,並且換手率極高,有人就說,儘管收購未成,萬家文化背後的資金方,早已借著趙薇的名氣,拉高出貨。如今,那些入局的散戶們充當了“韭菜”,被收割得很慘。

股民的憤怒,監管層也怒了。觀察整個過程,我們發現趙薇背後一定有幕後人操縱。而最後這5%的資金來源,就像是壁虎的斷尾,成為監管層穿透式監管的突破口。沿著這個突破口我們就能揭開演員的面具。演戲是演員的老本行,但是想帶著妝從舞臺來到A股,把股市當成明星撈錢套現的第二娛樂圈,我們可不答應。

面對這種幕後人操縱式重組,也許股民會說,別讓趙薇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