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朗普考慮重返“TPP”,美國不再優先了?

一年前,就任美國總統後的第一周,特朗普堅決地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下簡稱“TPP”)。

TPP是美國花了5年多時間與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等11個國家談判後的成果,

被外界視為奧巴馬最重要的外交遺產之一。

但在特朗普看來,TPP是美國的“就業殺手”,他在大選期間不斷承諾要把工作機會搶回來。他真的這樣做了。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6月1日,特朗普宣佈退出全球195國簽署,147個國家已批准的《巴黎協定》,這也是奧巴馬任內完成的重大國際協議,但特朗普認為《巴黎協定》降低了美國能源產業的競爭力。

然而,一年之後,特朗普近日向媒體表示,

美國願意重新加入TPP以及《巴黎協定》。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

特朗普考慮重新加入TPP前,發生了一個插曲。

23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2018年達沃斯論壇發表演講時,首先宣佈了加拿大和其他10個TPP的成員國在日本東京達成了《全面且進步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下簡稱“CPTPP”)。

據瞭解,11個成員國決定3月8日在智利簽署CPTPP,預計新協定最早2019年生效。

26日,在達沃斯的閉幕演講上,特朗普表示,美國做好了與所有國家進行雙邊貿易協定談判的準備,並將考慮和TPP 11國進行單獨或集體的談判,現在已經與其中幾個國家簽訂了協定。

另外,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特朗普甚至直言,如果美國能達成“更好的”協議,他將重新考慮TPP。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

比較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討價還價,退出TPP的事情也是以退為進,剛開始說退出,後來又開始談條件。我們應該持冷靜的心態看待他的言行,反反復復會成為他的常態。”

鑒於特朗普的“反復無常”,他聲稱重返《巴黎協定》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這肯定有一些附加條件。

在日前接受英國獨立電視臺採訪時,特朗普稱《巴黎協定》“對美國不公平”。不過,他表示:“若他們願意修改協定,我們總有機會重返協定。”他還稱,美國若再簽署的話,必然會是一份“完全不同的協定內容”。”

相比于多邊自由貿易,特朗普似乎更喜歡有利於保護美國利益的雙邊貿易協定。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任何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美國都佔據有利地位。如果跟一個集體簽貿易協定,人家的力量未必弱。”

無時不在的“美國優先”

與對待多邊協定的“反復無常”相比,特朗普對一件事情倒情有獨鍾,那就是堅守“美國優先”。

頗具意味的是,在一個齊聚70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38位元國際組織負責人的達沃斯論壇上,雖然特朗普親自出席,且是18年來首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美國在任總統,但他依然繼續強調“美國優先”。

“作為美國總統,我將永遠把美國放在第一位。就像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應該把他們的國家放在第一位一樣。”特朗普還表示:“美國優先並不意味著美國獨行。”

萬喆指出:“特朗普提倡‘美國優先’這一點是不可能收回去的,因為這是他在競選的時候所提出的,並以此贏得總統的位置。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以後在全球引起其他國家的震動,他現在措辭看上去有所緩和,一是表功,說明美國的地位就是重要,而美國在他治理下非常好,對全球也有拉動作用。二是以退為進給出談判空間,表明可以談,當然我是有主動權的。”

即使在促進全球化的論壇上,特朗普也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但支持全球化、支持自由貿易的聲音還是佔據主流,有的甚至間接“喊話特朗普”。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達沃斯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將“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

德國總理默克爾回顧了兩次世界大戰並質疑西方國家是否從這些衝突中汲取了教訓。她表示,今天的挑戰只能通過合作和開放來解決,“閉關鎖國不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必須相互合作,保護主義不是正確的答案”,如果有人認為事情不公平,那必須多邊而不是單邊地尋求解決方法。

首次參加論壇的印度總理莫迪,也直言不諱地指出:“許多社會和國家正變得越來越關注自己,感覺就像是反全球化正在發生。這種心態和錯誤優先順序的負面影響比氣候變化和恐怖主義更危險。”莫迪表示,應對全球化,解決方案不是孤立而是理解和接受改變。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全球化是一種經濟規律,任何政治人物都改不了,2018年全球化的勢頭還會持續下去。雖然沒有美國的參與,這個力度受到很大的影響,但總趨勢不會變。”

在白明看來,過去全球化以歐美國家為主導,更多體現出發達經濟體的優先位置,“這種格局很難長久持續下去,現在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原有的格局受到衝擊,未來的全球化應該更加平等、更加共贏”。

作者:孫秋霞

編輯:楊佳欣

雖然特朗普親自出席,且是18年來首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美國在任總統,但他依然繼續強調“美國優先”。

“作為美國總統,我將永遠把美國放在第一位。就像其他國家的領導人應該把他們的國家放在第一位一樣。”特朗普還表示:“美國優先並不意味著美國獨行。”

萬喆指出:“特朗普提倡‘美國優先’這一點是不可能收回去的,因為這是他在競選的時候所提出的,並以此贏得總統的位置。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以後在全球引起其他國家的震動,他現在措辭看上去有所緩和,一是表功,說明美國的地位就是重要,而美國在他治理下非常好,對全球也有拉動作用。二是以退為進給出談判空間,表明可以談,當然我是有主動權的。”

即使在促進全球化的論壇上,特朗普也發出了不和諧的聲音。但支持全球化、支持自由貿易的聲音還是佔據主流,有的甚至間接“喊話特朗普”。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達沃斯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中國將“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

德國總理默克爾回顧了兩次世界大戰並質疑西方國家是否從這些衝突中汲取了教訓。她表示,今天的挑戰只能通過合作和開放來解決,“閉關鎖國不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必須相互合作,保護主義不是正確的答案”,如果有人認為事情不公平,那必須多邊而不是單邊地尋求解決方法。

首次參加論壇的印度總理莫迪,也直言不諱地指出:“許多社會和國家正變得越來越關注自己,感覺就像是反全球化正在發生。這種心態和錯誤優先順序的負面影響比氣候變化和恐怖主義更危險。”莫迪表示,應對全球化,解決方案不是孤立而是理解和接受改變。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全球化是一種經濟規律,任何政治人物都改不了,2018年全球化的勢頭還會持續下去。雖然沒有美國的參與,這個力度受到很大的影響,但總趨勢不會變。”

在白明看來,過去全球化以歐美國家為主導,更多體現出發達經濟體的優先位置,“這種格局很難長久持續下去,現在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原有的格局受到衝擊,未來的全球化應該更加平等、更加共贏”。

作者:孫秋霞

編輯:楊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