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人物說大話辦大事,張宗昌替張作霖出頭用此招,以小博大太梟雄

張宗昌寸功未立,寸土未爭,張作霖就給了他個親兵營長,張宗昌是個感恩的人,時刻想著報答張作霖的知遇之恩!

小人物有小煩惱,比如一日三餐;大人物則有大煩惱,比如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

操心的自然是東三省的事情。

張作霖作為東三省巡閱使,駐地奉天,實際控制範圍其實也就局限在遼寧一省,並囤重兵於山海關,防止直皖兩系對東北的覬覦。

張作霖

張作霖囤兵山海關,承擔的是東三省的防務,為何又說勢力範圍被壓縮在了遼寧一省?

張作霖之於東三省軍政界來說,乃後起之秀,自然容易遭到老派人物的排斥,尤其是他的綠林身份,如此不堪的起點遭人妒在所難免。

吉林督軍孟恩遠,是北洋系老派人物,正兒八經的陸軍學堂畢業生,對於張作霖這個綠林上司相當不感冒。

張作霖兩手摁住山海關,卻總覺得後脊樑骨發涼,孟恩遠這個後顧之憂不除,張作霖是寢食難安。

歷史上的官場潛規則,

上司看不順眼下屬,拔釘子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都不用動刀動槍,找個由頭,一紙調令,就將政敵擼個乾淨。

張作霖用的就是這樣的辦法,孟恩遠被撤的一點脾氣沒有。

一個孟恩遠並不足慮,但是孟恩遠經營吉林多年,根基深厚,親信眾多。其中有一個叫高世斌,是孟恩遠的親侄子,駐防吉林的精銳旅旅長,實權派人物,對於叔叔被擼,甚感氣憤。

孟恩遠臨走前多有囑咐:“世斌,

現在被攆走的是我,你是我的侄子,下一個肯定就是你了!”

高世斌也不好惹,發狠道:“叔叔莫怕,你暫且換個地方透透氣,歇幾天,等我收拾了張作霖那個老小子,親自去接叔叔!”

以高世斌一旅的兵力,斷然不敢犯上作亂,他決定聯合當地的土匪武裝――盧永貴。

在高世斌的封官許願下,雙方一拍即合,東北內戰由此開始。

張作霖的兵大部分都在山海關一線,因此能夠用來與高世斌對壘的兵力並不多,

雙方一接觸,張作霖兵力空虛的弱點被不斷放大,節節敗退。

張作霖數著手指頭扒拉手底下的將官,最後把目光落在了張宗昌身上。

張作霖對張宗昌只有一點要求: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至於如何成功?張作霖給張宗昌撥了兩百條槍,二百來人,彈藥從優發給。

張宗昌領到槍械和人馬,對著張作霖拍胸脯子:“大帥,您就瞧好吧!一定給您辦的漂漂亮亮的!”

到了陣前,張宗昌並不急於與對方接火。也沒條件著急,200來人硬拼都不夠對方打牙祭的。

只能智取!

張宗昌也算是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人。

因此對於此次帶兵出擊,不再像原來那樣冒失激進。在他看來,打仗不一定非要短兵相接,動腦子耍計謀同樣可以達到軍事目的。

張宗昌

自己在江西丟的一師兵,人家就沒費一槍一彈。張宗昌想起來雖然恨得牙癢癢,但他卻十分佩服陳光遠的謀略。

據派出去的探子回報,與張宗昌對壘的是綠林大盜盧永貴。

聽說盧永貴綠林出身,張宗昌樂了,再一打聽,在他的手下有不少山東逃難來的同鄉,因為窮、餓、困等不同的原因入了綠林。

其中有一個叫程玉山,是盧永貴手下大將,靠著一幫山東老鄉混的風生水起。

打聽清楚了,張宗昌覺得就從這個程玉山下手。

張宗昌把親信許琨叫到近前:“老許,這仗我們贏定了!”然後告訴許琨如何如何!

許琨一聽,直誇張宗昌智勇雙全!

第二天張宗昌化妝簡從,來到了盧永貴陣營,說是親戚,點名要見盧永貴手下的程玉山,程玉山奇怪了,大戰在即,還有親戚來投奔自己,不要命啦?

讓手下人領進來,這是哪門子親戚?沒印象!倒是張宗昌並不見外,開門見山:在下張宗昌,今天給你帶好消息來了!

程玉山一聽:“你真是張宗昌,你不要命啦?現在我們兩家可在打仗呢!”

“說話不要那麼生分!山東人不打山東人,你是黃縣的,我是掖縣的,咱倆家僅一河之隔,親著嘞!”

程玉山聽張宗昌一口山東腔,語氣緩和了下來:“張大哥,你的名聲在咱東北山東老鄉裡叫的響,我素來敬佩張大哥,但現在處於非常時期,不知道大哥到此究竟何為?”

張宗昌看聊的差不多了:“兄弟,你我即是同鄉,我斷不可能出兵攻你,此來就一個目的,看是我投降你,還是你收編我!”

“大哥此話怎講?”

“這東北的天,早晚都得跟張姓,你那個大哥盧永貴,還有高世斌都不是成大事的人,兄弟要是同意跟我,我保兄弟一個團長!”

程玉山敬佩的就是張宗昌由匪而官,如今許諾自己團長,還不用打仗,只要反戈一擊就齊活了,程玉山覺得買賣划算,能做!

“大哥說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程玉山答應起來頗有山東男子的俐落勁。

高世斌與盧永貴本就色厲內荏,如今陣前大將倒戈,很快敗下陣來。

要不說栽過跟頭的張宗昌有了腦子,打勝仗之後一刻沒停,立刻封官封侯:許琨,團長;程玉山,團長;褚玉璞,團長。

張宗昌,旅長!一點不虧著自己。

張宗昌與張作霖

這些事情板上釘釘之後,張宗昌才班師回奉天。

張作霖也不含糊,親自出城迎接。

張宗昌把一眾官職安排的妥妥當當,張作霖也不深究,做了個順水人情,大筆一揮,委任狀全批復了下去。

張宗昌說大話辦大事,兩百人的隊伍以小博大,跟對家沒打照面就說自己贏了。

只能說明一點:吃一塹長一智,腦子很重要,經歷更重要!

張宗昌兩隻筐兩種套路,張作霖一根金扁擔三種心機,耍花樣誰更高

想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趕快關注我們吧!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張宗昌

自己在江西丟的一師兵,人家就沒費一槍一彈。張宗昌想起來雖然恨得牙癢癢,但他卻十分佩服陳光遠的謀略。

據派出去的探子回報,與張宗昌對壘的是綠林大盜盧永貴。

聽說盧永貴綠林出身,張宗昌樂了,再一打聽,在他的手下有不少山東逃難來的同鄉,因為窮、餓、困等不同的原因入了綠林。

其中有一個叫程玉山,是盧永貴手下大將,靠著一幫山東老鄉混的風生水起。

打聽清楚了,張宗昌覺得就從這個程玉山下手。

張宗昌把親信許琨叫到近前:“老許,這仗我們贏定了!”然後告訴許琨如何如何!

許琨一聽,直誇張宗昌智勇雙全!

第二天張宗昌化妝簡從,來到了盧永貴陣營,說是親戚,點名要見盧永貴手下的程玉山,程玉山奇怪了,大戰在即,還有親戚來投奔自己,不要命啦?

讓手下人領進來,這是哪門子親戚?沒印象!倒是張宗昌並不見外,開門見山:在下張宗昌,今天給你帶好消息來了!

程玉山一聽:“你真是張宗昌,你不要命啦?現在我們兩家可在打仗呢!”

“說話不要那麼生分!山東人不打山東人,你是黃縣的,我是掖縣的,咱倆家僅一河之隔,親著嘞!”

程玉山聽張宗昌一口山東腔,語氣緩和了下來:“張大哥,你的名聲在咱東北山東老鄉裡叫的響,我素來敬佩張大哥,但現在處於非常時期,不知道大哥到此究竟何為?”

張宗昌看聊的差不多了:“兄弟,你我即是同鄉,我斷不可能出兵攻你,此來就一個目的,看是我投降你,還是你收編我!”

“大哥此話怎講?”

“這東北的天,早晚都得跟張姓,你那個大哥盧永貴,還有高世斌都不是成大事的人,兄弟要是同意跟我,我保兄弟一個團長!”

程玉山敬佩的就是張宗昌由匪而官,如今許諾自己團長,還不用打仗,只要反戈一擊就齊活了,程玉山覺得買賣划算,能做!

“大哥說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程玉山答應起來頗有山東男子的俐落勁。

高世斌與盧永貴本就色厲內荏,如今陣前大將倒戈,很快敗下陣來。

要不說栽過跟頭的張宗昌有了腦子,打勝仗之後一刻沒停,立刻封官封侯:許琨,團長;程玉山,團長;褚玉璞,團長。

張宗昌,旅長!一點不虧著自己。

張宗昌與張作霖

這些事情板上釘釘之後,張宗昌才班師回奉天。

張作霖也不含糊,親自出城迎接。

張宗昌把一眾官職安排的妥妥當當,張作霖也不深究,做了個順水人情,大筆一揮,委任狀全批復了下去。

張宗昌說大話辦大事,兩百人的隊伍以小博大,跟對家沒打照面就說自己贏了。

只能說明一點:吃一塹長一智,腦子很重要,經歷更重要!

張宗昌兩隻筐兩種套路,張作霖一根金扁擔三種心機,耍花樣誰更高

想看更多精彩歷史故事,趕快關注我們吧!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