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苗木經濟圈2018年新玩法,你get到了嗎?

2018年,是需要穩中求進的一年,對於苗木行業企業家來講,最關心的肯定還是產業格局,包括市場層面、客戶層面、競爭層面會有哪些新的機遇或挑戰?

從經營環境或格局的角度來講,

最重要的3個關鍵字是:線上革命、創新加速和品質升級。

一、線上革命——得線上者得未來

第一,線上“戰爭”愈演愈烈

從過去的十年來看,中國互聯網對於整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產業的競爭格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衝擊和影響。

互聯網發展至今,

許多行業的互聯網趨勢已經完成“上半場”得線上者得未來的階段,進入“下半場”線下反轉。而苗木產業這個傳統味濃厚的行業才剛剛在“上半場”漸入佳境。

我們過去一直談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智、移、雲、物”(大資料、智慧硬體、移動互聯、雲計算、物聯網)的時代。在互聯網時代,誰掌握了這些資源,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就贏得了競爭的主動權。

苗木行業這個垂直領域,

還未真正出現BAT、京東、小米等等這類互聯網公司巨頭,壟斷線上流量,這是苗企的一個機會。一個新興事物發展到後期總會形成巨頭壟斷,小企業只能依附巨頭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進場”越晚,越難生存。

第二:奪取線上要靠“技術”

過去,我們買賣苗木都是線上下,靠親戚朋友、靠經紀人,現在完全可以靠自己。線上流量也就成了企業必爭之地。這對於大家來講就是一個新的機會,

但是線上也是一門經營技術,自有門道。

什麼是衡量經營技術的標準?歸根到底還是效率成本之爭。回到商業的本質,你的效率夠不夠高,你的成本夠不夠低。歸根到底,是你會不會算帳,會算帳,你就有競爭力。

很多苗木電商平臺都會為苗木供需兩方搭建自由貿易平臺,讓雙方各自發佈苗源和需求,雙方經過海量篩選,達成合作交易。

二、創新加速——新模式、新技術、新金融

如果以前在傳統產業,我們更多的是焦慮,不知未來在哪裡。那麼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融入到“新模式”的大框架格局裡面。如果不能,這個事跟你就沒有關係了,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對於我國苗木產業現狀來說,離不開科技支撐和技術創新。新技術的創新在加速,

苗木產業一直被詬病的問題是生產規模小,基礎條件差、科技含量低、技術人才少。先突破這層瓶頸的企業,將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雖然苗木產業市場前景很好,但苗木種植週期長,前期投入大,同一般農戶種植相比,對資金的需求量大、期限長,要想擴大規模,資金就是主要問題,而缺乏擔保抵押物問題是長期以來困擾當地苗木產業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為苗木產業注入金融“活水”也是今年一個大主題。

2017年這一年,當新零售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狀態,我們想起2016年馬雲說這是20年以後才可能會來臨的一個社會格局的重大改變。可是根本等不到十年二十年以後,創新在今天就已經開始提速,甚至是加速。

三、品質升級——下一波紅利

十九大報告裡面,再一次強調了未來增長的模型要從高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品質升級”。

未來中國的發展,下一波的紅利就是“品質升級”的紅利,你的苗木是否更好存活、苗木顏值更高等等。

現在和今後多年,生態園林市場絕大多數大專案將會以PPP模式運行。由於PPP專案規模大,設計呈大生態、大景觀方向,為控制成本,項目所需苗木將以中等規格為主。隨著網路資訊化的加速發展,苗木價格將會變得更為透明,所以質優價廉的苗木資源將會得到市場追捧。可以預見,如此的市場需求必將促進苗企加速建立現代化苗木生產管理體系,推進生產標準化、商品標準化以及生產方式的機械化和容器化,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苗木品質的目標。

現在大多數苗企都在面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問題,遺憾的是仍有不少從業者尚未看清市場的發展方向,還是不忍心去除苗圃中過剩的低端苗木,處在被動觀望狀態。

我們要“以終為始”,要從最終消費者的競爭格局來反向重構整個價值鏈和產業鏈,任何一家企業都要形成這種正確的商業思維。

如今,經營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中小企業到底怎麼來應對?我想再給大家三個關鍵字,“精益”、“共用”、“賦能”。

精益——將“低成本”進行到底

“精益”這個概念來自日本豐田的精益製造,日本當年依靠精益製造成為了全球電子產業的龍頭。在最近的七八年裡面,美國矽谷通過精益創新、精益創業,重新回到世界之顛。

“精益”的核心就是沒有浪費,就是我們講的低成本,叫消除一切浪費,包括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許多企業無法做到高效,就是低效率的業務流程、人員構成以及整個企業的經營戰略。就像園林企業的採購團隊及苗木企業的銷售團隊都可以在運用好互聯網工具情況下達到“精益”的效果。試想,十年前需要10個才能完成的銷售和採購任務,如今在苗木電商平臺一個人就能夠完成,這才是一個企業該追求的“精益”,將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降到更低。

共用——將“盤活資源”進行到底

共用的價值觀,是對過去經營思想的根本性改變。過去我們習慣自營,什麼事都是自己幹的,什麼東西都要攥在自己手裡,這種思想和共用是格格不入的。

要想共用就要外部共用和內部共用並舉。

每個企業最大的浪費就是客戶資源浪費,現在開發客戶、維護客戶的成本都是巨高的,如果說你的客戶只是為你公司的產品、商品所用,你的利潤可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基本賺不到錢。

因為在你的商業範圍裡面去開發客戶、服務客戶以後,你的利潤就變得很薄了。所以你的客戶資源能不能共用給別人?你的管道資源能不能共用給別人?反過來說你能不能和別人共用管道和客戶資源來減少你開發新客戶的成本和難度?

“賦能”——將“功力”進行到底

賦能和精益、共用是有關聯的。既然要共用,讓別人幹,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別人不會幹怎麼辦?這時候你就要“賦能”。

當我們面臨共用新模型,面臨創新提速,品質升級這樣的新背景,很多遊戲規則都改了,甚至很多的技巧、技能都不再有效了。這個時候,怎麼建立一個對內賦能的組織,就變的非常重要了。

這就倒逼我們練基本功,只有把基本功練好,才能給別人賦能,那到底怎麼賦能?

找出自己最強的一項能力,倒逼自己去和別人分享,把它開放給這個產業,開放給這個社會。這樣才能建立企業賦能的能力,打造賦能型的組織。所以賦能型組織的核心,就是越來越多的事不是你自己幹,而是別人幹。但是你還得教會他怎麼幹,這是一種經營理念。

在互聯網時代,不上網難以做大產業。通過苗木產業互聯網平臺,聚焦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功能,賦能苗木生產者,共用技術、資訊、管理、資本等資源,圍繞整個產業鏈做“服務”,提高整個產業的價值鏈,與合作夥伴構建共贏生態圈,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所以賦能和精益、共用是一脈相承的,是一個問題的多個緯度,這就是我們苗木中小企業的應對之道。

在2018年,苗木新經濟圈面臨的是“線上革命”、“創新加速”、“品質升級”的經營環境的變化,我們的應對之道就是,將精益、共用、賦能進行到底。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為苗木產業注入金融“活水”也是今年一個大主題。

2017年這一年,當新零售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狀態,我們想起2016年馬雲說這是20年以後才可能會來臨的一個社會格局的重大改變。可是根本等不到十年二十年以後,創新在今天就已經開始提速,甚至是加速。

三、品質升級——下一波紅利

十九大報告裡面,再一次強調了未來增長的模型要從高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品質升級”。

未來中國的發展,下一波的紅利就是“品質升級”的紅利,你的苗木是否更好存活、苗木顏值更高等等。

現在和今後多年,生態園林市場絕大多數大專案將會以PPP模式運行。由於PPP專案規模大,設計呈大生態、大景觀方向,為控制成本,項目所需苗木將以中等規格為主。隨著網路資訊化的加速發展,苗木價格將會變得更為透明,所以質優價廉的苗木資源將會得到市場追捧。可以預見,如此的市場需求必將促進苗企加速建立現代化苗木生產管理體系,推進生產標準化、商品標準化以及生產方式的機械化和容器化,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苗木品質的目標。

現在大多數苗企都在面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問題,遺憾的是仍有不少從業者尚未看清市場的發展方向,還是不忍心去除苗圃中過剩的低端苗木,處在被動觀望狀態。

我們要“以終為始”,要從最終消費者的競爭格局來反向重構整個價值鏈和產業鏈,任何一家企業都要形成這種正確的商業思維。

如今,經營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中小企業到底怎麼來應對?我想再給大家三個關鍵字,“精益”、“共用”、“賦能”。

精益——將“低成本”進行到底

“精益”這個概念來自日本豐田的精益製造,日本當年依靠精益製造成為了全球電子產業的龍頭。在最近的七八年裡面,美國矽谷通過精益創新、精益創業,重新回到世界之顛。

“精益”的核心就是沒有浪費,就是我們講的低成本,叫消除一切浪費,包括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許多企業無法做到高效,就是低效率的業務流程、人員構成以及整個企業的經營戰略。就像園林企業的採購團隊及苗木企業的銷售團隊都可以在運用好互聯網工具情況下達到“精益”的效果。試想,十年前需要10個才能完成的銷售和採購任務,如今在苗木電商平臺一個人就能夠完成,這才是一個企業該追求的“精益”,將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降到更低。

共用——將“盤活資源”進行到底

共用的價值觀,是對過去經營思想的根本性改變。過去我們習慣自營,什麼事都是自己幹的,什麼東西都要攥在自己手裡,這種思想和共用是格格不入的。

要想共用就要外部共用和內部共用並舉。

每個企業最大的浪費就是客戶資源浪費,現在開發客戶、維護客戶的成本都是巨高的,如果說你的客戶只是為你公司的產品、商品所用,你的利潤可能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基本賺不到錢。

因為在你的商業範圍裡面去開發客戶、服務客戶以後,你的利潤就變得很薄了。所以你的客戶資源能不能共用給別人?你的管道資源能不能共用給別人?反過來說你能不能和別人共用管道和客戶資源來減少你開發新客戶的成本和難度?

“賦能”——將“功力”進行到底

賦能和精益、共用是有關聯的。既然要共用,讓別人幹,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別人不會幹怎麼辦?這時候你就要“賦能”。

當我們面臨共用新模型,面臨創新提速,品質升級這樣的新背景,很多遊戲規則都改了,甚至很多的技巧、技能都不再有效了。這個時候,怎麼建立一個對內賦能的組織,就變的非常重要了。

這就倒逼我們練基本功,只有把基本功練好,才能給別人賦能,那到底怎麼賦能?

找出自己最強的一項能力,倒逼自己去和別人分享,把它開放給這個產業,開放給這個社會。這樣才能建立企業賦能的能力,打造賦能型的組織。所以賦能型組織的核心,就是越來越多的事不是你自己幹,而是別人幹。但是你還得教會他怎麼幹,這是一種經營理念。

在互聯網時代,不上網難以做大產業。通過苗木產業互聯網平臺,聚焦產業生態,完善平臺功能,賦能苗木生產者,共用技術、資訊、管理、資本等資源,圍繞整個產業鏈做“服務”,提高整個產業的價值鏈,與合作夥伴構建共贏生態圈,在成就他人的同時成就自己。

所以賦能和精益、共用是一脈相承的,是一個問題的多個緯度,這就是我們苗木中小企業的應對之道。

在2018年,苗木新經濟圈面臨的是“線上革命”、“創新加速”、“品質升級”的經營環境的變化,我們的應對之道就是,將精益、共用、賦能進行到底。

文章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