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雄安新區紅色往事之“冀中十分區”——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心臟

上一期,小紅果講述了雄安新區三縣在歷史上的演變及地位。其實,雄安新區除了地理位置的優越、環境資源豐富外,還有我們不能忘卻的紅色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河北平原上的冀中抗日根據地是華北最大的根據地,

其中冀中十分區就駐紮在雄安新區三縣之一的雄縣。在這裡,十分區的戰士們進行了多次浴血奮鬥。下面,小紅果帶領果粉兒們重溫這段歷史~

雄縣概況

雄縣位於京津保三角腹地,北距北京100公里,東距天津100公里,

西南距保定80公里,北靠今天有著“中國北方購物天堂”美稱的白溝,南倚國家5A級景區華北明珠白洋澱。

這裡從秦朝開始設置縣治,歷史上曾是宋遼交戰古戰場,北宋名將楊六郎鎮守三關,其中瓦橋關便是雄縣,境內有長達65公里的宋遼邊關古戰道,被譽為“千古奇觀、地下長城”。

冀中十分區駐地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國共產黨雄縣基層黨組織在嚴峻的鬥爭環境中陸續建立和發展起來。10月,中共黨員侯卓夫受保定直屬省委的指示,來到雄縣西部地區開展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5月,第四分區為了搞好建黨建政,委派紀平到雄縣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紀平任縣長。6月,冀中區黨委副書記魯賁來到雄縣。

為開闢雄縣抗日根據地,冀中區黨委暫時撤銷了雄縣建制,在雄縣境內先後組建起“安雄特區”、“新雄邊區”、“雄霸邊區”,分別由安新、新城、霸縣領導。

1938年10月,晉察冀邊區正式劃定該地區為冀中軍區第五分區。1939年初,五分區、五地委、五專署進駐雄縣米家務一帶,開闢抗日根據地,領導全區人民的抗日鬥爭。

由於五分區地處平、津、保三角地帶,鬥爭環境異常殘酷,冀中五分區能夠在這塊土地上站住腳,就好似一把尖刀插入了敵人心臟。

1940年8月1日,冀中五分區改稱十分區,五地委改稱十地委。

不屈不撓的生死搏鬥

1941年6月10日,日軍兩萬餘兵力對十分區進行了“鐵壁合圍”、“梳篦拉網”、“細碎分割”、“駐屯清剿”,

使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受到嚴重損失,根據地暫時變為敵佔區。

1943年,隨著抗日鬥爭形勢的好轉,十分區領導全區人民開展了地道鬥爭,改造了藏身洞和簡易地道,創造了能藏身,能戰鬥,能轉移的地道,人們稱之為“地下長城”;並在米家務一帶建立了房上通、地上通、地下通的三通“堡壘村”;使米家務一帶成為十分區領導機關隱蔽活動的根據地,逐步將十分區由敵佔區變為遊擊區,又由遊擊區發展為鞏固的抗日根據地。

1945年7月,十分區隊與兄弟分隊配合,開展了“大清河北戰役”,向日軍展開了大規模進攻,拔掉了大量據點、碉堡,解放了許多重要的城鎮,從根本上改變了大清河北的鬥爭形勢,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雄縣全境獲得解放。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王鳳崗、朱占奎兩支地方武裝,向大清河北雄縣地區發動了軍事進攻。1948年10月3日,經過近一年的鬥爭,冀中解放軍五縱隊在分區主力部隊配合下,於雄縣大、小留民莊一舉殲滅了王鳳崗保安第一旅,雄縣獲得徹底解放。

解放後,雄縣依靠自然資源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溫泉之鄉”。現如今,雄縣被併入雄安新區,這為當地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寶貴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又一極具挑戰的歷史大考。

圖片、文字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逐步將十分區由敵佔區變為遊擊區,又由遊擊區發展為鞏固的抗日根據地。

1945年7月,十分區隊與兄弟分隊配合,開展了“大清河北戰役”,向日軍展開了大規模進攻,拔掉了大量據點、碉堡,解放了許多重要的城鎮,從根本上改變了大清河北的鬥爭形勢,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雄縣全境獲得解放。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王鳳崗、朱占奎兩支地方武裝,向大清河北雄縣地區發動了軍事進攻。1948年10月3日,經過近一年的鬥爭,冀中解放軍五縱隊在分區主力部隊配合下,於雄縣大、小留民莊一舉殲滅了王鳳崗保安第一旅,雄縣獲得徹底解放。

解放後,雄縣依靠自然資源的優勢,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溫泉之鄉”。現如今,雄縣被併入雄安新區,這為當地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寶貴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又一極具挑戰的歷史大考。

圖片、文字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