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聊城科技人員下鄉3.1萬人次,培訓農戶27.5萬余戶

聊城日報訊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我們做好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給出新的指引。只有不斷‘充電’、夯實本領,才能更好地投入現代農業建設,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展現農技人員、農村幹部的風采。”前不久,莘縣莘州街道位莊村黨支部書記常增憲結束了3天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班”後,深有感觸地說,“通過培訓,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鼓足了幹勁。”

資料圖

去年以來,我市緊扣選拔、培育、扶持、管理、實踐等環節,

不斷強化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推動精准脫貧及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農業技術推廣系統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在農時關鍵時節、關鍵環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活動,全年科技人員下鄉3.1萬人次,指導培訓農戶27.5萬余戶。依託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補助專案,

成立3-5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擇優遴選594名農技人員作為技術指導員,採取“一對一”的指導模式,培育科技示範主體3533個,建設試驗示範基地33處,初步構建了“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主體(試驗示範基地)+農戶”四級農技推廣網路,有效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後一公里”問題。

為提升農技人員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我市採取“理論+參觀考察”相結合的培訓模式,

分層次、分期次對基層農技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培訓,全市累計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414人次。同時,依託各級培訓機構、實訓基地、農民田間學校等,採取“分段式、參與式”的培訓方式,“准軍事化集中培訓+縣級現場實訓+參觀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不斷完善跟蹤服務措施,全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800人。

此外,去年12月,我市啟動西部經濟隆起帶專家服務基地活動,以市農廣校基地為依託,

通過科技推廣、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形式,帶動技術、智力、資訊等要素向基層流動。在活動中,來自省市縣三級的50多名農業專家技術人員舉辦科技講座、現場技術指導等,掀起了服務基層、科技扶貧、科技下鄉的高☆禁☆潮。

記者 鐘 偉 通訊員 王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