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邢臺中心城區將建9座郊野公園,中心城區重點向東發展!

13年後,邢臺會是什麼樣子,你所在的縣城又會是什麼樣子......今日,邢臺市規劃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對《邢臺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進行解讀。此規劃於2016年12月30日獲省政府批復同意,為今後一個時期邢臺城市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

根據規劃,未來邢臺市有望實現“半城樓房半城綠”。

未來邢臺主打“四張牌”

根據規劃,邢臺未來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宜居、產業結構合理、城鄉融合發展、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中心、創新基地、山水綠城、文化名都。

區域中心——加強與京津對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將邢臺發展成為京津冀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省會南翼樞紐城市,邢臺市行政經濟文化中心。

創新基地——依託現有的新能源、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與京津冀的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合作,建設創新研究成果轉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打造京津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利用交通樞紐、產業基礎和資源條件等發展電子商務、物聯網、文化創意等產業,

搭建企業創新平臺,形成產業創新基地;結合現有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依託邢東新區創新平臺,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及產城融合示範區。

山水綠城——結合太行山及山前地帶的山水格局,完善水系,治理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條件,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和文化旅遊城市。

文化名都——結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進一步發掘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古城並恢復部分古都風貌,

同時發展文化產業,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主要城市職能定位

將按照“中心極化,軸帶發展”的思路,構建“一主兩副三軸”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一主”指“一城五星”都市區,以中心城區為中心,與周邊的任縣、南和、沙河、內丘、皇寺統籌協調,構建交通、基礎設施與功能高度一體化的都市區。“兩副”指甯晉縣城、清河縣城兩個副中心城市,將其培育成為北部區域和東部區域的增長極,

並加強與外部區域的聯繫與對接,在市域範圍內形成均衡、開放的空間佈局。“三軸”指京廣-京港澳城鎮發展軸、青銀城鎮發展軸、邢清城鎮發展軸。

市域城鎮分為綜合型、商貿型、工貿型、旅遊型和農業型五種基本職能類型。主要城市職能定位:

(1)邢臺中心城區:京津冀城鎮群節點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冀中南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物流樞紐。

(2)甯晉縣城:市域北部地方的中心城市,

青銀城鎮發展軸上的中心城鎮。是對接省會城市發展的重要節點,以發展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經濟增長極,市域北部商貿服務中心、省會教育文化重要承接地。

(3)清河縣城:市域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和經濟增長極,羊絨之都,華北汽摩高地。

(4)沙河城區:“一城五星”都市區南部城市組團,高端玻璃產業基地,以新型材料、裝備製造、空港物流為主的城市。

(5)任縣縣城:“一城五星”都市區東北部城市組團,以現代商貿服務、先進製造業為主的城市。

(6)南和縣城:“一城五星”都市區東南部城市組團,現代工業基地和大宗物流中心,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城市。

(7)內丘縣城:“一城五星”都市區北部城市組團,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以新興工業、文化旅遊為主的城市。

(8)邢臺縣皇寺:“一城五星”都市區西部城市組團,科教休閒中心,以教育及產學研孵化、旅遊度假為主的城市。

(9)臨城縣城:京廣-京港澳城鎮發展軸上的中心城市,是邢臺對接省會城市發展,吸引省會人口和功能轉移的重要節點,以發展旅遊休閒服務業為主的生態宜居休閒城市。

(10)南宮城區:冀中南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和輕紡工業基地。

(11)隆堯縣城:以發展食品製造和裝備製造為主的濱河城市,唐堯文化名城。

(12)威縣縣城:國家優質棉基地,邢臺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新興的商貿物流城市,以先進製造業、特色農業為主的生態園林城市。

(13)巨鹿縣城:邢臺市域中部重要商貿物流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發展新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濱河城市。

(14)柏鄉縣城:對接省會城市的都市文化休閒中心,以大型環件、鍛件鑄造為主的城市。

(15)新河縣城:冀中南地區重要的紅色文化弘揚基地,邢臺東部交通節點城市,承接省會城市產業外溢的產業集聚區。

(16)廣宗縣城:邢臺市域中部重要的節點城市,以自行車零配件和童車生產、裝備製造為主的文化旅遊城市。

(17)平鄉縣城:北方童車生產基地,邢清城鎮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18)臨西縣城:全國軸承研發、製造與交易集散中心,新興棉紡、醫藥基地。

中心城區重點向東發展

根據規劃,中心城區包括橋東區、邢臺經濟開發區(不含留村鎮、沙河城鎮)、橋西區大部(不含李村鎮、南大郭鎮部分村莊)及周邊與建成區連片發展的南和縣、會甯鎮、晏家屯鎮局部用地,總面積269平方公里,編制中心城區總體規劃。到2030年,邢臺中心城區人口將達到170萬,中心城區發展方向為東西拓展、重點向東,南北提升、優化發展。

東西拓展、重點向東。向東利用東部高速、高鐵等優越的交通條件和較為豐富的用地建設條件,依託高鐵站,集中力量,建設邢臺未來的城市新區,同時有利於與任縣、南和實現互動發展,是城市發展主要方向。向西延續西向發展慣性,充分利用南水北調幹渠以東現狀基礎及交通條件,適度發展,形成完善城市功能空間。

南北提升、優化發展。西南方向受採空區的限制,以及邢臨、邢汾高速公路的阻隔,提升優化生態環境;中南部東南部調整工業佈局,完善配套設施,優化產業佈局。邢州大道以北至白馬河之間區域,延續北向發展的慣性,完善該區域的生活服務配套,打造宜居生活空間。

中心城區將建9座郊野公園

此次城市總體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對城市綠地進行了系統規劃。

將利用邢東礦塌陷區打造中央生態公園,規劃將其納入現在西部建成區與東部新城區之間的城市綠心,也是城市內部的“綠肺”。依託白馬河、七裡河、南水北調總幹渠、京廣鐵路、京深高鐵及東環城公路形成“兩橫四縱”六條通風生態廊道。沿濱江路、鋼鐵路、東華路、心河路、邢州大道、泉北大街、中興大街、百泉大道、祥和大街十條城市主要幹道形成綠化軸線。

將建設9座大型郊野公園,規劃13處市級、31處區級綜合公園、8處專類公園。在城市主幹路交叉口、主次幹交叉口等開敞空間設置街頭綠地遊園。綠地和廣場用地占城市總建設用面積達到17.57%,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5平方米。屆時,將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和“半城樓房半城綠”的目標。

來源牛城晚報 記者侯東傑

(5)任縣縣城:“一城五星”都市區東北部城市組團,以現代商貿服務、先進製造業為主的城市。

(6)南和縣城:“一城五星”都市區東南部城市組團,現代工業基地和大宗物流中心,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城市。

(7)內丘縣城:“一城五星”都市區北部城市組團,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以新興工業、文化旅遊為主的城市。

(8)邢臺縣皇寺:“一城五星”都市區西部城市組團,科教休閒中心,以教育及產學研孵化、旅遊度假為主的城市。

(9)臨城縣城:京廣-京港澳城鎮發展軸上的中心城市,是邢臺對接省會城市發展,吸引省會人口和功能轉移的重要節點,以發展旅遊休閒服務業為主的生態宜居休閒城市。

(10)南宮城區:冀中南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和輕紡工業基地。

(11)隆堯縣城:以發展食品製造和裝備製造為主的濱河城市,唐堯文化名城。

(12)威縣縣城:國家優質棉基地,邢臺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新興的商貿物流城市,以先進製造業、特色農業為主的生態園林城市。

(13)巨鹿縣城:邢臺市域中部重要商貿物流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發展新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濱河城市。

(14)柏鄉縣城:對接省會城市的都市文化休閒中心,以大型環件、鍛件鑄造為主的城市。

(15)新河縣城:冀中南地區重要的紅色文化弘揚基地,邢臺東部交通節點城市,承接省會城市產業外溢的產業集聚區。

(16)廣宗縣城:邢臺市域中部重要的節點城市,以自行車零配件和童車生產、裝備製造為主的文化旅遊城市。

(17)平鄉縣城:北方童車生產基地,邢清城鎮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18)臨西縣城:全國軸承研發、製造與交易集散中心,新興棉紡、醫藥基地。

中心城區重點向東發展

根據規劃,中心城區包括橋東區、邢臺經濟開發區(不含留村鎮、沙河城鎮)、橋西區大部(不含李村鎮、南大郭鎮部分村莊)及周邊與建成區連片發展的南和縣、會甯鎮、晏家屯鎮局部用地,總面積269平方公里,編制中心城區總體規劃。到2030年,邢臺中心城區人口將達到170萬,中心城區發展方向為東西拓展、重點向東,南北提升、優化發展。

東西拓展、重點向東。向東利用東部高速、高鐵等優越的交通條件和較為豐富的用地建設條件,依託高鐵站,集中力量,建設邢臺未來的城市新區,同時有利於與任縣、南和實現互動發展,是城市發展主要方向。向西延續西向發展慣性,充分利用南水北調幹渠以東現狀基礎及交通條件,適度發展,形成完善城市功能空間。

南北提升、優化發展。西南方向受採空區的限制,以及邢臨、邢汾高速公路的阻隔,提升優化生態環境;中南部東南部調整工業佈局,完善配套設施,優化產業佈局。邢州大道以北至白馬河之間區域,延續北向發展的慣性,完善該區域的生活服務配套,打造宜居生活空間。

中心城區將建9座郊野公園

此次城市總體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對城市綠地進行了系統規劃。

將利用邢東礦塌陷區打造中央生態公園,規劃將其納入現在西部建成區與東部新城區之間的城市綠心,也是城市內部的“綠肺”。依託白馬河、七裡河、南水北調總幹渠、京廣鐵路、京深高鐵及東環城公路形成“兩橫四縱”六條通風生態廊道。沿濱江路、鋼鐵路、東華路、心河路、邢州大道、泉北大街、中興大街、百泉大道、祥和大街十條城市主要幹道形成綠化軸線。

將建設9座大型郊野公園,規劃13處市級、31處區級綜合公園、8處專類公園。在城市主幹路交叉口、主次幹交叉口等開敞空間設置街頭綠地遊園。綠地和廣場用地占城市總建設用面積達到17.57%,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5平方米。屆時,將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和“半城樓房半城綠”的目標。

來源牛城晚報 記者侯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