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影子爸爸”該如何回歸家庭?

解放思想,實幹興肇

巾幗擔當,建功立業

在中國很多家庭中,媽媽包辦孩子的一切,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是缺席的。這樣的結果是媽媽很累,孩子缺失父愛。那麼如何把“影子爸爸”拉回家庭呢?

——小婚家

01

朋友老葉最近遇到了一件很糟心的事情,他感覺自己與八歲的孩子關係很疏遠,不知道怎樣才能與孩子更好地互動。

老葉前些年因為要照顧家庭,經常在外面出差,陪伴孩子的時間極少。當老葉嘗試與孩子親近時,孩子會抱怨:“以前你都不管我,現在我也不想和你多說話。”

老葉聽了感到非常生氣:“我是你爸爸,你怎麼能這樣說?”

有時媽媽看到他們父子之間的互動很緊張,也會對老葉有所抱怨:“讓你管一下孩子,你這樣還不如不管。”這時候,孩子自然而然會退縮到媽媽身邊,

不願意與老葉有更多的交流。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因為“男主外女主內”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很多的爸爸缺席孩子的成長,甚至是消失了。

也有些爸爸在家裡總是縮在自己的角落裡,只有媽媽包辦孩子的一切,包括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興趣愛好,甚至與孩子的互動。因此,這些爸爸也就成為了“影子爸爸”。

男主外女主的觀念,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了女性,特別是全職媽媽在家庭中的權利和地位。

因此,有些媽媽把自己與孩子的關係看作是一種價值的體現,這時爸爸缺席太久後又突然回歸家庭中,大家必然會感到不適應。

老葉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很迫切地希望與孩子改善關係,並有良好的互動。

這是一次覺醒,也是對孩子成長的一種扶持,從缺席和影子爸爸的狀態進入與孩子良好的互動中。

在這個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取得孩子的信任,

而且努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02

那如何才能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和老葉討論了很久:“孩子與媽媽互動這麼多年,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密了,你突然闖入他們的關係中,孩子會比較排斥。”

老葉很同意地說:“確實,感覺就像是第三者一樣。

如果這時爸爸太急於與孩子親近,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甚至會有抱怨,那麼爸爸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產生對立。但是孩子的疏離也讓爸爸覺得很挫敗、很無奈。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呢?

第一、 爸爸需要清楚夫妻關係是首位。

和諧的夫妻關係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邊界。

如果丈夫與妻子的關係本身存在著矛盾或者關係比較疏遠,那麼孩子一般比較傾向媽媽,從而與媽媽建立非常緊密的連結,這樣即使爸爸進入了家庭中,也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挫敗!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位或缺席太久,孩子會忽略爸爸,反之更依賴媽媽。在這種情況下,爸爸想和孩子親近,首先要與妻子保持和諧的親密關係,取得自己妻子的支持和信任。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爸爸的接受時,也就會跟隨媽媽慢慢地認同自己的爸爸。

在孩子三歲左右時,如果爸爸意識到媽媽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密,那麼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媽媽之間保持適宜的距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界。但是老葉由於忙事業,在這一方面做得並不好。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開家庭會議的方式,讓孩子在會議的情境中明白,爸爸和媽媽才是一起的,他只能扮演孩子的角色,同時讓孩子承認和接納父親的存在。

第二、嘗試與孩子面對面地互動。

很多的爸爸留給孩子最多的是背影,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早晨孩子上學了爸爸還沒有起床,有些孩子特別懂事,看到爸爸在家裡忙於工作,他們就不會主動去打擾。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就算父母苦口婆心地與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還不如孩子在父母身邊實實在在地學到的東西更有說服力。

而面對面的互動,實際上也是身教的一種方式,孩子可以通過與爸爸真實的互動,從爸爸身上學到更多規則和技能,也不再認為爸爸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或者是不見蹤影的“工作狂人”。

生活不易,但無論工作有多忙,也別忘與孩子好好地坐下來聊聊天,談談心。

爸爸放下工作,與孩子面對面地溝通,真正陪伴孩子。例如一起跑步、一起吃飯,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

第三、與其做一個正確的爸爸,不如做一個有趣的爸爸。

對於孩子來說,首先要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爸爸,無論是生活中的爸爸還是工作中的爸爸,孩子只有在瞭解後才能發自內心地認同自己的爸爸。

比如老葉後來經常帶孩子到自己的辦公室,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爸爸是強大的,是無所不能的,那麼這時爸爸傳遞的價值觀更容易被孩子所認同,同時孩子也認為爸爸是有力量的。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喜歡足球,那麼爸爸可以花些時間陪孩子踢足球,向孩子展示足球的各種技能,這樣孩子會把爸爸當成自己的榜樣,認同甚至會超越爸爸。

第四、和孩子擁有共同的小秘密。

從而與媽媽建立非常緊密的連結,這樣即使爸爸進入了家庭中,也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挫敗!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位或缺席太久,孩子會忽略爸爸,反之更依賴媽媽。在這種情況下,爸爸想和孩子親近,首先要與妻子保持和諧的親密關係,取得自己妻子的支持和信任。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對爸爸的接受時,也就會跟隨媽媽慢慢地認同自己的爸爸。

在孩子三歲左右時,如果爸爸意識到媽媽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緊密,那麼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媽媽之間保持適宜的距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邊界。但是老葉由於忙事業,在這一方面做得並不好。

或許,我們可以通過開家庭會議的方式,讓孩子在會議的情境中明白,爸爸和媽媽才是一起的,他只能扮演孩子的角色,同時讓孩子承認和接納父親的存在。

第二、嘗試與孩子面對面地互動。

很多的爸爸留給孩子最多的是背影,有時候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早晨孩子上學了爸爸還沒有起床,有些孩子特別懂事,看到爸爸在家裡忙於工作,他們就不會主動去打擾。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就算父母苦口婆心地與孩子講一大堆的道理,還不如孩子在父母身邊實實在在地學到的東西更有說服力。

而面對面的互動,實際上也是身教的一種方式,孩子可以通過與爸爸真實的互動,從爸爸身上學到更多規則和技能,也不再認為爸爸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或者是不見蹤影的“工作狂人”。

生活不易,但無論工作有多忙,也別忘與孩子好好地坐下來聊聊天,談談心。

爸爸放下工作,與孩子面對面地溝通,真正陪伴孩子。例如一起跑步、一起吃飯,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

第三、與其做一個正確的爸爸,不如做一個有趣的爸爸。

對於孩子來說,首先要讓他們瞭解自己的爸爸,無論是生活中的爸爸還是工作中的爸爸,孩子只有在瞭解後才能發自內心地認同自己的爸爸。

比如老葉後來經常帶孩子到自己的辦公室,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爸爸是強大的,是無所不能的,那麼這時爸爸傳遞的價值觀更容易被孩子所認同,同時孩子也認為爸爸是有力量的。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喜歡足球,那麼爸爸可以花些時間陪孩子踢足球,向孩子展示足球的各種技能,這樣孩子會把爸爸當成自己的榜樣,認同甚至會超越爸爸。

第四、和孩子擁有共同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