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忘初心 傾注真情 亮點紛呈——2016年九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綜述

編者按2016年,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關工委的精心指導和市直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

堅持服務青少年的正確方向,團結教育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地把關工委工作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去謀劃落實;充分發動全市“五老”和青少年參加“聽黨話、跟党走,萬老圓夢”活動,推動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蓬勃發展。今天這個專欄從幾個側面介紹了去年一年市關工委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希望全社會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關工委的工作,
共同培養好下一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在三月上旬召開的關工委全委會和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上,市關工委認真總結了去年工作。

萬老圓夢

培養“四有”新人

去年,市關工委在全市開展的“聽黨話、跟党走,

萬老圓夢”活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關工委關於在全市開展“聽黨話、跟党走,萬老圓夢”活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對全市各地落實“兩辦”檔提出了6項具體要求,其中包括縣、鄉關工委領導班子以老同志為主體,在職領導兼任主任的組織結構,關工委工作納入黨建目標考評責任制,為“萬老圓夢”活動提供經費保障等,
這些要求在各地基本落實。

在“萬老圓夢”中,市關工委廣泛動員全市5千多個關工委組織和5萬餘名“五老”人員,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和青少年“一對一”結對幫教幫扶5萬對。截止2016年底,全市“五老”與青少年結對幫扶幫教突破12000對。各縣(市、區)關工委對“一對一”幫扶幫教工作做到精准精細,嚴格實行建檔立卡、申報公示制度。

在青少年中廣泛深入開展學習黨史、國史、家鄉史,

是去年中國關工委部署的主題教育活動。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表示,在全市廣大青少年中深入開展“三史”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措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化,是開展“聽黨話、跟党走,萬老圓夢”活動的重要抓手,也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重要載體。
市關工委報告團組織報告團成員深入市一中、同文中學、市三中和部分縣(市、區)中小學,講歷史講傳統、傳思想傳精神,開展報告和實踐活動共計20餘場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近萬人次。

各地關工委結合本地紅色資源,有的開展“三史”知識競賽、唱紅色歌曲、組織青少年開展瞻仰烈士陵園、參觀紅色展覽、遊覽革命聖地等各種教育活動。廬山市圍繞提高“三史”教育講課品質,組織20餘名報告員進行了專題研討。彭澤縣關工委在全市率先編寫出版了《彭澤縣青少年“三史”教育讀本》。九江縣關工委與縣教育局關工委聯合開展“掃烈士墓,祭奠先烈”革命傳統教育活動,100多名“五老”和3萬多人次青少年在活動中接受教育。中國關工委和省、市關工委將九江縣中華賢母園作為教育基地掛牌,中國關工委顧秀蓮主任還親臨中華賢母園考察指導,進一步提升了中華賢母園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影響力,去年到中華賢母園接受教育的青少年達30萬人次。

傾注真情

關愛困難群體

“萬老圓夢”活動堅持“兩手”抓,一手是幫教,就是如上所述的不斷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另一手是幫扶,為生活困難的青少年在物質上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扶持,通過幫扶,在我市達到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不讓一個考上大學的學子因貧困上不了大學,不讓一個殘疾青少年失去生活的希望,不讓一個問題青少年流落社會,不讓一個孤兒失去生活依靠的目標。使廣大青少年感受黨恩,知恩圖報,真聽黨話,永跟黨走。

2016年是幫扶資金使用最多的一年,全市年度關愛幫扶資金達1000萬元以上。其中省關工委下撥幫扶資金38.68萬元,市關工委下撥資金81.4萬元,共幫扶困難青少年1010人。去年8月,市關工委聯合九江銀行開展了“聽黨話、跟党走,萬老圓夢”助學金發放儀式,為128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發放助學金50萬元。與市扶貧辦協調籌措資金10萬元,幫扶困難小學生210人。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市留守兒童達到12萬多人,針對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市關工委下發了《關於在基層建立少年兒童服務組織的實施意見》,要求通過政府主導和社會各界攜手,加快基層少年兒童服務組織,全市各地共建立504個少年兒童服務中心,惠及了32913名留守兒童。

在少年兒童服務中心建設上,武寧縣可謂是大手筆。縣委、縣政府將少兒服務中心建設列入了縣“十三五規劃”,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共投資2000萬元,在縣城建設一所青少年活動中心,每個鄉鎮建設一所少年兒童服務中心。並寫進了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工作報告,列入了2016年政府投資新建重點專案,成立了武寧縣鄉村少年兒童服務組織建設協調工作小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委關工委主任任第一副組長。縣關工委組織有關部門分赴安徽、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學習考察少年兒童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學習先進經驗,明確了“全省樣板、全國一流”的建設定位,“四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工程招標和驗收、統一設備配置、統一管理模式)的建設標準,“把我縣少年兒童服務中心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鄉鎮級少年兒童校外教育的第一品牌,全面發展的第二課堂,快樂生活的第三空間”的建設目標。第一批建設的甫田鄉等8個鄉鎮和6個社區已經啟動,第二批建設澧溪鎮、東林鄉等其他12個鄉鎮正在籌畫。

健康成長

優化社會環境

全市各級關工委有的放矢地認真抓好青少年法制宣傳和安全教育,開展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通過模擬法庭、發放法律讀本、拍攝播放警示教育專題片、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等方式,報告團成員甚至把法制課送到了看守所、拘留所,著力培養青少年的守法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全市有1059名“五老”對“網吧”和校園周邊等文化娛樂場所進行義務監督和整治。開展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應急救援等安全教育,組織“五老”志願者對河塘、水庫、交通幹線等進行巡查,預防少年兒童溺亡等事故的發生。都昌縣各級關工組織“五老”,根據家長和學校反映的熱點問題,努力進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去年一段時期,根據社會反映強烈的電瓶車和“三無”車輛運載學生問題,縣關工委牽頭,縣綜治辦、交警、食監、教體局參與,開展了專項整治月活動,非法運載現象迅速得到遏制,整治後落實了長效機制,即“四定一檔”,定學生放學回家交通形式,定固定接送車輛,定接送監護人,定學校護送值班領導和責任,“四定”情況全面建檔,備案追責。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薌溪馬壟村、新塘村“五老”人員組成護校隊,風雨無阻,在學生上學和放學時護送學生過馬路,在打擊取締黑網吧,杜絕未成年人進網吧方面,縣城所在地都昌鎮以及人員較為集中的中館等,共有10多支“五老”隊常年堅持巡查,去年以來投訴大幅減少。湖口縣建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每年到基地參觀的校內外青少年2萬餘人次。

“三級聯創”

加強自身建設

“三級聯創”是省關工委進一步深化“創五好”工作的重要部署,2016年是“三級聯創”關鍵的一年。市關工委下發了《關於進一步開展創建五好基層關工委暨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縣(區)、模範鄉(鎮)、示範村(社區)(簡稱三級聯創)活動的意見》。為推動“三級聯創”工作,去年4月,市關工委分三個組深入到縣(市、區)調研,撰寫了調研報告。7月,市關工委舉辦了縣(市、區)關工委主任、辦公室主任培訓班。在9月29日召開的省關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我市關工委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市受到省關工委表彰的先進集體24個、先進個人44個、榮譽獎1個。市關工委主任史之漢代表全省先進集體在大會上發言。

關心下一代工作是黨的重要工作,“以党建帶關建”,是我市各級黨委領導和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形成的新思路,濂溪區委、區政府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全區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党建帶關建工作,認真做到“四納入、四到位”,即納入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確保人員落實到位、辦公場所和設施落實到位、工作制度落實到位、經費保障落實到位。十裡街道党工委書記擔任關工委名譽主任。黨工委高度重視党建帶關建工作,街道關工委多項工作成為全區樣板。全區上下形成了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去年,隨著各縣區黨政班子換屆,部分縣區的關工委班子也相應作了調整。各縣(市、區)由縣委副書記擔任關工委主任,由退下來的原縣(市、區)四套班子中的一位主要領導擔任關工委的執行主任。鄉、村關工委領導班子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鄉鎮關工委領導班子,由黨委副書記擔任關工委主任,曾擔任過鄉(鎮)領導、現在已經退休的、熱心關工委事業的老同志擔任關工委執行主任。村級關工委主任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由退休的村支書或其他村幹部擔任。湖口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多年來一直扎實有效,去年新的關工委組織形成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落實關愛幫扶資金上,經縣委、縣政府同意,湖口縣關工委50萬元的關愛幫扶基金和每年20萬元的青少年幫困資金,兩項資金都列入縣財政預算,從2017年開始實施。各鄉鎮按縣委的檔要求,每年安排關工委3萬元幫扶資金和2萬元工作經費,這5萬元都列入鄉級財政預算。在深入開展“萬老圓夢”活動結對幫扶上,原先結對幫扶425名困難青少年,各單位在較短時間內再結對幫扶575名困難青少年,使全縣五老結對幫扶困難青少年數達到1000名。各鄉鎮關工委、縣關工委各成員單位和城區各學校按幫扶分配數已全部落實到人。

組織20餘名報告員進行了專題研討。彭澤縣關工委在全市率先編寫出版了《彭澤縣青少年“三史”教育讀本》。九江縣關工委與縣教育局關工委聯合開展“掃烈士墓,祭奠先烈”革命傳統教育活動,100多名“五老”和3萬多人次青少年在活動中接受教育。中國關工委和省、市關工委將九江縣中華賢母園作為教育基地掛牌,中國關工委顧秀蓮主任還親臨中華賢母園考察指導,進一步提升了中華賢母園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影響力,去年到中華賢母園接受教育的青少年達30萬人次。

傾注真情

關愛困難群體

“萬老圓夢”活動堅持“兩手”抓,一手是幫教,就是如上所述的不斷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另一手是幫扶,為生活困難的青少年在物質上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扶持,通過幫扶,在我市達到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不讓一個考上大學的學子因貧困上不了大學,不讓一個殘疾青少年失去生活的希望,不讓一個問題青少年流落社會,不讓一個孤兒失去生活依靠的目標。使廣大青少年感受黨恩,知恩圖報,真聽黨話,永跟黨走。

2016年是幫扶資金使用最多的一年,全市年度關愛幫扶資金達1000萬元以上。其中省關工委下撥幫扶資金38.68萬元,市關工委下撥資金81.4萬元,共幫扶困難青少年1010人。去年8月,市關工委聯合九江銀行開展了“聽黨話、跟党走,萬老圓夢”助學金發放儀式,為128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發放助學金50萬元。與市扶貧辦協調籌措資金10萬元,幫扶困難小學生210人。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市留守兒童達到12萬多人,針對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市關工委下發了《關於在基層建立少年兒童服務組織的實施意見》,要求通過政府主導和社會各界攜手,加快基層少年兒童服務組織,全市各地共建立504個少年兒童服務中心,惠及了32913名留守兒童。

在少年兒童服務中心建設上,武寧縣可謂是大手筆。縣委、縣政府將少兒服務中心建設列入了縣“十三五規劃”,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共投資2000萬元,在縣城建設一所青少年活動中心,每個鄉鎮建設一所少年兒童服務中心。並寫進了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工作報告,列入了2016年政府投資新建重點專案,成立了武寧縣鄉村少年兒童服務組織建設協調工作小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委關工委主任任第一副組長。縣關工委組織有關部門分赴安徽、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學習考察少年兒童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學習先進經驗,明確了“全省樣板、全國一流”的建設定位,“四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工程招標和驗收、統一設備配置、統一管理模式)的建設標準,“把我縣少年兒童服務中心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鄉鎮級少年兒童校外教育的第一品牌,全面發展的第二課堂,快樂生活的第三空間”的建設目標。第一批建設的甫田鄉等8個鄉鎮和6個社區已經啟動,第二批建設澧溪鎮、東林鄉等其他12個鄉鎮正在籌畫。

健康成長

優化社會環境

全市各級關工委有的放矢地認真抓好青少年法制宣傳和安全教育,開展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通過模擬法庭、發放法律讀本、拍攝播放警示教育專題片、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等方式,報告團成員甚至把法制課送到了看守所、拘留所,著力培養青少年的守法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和道德情操。全市有1059名“五老”對“網吧”和校園周邊等文化娛樂場所進行義務監督和整治。開展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應急救援等安全教育,組織“五老”志願者對河塘、水庫、交通幹線等進行巡查,預防少年兒童溺亡等事故的發生。都昌縣各級關工組織“五老”,根據家長和學校反映的熱點問題,努力進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去年一段時期,根據社會反映強烈的電瓶車和“三無”車輛運載學生問題,縣關工委牽頭,縣綜治辦、交警、食監、教體局參與,開展了專項整治月活動,非法運載現象迅速得到遏制,整治後落實了長效機制,即“四定一檔”,定學生放學回家交通形式,定固定接送車輛,定接送監護人,定學校護送值班領導和責任,“四定”情況全面建檔,備案追責。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薌溪馬壟村、新塘村“五老”人員組成護校隊,風雨無阻,在學生上學和放學時護送學生過馬路,在打擊取締黑網吧,杜絕未成年人進網吧方面,縣城所在地都昌鎮以及人員較為集中的中館等,共有10多支“五老”隊常年堅持巡查,去年以來投訴大幅減少。湖口縣建立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每年到基地參觀的校內外青少年2萬餘人次。

“三級聯創”

加強自身建設

“三級聯創”是省關工委進一步深化“創五好”工作的重要部署,2016年是“三級聯創”關鍵的一年。市關工委下發了《關於進一步開展創建五好基層關工委暨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縣(區)、模範鄉(鎮)、示範村(社區)(簡稱三級聯創)活動的意見》。為推動“三級聯創”工作,去年4月,市關工委分三個組深入到縣(市、區)調研,撰寫了調研報告。7月,市關工委舉辦了縣(市、區)關工委主任、辦公室主任培訓班。在9月29日召開的省關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我市關工委被評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市受到省關工委表彰的先進集體24個、先進個人44個、榮譽獎1個。市關工委主任史之漢代表全省先進集體在大會上發言。

關心下一代工作是黨的重要工作,“以党建帶關建”,是我市各級黨委領導和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形成的新思路,濂溪區委、區政府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全區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党建帶關建工作,認真做到“四納入、四到位”,即納入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確保人員落實到位、辦公場所和設施落實到位、工作制度落實到位、經費保障落實到位。十裡街道党工委書記擔任關工委名譽主任。黨工委高度重視党建帶關建工作,街道關工委多項工作成為全區樣板。全區上下形成了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去年,隨著各縣區黨政班子換屆,部分縣區的關工委班子也相應作了調整。各縣(市、區)由縣委副書記擔任關工委主任,由退下來的原縣(市、區)四套班子中的一位主要領導擔任關工委的執行主任。鄉、村關工委領導班子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鄉鎮關工委領導班子,由黨委副書記擔任關工委主任,曾擔任過鄉(鎮)領導、現在已經退休的、熱心關工委事業的老同志擔任關工委執行主任。村級關工委主任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由退休的村支書或其他村幹部擔任。湖口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多年來一直扎實有效,去年新的關工委組織形成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落實關愛幫扶資金上,經縣委、縣政府同意,湖口縣關工委50萬元的關愛幫扶基金和每年20萬元的青少年幫困資金,兩項資金都列入縣財政預算,從2017年開始實施。各鄉鎮按縣委的檔要求,每年安排關工委3萬元幫扶資金和2萬元工作經費,這5萬元都列入鄉級財政預算。在深入開展“萬老圓夢”活動結對幫扶上,原先結對幫扶425名困難青少年,各單位在較短時間內再結對幫扶575名困難青少年,使全縣五老結對幫扶困難青少年數達到1000名。各鄉鎮關工委、縣關工委各成員單位和城區各學校按幫扶分配數已全部落實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