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提概念試驗,中國則建造應用?中美電磁炮對比差距!

美國電磁炮試驗

雖然美國在電磁軌道炮領域起步較早,

但進展卻並不順利。由於技術難度大,花費了10年時間、5億美元之後,美海軍不得不數次降低技術指標,原本於2017年裝備“遠征快速運輸船(EPF)”進行實際測試的計畫也沒了下文。更糟糕的是,美國戰略能力辦公室發言人薛伍德表示,電磁軌道炮不符合美軍現有發展技術能力,整個項目可能在2019年“下馬”。 正當美國以技術難度大為由考慮放棄電磁軌道炮時,中國一艘登陸艦已安裝電磁軌道炮,
準備接受測試。

中國電磁炮上艦試驗

數年前美國公佈電磁軌道炮原型樣機首次陸上測試視頻時,全球都在驚歎“劃時代的突破”,好萊塢乾脆把它塞進《變形金剛2》裡大顯身手;但率先把這種“未來武器”搬上軍艦的,卻很可能是中國。

從近日開始流傳的一組照片顯示,

解放軍“海洋山”號大型坦克登陸艦(舷號936)近日在武漢完成改裝。它拆除了艦艏的雙37毫米艦炮,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體積驚人的全封閉炮塔。在這座炮塔後方的甲板上,還固定著幾個裝滿設備的集裝箱。報導認為,這門火炮比解放軍海軍口徑最大的130毫米艦炮還粗了不少,綜合各方面特徵,尤其是該炮後方的配套設備方艙,這顯然是一門電磁炮。

中國電磁炮上艦試驗

美國“The Drive”網站2月1日猜測,設備方艙中可能裝有電磁武器系統所需的大型電源。其中一個集裝箱裝有空調,可能用於發動機或其他電子系統的冷卻,也可能意味著該集裝箱是一個人工控制站,用於操控武器,或者用於技術人員收集現場火力試驗的資料。

相比中國的進展,美國海軍只進行過電磁軌道炮原型樣機的陸上發射試驗,還沒有進行上艦測試。中時電子報認為,中國研製電磁軌道炮起步雖然比美國晚,但在兩大方面已獲得關鍵性突破,“一是海軍專家馬偉明院士團隊發明的‘強迫儲能裝置’,二是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研發的‘大面積雙面高溫超導薄膜’”。

中國強迫儲能裝置

這能證明中國在電磁軌道炮領域已經超越美國了嗎?專家介紹說,整體上看,中美在相關領域處於同一水準。目前美國研製電磁軌道炮時遭遇的困境。相比而言,中國率先突破瓶頸,開始電磁炮的上艦測試,如果艦上試驗取得成功,電磁軌道炮的性能得到驗證,各分系統的運行達到設計研發要求,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正式裝備。一旦裝備電磁軌道炮,那麼我們將獲得非常多的技術優勢。首先是電磁軌道炮回應時間極快,和同口徑的火炮相比,其裝填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射彈加速只需要幾毫秒,能夠以超高速狀態飛向目標,接敵時間極短。

未來如果055A安裝電磁炮

其次是依靠電磁軌道炮能夠獲得更遠的射程和更強大的火力。現在的大口徑傳統火炮有效射程為20多千米,比如美國海軍的主力艦炮MK 45有效射程就是24千米左右。而相比之下,電磁軌道炮的有效射程可以很容易地超過上百千米,隨著技術發展還可以增加,達到一些反艦導彈的作戰距離。不僅如此,電磁軌道炮的毀傷能力也極大。根據美國海軍的計算和估測,在320千米的範圍內,一門電磁軌道炮的火力支援能力可以同F/A-18艦載機聯隊相媲美。

第三個方面是電磁軌道炮的用途非常廣泛。這種新炮不僅僅可以用於實施對陸攻擊,而且也能用於執行反艦作戰,射程終於能夠得著。此外,電磁軌道炮也能用於攔截飛機和導彈,由高速射彈構成的彈幕足以對這兩類目標實施致命的殺傷。電磁軌道炮不僅用途廣泛,而且由於射彈不需要發射藥來提供推進,因此可大大節約彈藥儲存空間。再則電磁軌道炮的炮彈無需發射藥,從另一個側面上說也提高了搭載艦艇的安全性能。

各分系統的運行達到設計研發要求,那麼就很有可能會正式裝備。一旦裝備電磁軌道炮,那麼我們將獲得非常多的技術優勢。首先是電磁軌道炮回應時間極快,和同口徑的火炮相比,其裝填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射彈加速只需要幾毫秒,能夠以超高速狀態飛向目標,接敵時間極短。

未來如果055A安裝電磁炮

其次是依靠電磁軌道炮能夠獲得更遠的射程和更強大的火力。現在的大口徑傳統火炮有效射程為20多千米,比如美國海軍的主力艦炮MK 45有效射程就是24千米左右。而相比之下,電磁軌道炮的有效射程可以很容易地超過上百千米,隨著技術發展還可以增加,達到一些反艦導彈的作戰距離。不僅如此,電磁軌道炮的毀傷能力也極大。根據美國海軍的計算和估測,在320千米的範圍內,一門電磁軌道炮的火力支援能力可以同F/A-18艦載機聯隊相媲美。

第三個方面是電磁軌道炮的用途非常廣泛。這種新炮不僅僅可以用於實施對陸攻擊,而且也能用於執行反艦作戰,射程終於能夠得著。此外,電磁軌道炮也能用於攔截飛機和導彈,由高速射彈構成的彈幕足以對這兩類目標實施致命的殺傷。電磁軌道炮不僅用途廣泛,而且由於射彈不需要發射藥來提供推進,因此可大大節約彈藥儲存空間。再則電磁軌道炮的炮彈無需發射藥,從另一個側面上說也提高了搭載艦艇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