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智慧製造遇上實業興邦,2018我們去看看風口的源頭

前一段時間我們更多的是談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等技術,但現在人工智慧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詞彙。

在十九大報告中也著重強調了智慧製造的重要性,報告中有這麼一句話:“要加快發展先進裝備製造,

要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以及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可以說智慧製造推動產業升級是必然的趨勢。

由商界傳媒與貴州習酒聯合主辦的“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1月24日至25日在重慶圓滿舉辦。對於智慧製造和實業興邦,參加本次商界領袖新年論壇的嘉賓都哪些觀點和看法?中小企業應該如何抓住機會實現轉型升級和彎道超車?

我們來聽聽福中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宗義、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華制國際董事長趙勝、酷特雲藍工學院院長李金柱、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周俊臨和華非雲董事長黃海他們是怎麼說的。

不忘實業初心,智慧製造只是一個通道

對於很多企業家來講,

對資訊技術怎麼跟實體經濟融合這個問題還沒有徹底弄清楚的時候,人工智慧又來了。大家感到更多的是迷茫:我們怎麼切入智慧製造?

通威新能源董事長胡榮柱覺得,企業不一樣,產品形態不一樣,消費者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最本質的東西,怎麼能夠把先進的技術或者理念和我們自身的行業、企業的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

“現在很多東西很熱,遍地都是大資料、人工智慧,不談人工智慧好像企業就沒有辦法發展了。我們一定要去偽存真,還是要秉承做事情認真極致的態度,借助工具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華非雲董事長黃海同樣認為,在談智慧製造的時候,首先要做好所製造的東西,在分工及產業鏈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該滿足什麼樣的需求。

智慧製造這一塊兒,就是讓你以最優的效率,最短的途徑,用最好的資源完成你所處的角色,實現你的社會分工,起到在整個產業鏈中應起的作用。智慧製造它只是一個通道,用通道保證你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完成正確的目標。

福中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宗義表示,現在已經不光是互聯網+了,已經是智慧商業和智慧商業,在國家現在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新實業之路不但要抓住人工智慧+的工具遇,也要腳踏實地做好本業。

人工智慧的時代是萬物相連。現在手機是個移動終端,汽車也是移動終端。未來的世界已經不是人怎麼勞動了,是機器人為人類勞動。商品會極大地豐富,那個時候是商品追逐人,平均分配的時代將到來,通過技術把整個社會引向黑科技,將會是顛覆性的時代,大家要做好這個準備。

重構產業效率,大資料打通各個環節

酷特雲藍工學院院長李金柱認為,提升產業效率的第一要務就是解決路徑的問題。

首先要找到盈利模式,轉型升級的目的是賺錢,路徑是用新的經濟模式,做一個好的設計,做好需求與供給的關係,怎麼在C和M之間提高資源配備能力,用資料提高效率,使消費者得到更好的產品,企業得到更好的利潤。所以要有一個新的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方法。要想實現這個盈利模式,必須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和流程再造。

三是用工具使盈利模式實現,使組織架構和流程再造實現。

酷特雲藍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用這一套解決方案可以支援全球客戶自主設計,將一件西服拆分成一千多道工序和元素,整個資源整合都是智慧化完成,七個工作日保證交貨。用客戶資料支援技術流、人才流和物流,真正完成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全部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體驗。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周俊臨認為,傳統製造業從五個環節來看,都跟大數據密不可分。

第一個環節就是生產製造環節。首先做產品的設計,我們要瞭解用戶的需求。現在的互聯網這麼發達,我們可以從各個地方、各個角落去瞭解用戶的回饋。

第二個環節就是供應鏈。對於供應鏈的組合,如何來分辨好的供應商,不好的供應商,供應商的變化情況,這也需要用到資料來輔助決策。

第三個環節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但也是最迷惑的環節。很多傳統的製造業並沒有真正即時地利用機器來產生資料,所有的環節都是由人工來形成的。

第四個環節是產品的行銷環節。現在互聯網的產品行銷可以做到非常個性化。如何做到這樣的個性化,當然是來自於我們對於資料的掌控。

通過這幾個環節的貫通,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資料,每一個環節的資料都對其他環節有重要的影響。

看清未來趨勢,小跑試錯抓住科技紅利

在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眼中,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到。

“自從我們打贏了互聯網這個戰爭,中國政府顯然已經把人工智慧作為未來十年、二十年立國的根本。”

企業形態在這樣一種新的環境下,也要變得更為扁平化,因為整個邊界已經是和原來完全不一樣。

以前最重要的就是定義行業和競爭者分析,現在這些都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外來物種可以顛覆整個行業。

在汽車、金融、消費、零售和醫療這些領域是人工智慧現在用得最多的。無人駕駛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矽谷經常看到街上有谷歌無人駕駛車,百萬英里只有不到十次的事故,這比好的駕駛員更加安全,只是還有一些心理障礙。

未來的戰略支點叫做巡航導彈式的戰略支點。你有一個很遠的判斷,但是不知道怎麼去達到,過程很複雜,巡航導彈是先發射,中間根據GPS回饋的地形資訊做調整,最後精准地打擊到對方,這就是一流的公司定戰略。

華制國際董事長趙勝預測:第一,2035年,中國GDP與美國持平,各約為30萬億美元,各約占世界的25%。第二,2025年,中國不會出現1000人以上的製造業工廠。第三,2030年,深圳會成為亞洲第一城。第四,下一個10年,全球最重要的科技賽道就是智慧汽車,沒有其他。

影響未來大概整個有120-140個技術。趙勝認為有4項技術最為重要,第一是智慧製造,第二是區塊鏈,第三是人工智慧,第四是癌症治療。這四個賽道未來10年之內,我們一定能夠看到百億、千億美元的公司出現,特別是當下的區塊鏈,重新建構了生產關係。

人工智慧是一個穿透性的技術,底層是資料和演算法。

平均分配的時代將到來,通過技術把整個社會引向黑科技,將會是顛覆性的時代,大家要做好這個準備。

重構產業效率,大資料打通各個環節

酷特雲藍工學院院長李金柱認為,提升產業效率的第一要務就是解決路徑的問題。

首先要找到盈利模式,轉型升級的目的是賺錢,路徑是用新的經濟模式,做一個好的設計,做好需求與供給的關係,怎麼在C和M之間提高資源配備能力,用資料提高效率,使消費者得到更好的產品,企業得到更好的利潤。所以要有一個新的盈利模式。

二是要有方法。要想實現這個盈利模式,必須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和流程再造。

三是用工具使盈利模式實現,使組織架構和流程再造實現。

酷特雲藍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用這一套解決方案可以支援全球客戶自主設計,將一件西服拆分成一千多道工序和元素,整個資源整合都是智慧化完成,七個工作日保證交貨。用客戶資料支援技術流、人才流和物流,真正完成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全部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務體驗。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周俊臨認為,傳統製造業從五個環節來看,都跟大數據密不可分。

第一個環節就是生產製造環節。首先做產品的設計,我們要瞭解用戶的需求。現在的互聯網這麼發達,我們可以從各個地方、各個角落去瞭解用戶的回饋。

第二個環節就是供應鏈。對於供應鏈的組合,如何來分辨好的供應商,不好的供應商,供應商的變化情況,這也需要用到資料來輔助決策。

第三個環節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但也是最迷惑的環節。很多傳統的製造業並沒有真正即時地利用機器來產生資料,所有的環節都是由人工來形成的。

第四個環節是產品的行銷環節。現在互聯網的產品行銷可以做到非常個性化。如何做到這樣的個性化,當然是來自於我們對於資料的掌控。

通過這幾個環節的貫通,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資料,每一個環節的資料都對其他環節有重要的影響。

看清未來趨勢,小跑試錯抓住科技紅利

在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眼中,人工智慧時代已經來到。

“自從我們打贏了互聯網這個戰爭,中國政府顯然已經把人工智慧作為未來十年、二十年立國的根本。”

企業形態在這樣一種新的環境下,也要變得更為扁平化,因為整個邊界已經是和原來完全不一樣。

以前最重要的就是定義行業和競爭者分析,現在這些都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外來物種可以顛覆整個行業。

在汽車、金融、消費、零售和醫療這些領域是人工智慧現在用得最多的。無人駕駛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矽谷經常看到街上有谷歌無人駕駛車,百萬英里只有不到十次的事故,這比好的駕駛員更加安全,只是還有一些心理障礙。

未來的戰略支點叫做巡航導彈式的戰略支點。你有一個很遠的判斷,但是不知道怎麼去達到,過程很複雜,巡航導彈是先發射,中間根據GPS回饋的地形資訊做調整,最後精准地打擊到對方,這就是一流的公司定戰略。

華制國際董事長趙勝預測:第一,2035年,中國GDP與美國持平,各約為30萬億美元,各約占世界的25%。第二,2025年,中國不會出現1000人以上的製造業工廠。第三,2030年,深圳會成為亞洲第一城。第四,下一個10年,全球最重要的科技賽道就是智慧汽車,沒有其他。

影響未來大概整個有120-140個技術。趙勝認為有4項技術最為重要,第一是智慧製造,第二是區塊鏈,第三是人工智慧,第四是癌症治療。這四個賽道未來10年之內,我們一定能夠看到百億、千億美元的公司出現,特別是當下的區塊鏈,重新建構了生產關係。

人工智慧是一個穿透性的技術,底層是資料和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