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後龍潭三傑的人生結局,均高夀安享晚年,哥仨加起來活了262歲

紅色特工中,鼎鼎大名的龍潭三傑之後,又出了三位極具才幹的情報人員,他們被稱作為“龍潭三傑”後三傑。他們在隱蔽線上上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隱藏了自己,麻痹了敵人,

成功完成了任務。

他們長期在敵人的核心部門工作,常常能夠探聽到極其重要的情報,為最終革命事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像他們這樣的人,以其堅定的信仰理念,無私地奉獻給了革命事業,沒有他們的默默付出,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安定的生活。

熊向暉(1919—2005)

熊向暉,原名熊匯荃,祖籍安徽鳳陽,出生於山東省掖縣。他的家裡可以說是官宦世家,父親做過掖縣的推事,後來還出任了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長以及國民政府湖南高等法院的院長,家庭生活條件還是很不錯的。

1936年,熊向暉考入了清華大學,讀的是中文系,也就是在當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參加革命工作,當時的他還是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清華分隊負責人之一。

1937年,在組織的委派下,熊向暉被安排到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胡宗南的手下工作。

1938年,胡宗南在面見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團員,有意栽培自己身邊的年輕親信時,相中了熊向暉。據說,當時被胡宗南點名問答的青年,他所中意的人名字上大多也就只會畫上一兩個圈,而熊向暉卻是被畫上了罕見的四個圈。當年5月,熊向暉由胡宗南推薦被保送到黃埔軍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就讀,

成為該校的第十四期生。1939年,熊向暉學有所成,被胡宗南調到身邊,擔任侍從副官職位。

胡宗南對熊向暉比較器重,逐漸提升後,熊向暉後來升任為胡宗南的機要秘書,成為胡宗南的心腹人員,掌握著諸多的機密情報資料。熊向暉充分掌握住了胡宗南的喜好,並能夠投其所好,熊向暉本身的政治軍事才能也不賴,胡宗南的許多演講稿也都是由他來起草,

胡宗南對他還是頗為倚重。

熊向暉在胡宗南身邊也極為隱蔽,很少與組織聯絡,真正潛伏下來,成為一枚“閑棋冷子”。1943年,國民黨決定對陝北地區進行一次戰略進攻,具體部署由胡宗南的部隊操作,熊向暉不惜暴露身份,向組織上彙報了國民黨的進攻計畫。

進攻計畫被向外界揭露後,國民黨軍隊最終還是沒有任何成效。雖然知道有人洩密,但終究還是沒有查到熊向暉頭上。

熊向暉在國民黨內還是小有名氣,1947年,他結婚時還是蔣經國做的證婚人。當年,胡宗南還安排他前往美國去留學,讀的是克利夫蘭西保大學研究院,主要攻讀政治經濟學碩士。1948年,熊向暉學業有成,取得了碩士學位,並於1949年回國。在這期間,胡宗南還是得知了熊向暉的真實身份,但是胡宗南終究還是沒有追究自己的這位心腹人員,除了中止學費外,就再也沒讓人查辦下去了。

1949年11月,熊向暉被邀請到中南海勤政殿,當著幾位原先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他的身份被公佈,起先大家還以為他是起義了,沒想到他,竟然是隱藏很深的地下黨員。新中國成立後,熊向暉主要負責外交事務,先後擔任了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中國駐英國代辦處常任代辦、駐墨西哥首任大使、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

一段時間內,熊向暉總是以“總理助手”的身份出現,中美建交過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他也都有參與,他還是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代表團代表。1982年,熊向暉已經退休,受邀請再次出山,任職了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兼黨組書記。2005年,熊向暉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86歲。

申健(1915-1992)

申健,原名申振民,河北大城人,出生于一個木匠家庭。小學畢業後,他考取了天津的南開中學,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不少進步思想。1937年,申健考入了取北平師範大學,在學校成績表現頗為優異。

“七七”事變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往西安,正是在西安期間,申健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第二年,申健被發展成為秘密黨員,以平津地區的大學生的身份,開展地下情報工作。

申健當時被認為有些左傾傾向,也因此為胡宗南賞識。在胡宗南支持下,申健創辦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在西安的分支機搆,他任職為三青團書記,正是以這個身份,他加入了軍統和中統。

申健在隱蔽戰線上工作,常常地與敵人鬥智鬥勇,屢次化解難關。有一次,還將成為懷疑對象的戰友發展安排到身邊成了潛入敵人內部的情報人員。他與戰友們約定,如果一方被捕,另一方執刑,必須豪不留情。因為隱瞞得太深,他一直被認為是反派分子,壞事做絕。

申健憑著平常的表現,得到了國民黨當局的重用,就連蔣介石都單獨接見過他,並對他印象深刻。抗日戰爭勝利後,申健升任為胡宗南總司令部黨政處上校參謀,可以說是胡宗南的心腹人員。1947年,胡宗南還把他與熊向暉等人送去了美國留學。學業完成後,申健於1949年回到國內。值得一題的,期間申健結婚了,夫人正是熊向暉的姐姐熊匯苓,兩人婚姻得到了國共兩黨的共同祝福。

新中國成立後,申健從事的也是外交工作,他是第一任駐印度大使館臨時代辦,還出任過外交部美澳司司長、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務。1960年,申健被任命為駐古巴大使,之後他又任職了中央對外聯絡部副秘書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等職,於199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77歲。

陳忠經(1915—2014)

陳忠經,江蘇儀征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在學校期間,出任過北京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學生會主席,可以說是當時北大校園裡的明星人物,參加了後來的一二九運動。

1937年,陳忠經加入了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之後有緣結識胡宗南,並為胡宗南看重,當上了三青團首任西京市分團書記。在此期間,陳忠經思想有著顯著改變,認為只有加入革命隊伍才能拯救國家。

1940年陳忠經冒險闖入周圍全是特務監控的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與組織取得聯繫,之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陳忠經一直在西安從事秘密工作,因為行事謹慎,為人隱蔽,成為一枚閑棋。

陳忠經在西安表面上是個極為活躍的公眾人物,交往的人物也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這也更好地便於他從事搜集情報的工作。他還開辦了研究書店,創辦了一份《研究月刊》,以作掩護。當時,西安比較有名的《新秦日報》,也是由他一手掌控,因此影響極為重大。

1947年,陳忠經與申健,熊向暉一起被保送到美國留學,他就讀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49年學業有成後陳忠經回到國內。新中國成立後,陳忠經也是在外交陣線上工作,先後出任了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秘書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兼職教授等職務,於2014年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99歲。

但是胡宗南終究還是沒有追究自己的這位心腹人員,除了中止學費外,就再也沒讓人查辦下去了。

1949年11月,熊向暉被邀請到中南海勤政殿,當著幾位原先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他的身份被公佈,起先大家還以為他是起義了,沒想到他,竟然是隱藏很深的地下黨員。新中國成立後,熊向暉主要負責外交事務,先後擔任了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中國駐英國代辦處常任代辦、駐墨西哥首任大使、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

一段時間內,熊向暉總是以“總理助手”的身份出現,中美建交過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他也都有參與,他還是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的中國代表團代表。1982年,熊向暉已經退休,受邀請再次出山,任職了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副董事長兼黨組書記。2005年,熊向暉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86歲。

申健(1915-1992)

申健,原名申振民,河北大城人,出生于一個木匠家庭。小學畢業後,他考取了天津的南開中學,在這期間,他接觸到了不少進步思想。1937年,申健考入了取北平師範大學,在學校成績表現頗為優異。

“七七”事變後,北平師範大學遷往西安,正是在西安期間,申健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第二年,申健被發展成為秘密黨員,以平津地區的大學生的身份,開展地下情報工作。

申健當時被認為有些左傾傾向,也因此為胡宗南賞識。在胡宗南支持下,申健創辦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在西安的分支機搆,他任職為三青團書記,正是以這個身份,他加入了軍統和中統。

申健在隱蔽戰線上工作,常常地與敵人鬥智鬥勇,屢次化解難關。有一次,還將成為懷疑對象的戰友發展安排到身邊成了潛入敵人內部的情報人員。他與戰友們約定,如果一方被捕,另一方執刑,必須豪不留情。因為隱瞞得太深,他一直被認為是反派分子,壞事做絕。

申健憑著平常的表現,得到了國民黨當局的重用,就連蔣介石都單獨接見過他,並對他印象深刻。抗日戰爭勝利後,申健升任為胡宗南總司令部黨政處上校參謀,可以說是胡宗南的心腹人員。1947年,胡宗南還把他與熊向暉等人送去了美國留學。學業完成後,申健於1949年回到國內。值得一題的,期間申健結婚了,夫人正是熊向暉的姐姐熊匯苓,兩人婚姻得到了國共兩黨的共同祝福。

新中國成立後,申健從事的也是外交工作,他是第一任駐印度大使館臨時代辦,還出任過外交部美澳司司長、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會副會長等職務。1960年,申健被任命為駐古巴大使,之後他又任職了中央對外聯絡部副秘書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等職,於1992年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77歲。

陳忠經(1915—2014)

陳忠經,江蘇儀征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經濟系,在學校期間,出任過北京大學學生會執行委員、學生會主席,可以說是當時北大校園裡的明星人物,參加了後來的一二九運動。

1937年,陳忠經加入了湖南青年戰地服務團,之後有緣結識胡宗南,並為胡宗南看重,當上了三青團首任西京市分團書記。在此期間,陳忠經思想有著顯著改變,認為只有加入革命隊伍才能拯救國家。

1940年陳忠經冒險闖入周圍全是特務監控的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與組織取得聯繫,之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以及後來的解放戰爭時期,陳忠經一直在西安從事秘密工作,因為行事謹慎,為人隱蔽,成為一枚閑棋。

陳忠經在西安表面上是個極為活躍的公眾人物,交往的人物也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這也更好地便於他從事搜集情報的工作。他還開辦了研究書店,創辦了一份《研究月刊》,以作掩護。當時,西安比較有名的《新秦日報》,也是由他一手掌控,因此影響極為重大。

1947年,陳忠經與申健,熊向暉一起被保送到美國留學,他就讀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49年學業有成後陳忠經回到國內。新中國成立後,陳忠經也是在外交陣線上工作,先後出任了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秘書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兼職教授等職務,於2014年因病在北京逝世,時年9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