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血糖監測~有誤區~要糾正

趙奕,解放軍306醫院,幹部病房

品牌品質管制辦公室 左天宇 編輯

糖尿病日常需要注意監測血糖,血糖水準可以指導用藥和判斷控制水準,都是很多人對血糖監測上存在很多誤區。

誤區一,感覺不舒服時才監測血糖。引起血糖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飲食、運動、情緒、睡眠以及服藥等情況,在感覺不舒服時才測血糖,將無法判斷造成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源頭問題無法解決,血糖勢必無法控制在正常水準。

誤區二,自我感覺良好則血糖不必測。感覺良好不代表血糖控制良好,不能因為自己感覺良好,就認為一切正常,就不監測血糖,不及時就醫。自我感覺良好時,可能血糖控制在正常水準,但也可能不正常,只是沒有出現症狀而已。

誤區三,糖化血紅蛋白沒有必要查。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是反映某一具體時間的血糖值,

容易受到進食和糖代謝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近兩到三個月時間內整體血糖控制水準,不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等因素的干擾。因此,目前糖化血紅蛋白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監控的金標準。

誤區四,只監測餐前血糖不監測餐後血糖。有研究表明,與空腹血糖相比,餐後血糖越高,患者的死亡風險就越大,

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餐後高血糖的問題。餐後高血糖會帶來很大的危害,如:心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老年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損害以及增加腫瘤風險,因此要想控制好血糖,既要監測餐前血糖,更要監測餐後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