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還偷偷的哭,爸爸媽媽徹底崩潰了!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然後悶不吭聲地哭,這是孩子在自然地流露她的情緒。不良情緒不是壞事,宣洩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需要。我們要允許孩子的情緒自然地流動,情緒如潮水,

來得快,去得快,允許它自由地流動,孩子發洩出了情緒,才不會鬱積在心裡,導致心理疾病。

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可以默默地看著孩子,或者抱著她,等她平靜下來,針對剛才發生的事,順應著孩子的情緒說:“如果媽媽遇到這樣的事,也會很生氣,也會很想哭。現在告訴媽媽,你感覺好一點沒有?”然後傾聽孩子說,同理孩子的感受,就是生氣是有理的,哭泣是有理的。孩子說一說其實就沒事了,

最後還可以說:“如果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你除了生氣,哭泣,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呢?”這樣的問題就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不允許孩子的情緒自由流動,她在生氣,我們也生氣地罵她,她在哭,我們不耐煩,叫她別哭。

孩子會更傷心,哭得更厲害。有的父母還打罵生氣,哭泣的孩子,孩子攝于成人的權威強壓下自己的情緒不敢表達,導致情緒鬱結。

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動不動生氣,哭泣,我們要從這些表面行為看到孩子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孩子渴望家長關注她的情緒,渴望家長對她無條件地接納。我們應該少講道理,多關注她的情緒,接納她的情緒,撫摸她,抱抱她,溫柔地回應她的情緒。

有充分的愛的孩子情緒會比較穩定,偶爾宣洩一下,而不是動不動就生氣哭泣。

家長反思,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她的情緒問題就是家長的情緒問題,家長愛用各種方式掩蓋自己的悲傷,憤怒……帶著面具生活,沒有覺察自己的情緒。

孩子很敏感,能接收到家長的悲傷憤怒等情緒。家長面對孩子情緒自然流露時,允許孩子生氣,哭泣。同時,也覺察自己的情緒,看到孩子生氣,發脾氣時,我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孩子哭泣,我自己的情緒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多覺察自己的情緒,也允許自己的情緒自然地流動。即使當著孩子的面,也可以說因為什麼媽媽很生氣,媽媽很傷心,媽媽想哭。孩子看到媽媽自然地流露情緒,

她也會學會表達情緒。我們善於覺察,看見自己的情緒,並自然地表達出來,不會帶來任何傷害,孩子就知道了,她生氣哭泣都沒問題,也會越來越少這樣做了。

孩子是家庭的住家禪師,她敢於表達情緒,也教會我們表達關注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