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陰山作家部落陰山文苑主編筱米2017年詩歌創作綜評

【牧哥讀詩】

她在“恒溫度”狀態下寫詩--筱米2017年詩歌創作綜評

生活和工作在南方的蒙古族女詩人筱米是一位對詩歌有著恒溫度感覺的詩人。什麼是恒溫度呢?就是詩語言向善、詩句傳達的意境表現力端莊,詩歌風格穩定。相對于近年時髦一時的“零度寫作”以及“零度以下”的極負面情緒詩歌,恒溫度詩歌寫作是容易被讀者接受並且傳承發揚漢語詩歌優秀寫作傳統的良性固化。提出這樣一個概念是筆者在讀了筱米2017年部分詩歌後的總結。

恒溫度傳遞出的社會積極意義是漢語文學尤其是詩歌的本身張力所在,客觀上為詩歌創作的藝術標範起到了融匯作用。

筱米的詩沒有奇詭複雜的形式,閱讀起來客觀平靜,有一種可體驗的愉悅。筱米善於對事物、感覺和經驗進行細微拆解,但又沒有神秘玄魅的感覺。她的詩不去觸碰那種先鋒性的“無數種可能”,而是在情感的冷靜中疏解歷史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她的想像力不裝作於虛構的隱喻,而是帶著詩人本身的修養去詮解周圍和環境。她的“時代感”並不宏大,只是細心的鑿做著經歷與感受。

在她的《溫一壺酒,與父親對飲》裡,記憶是被鄉愁和青春羈絆的,那種深刻的懷念如同藤蘿,纏繞著她的情感。在她的《懷抱炊煙的母親》裡,親情依舊是在鄉愁的範圍裡展開表述,“花公雞”“小羊羔”等意象依舊定位在少年時養育她的土默川沃野。

《遇見你之後》是筱米一首比較中性的作品,抒情佈局輕鬆,節奏和線條有著語境上的豁達與溫馨。而另一首《在寒流中瞭望春色》一如既往地在句列中潛伏著鄉愁,思維個性稍顯張揚、內心的欲望自成格局,抒情自然,情感分明且思想寬闊。同樣,在她的《當歸》和《旗袍》兩首詩中,敘述基調唯美、呈現手段巧妙轉換,情感植入方式很直接,題材與結構、意象與主題等方面的綜合運用關係也比較協調。

綜觀筱米2017年的詩歌,可以說她的創作態度端正,創作個性平穩,作品風格凸顯,思想凝練愈來愈有功力。希望她的這種“恒溫度寫作”能在今後的創作中堅持並不斷修煉,更多好詩呈現。(牧哥)

作者簡介:牧哥,原名梁楓,七十年代生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九十年代末開始在國內報刊、網路發表詩歌等各類文學作品。

溫一壺酒,與父親對飲

作者/筱米

酒已溫熱 。來吧,父親。跟我說說

這十五年裡,您過得咋樣

是不是還有許多人坐著小板凳

聽您倒背三國

是不是還在牆上練您的毛筆字

一盆白泥,刷了又刷

小年之後,寫春聯兒的鄉親會不會

依舊踏破門檻

能找得回冬日暖陽。可您的笑容呢

在這酒裡嗎

若在,那好。我幹了。您隨意

山坡上的金櫻子和小刺莓長勢正歡

還能摘得到酸棗和小面果

您藏在山洞裡的書已收好。只是

牧羊人已不是當初模樣

那張錄取通知書也已成過往雲煙

父親。遠山綠了

布穀鳥開始催春。那是棲息在心靈的聲音

再來一杯,父親

你看這春天,她並不會缺席

‖懷抱炊煙的母親

作者/筱米

在鄉下,炊煙就是一幅風物畫

懷抱炊煙的母親

是最好的畫師。能在一張畫紙上

畫出最飽滿的色彩

年輕時,懷裡的炊煙象母親的腰板

筆直而挺拔

只需一縷,就能喚醒整個清晨

花公雞,小羊咩,聞著晨露和飯香

一骨碌就起床了

母親的汗珠揉進朦朧的炊煙裡

毛豆莢,煮玉米和蒸南瓜的香味

飄過整個童年的記憶

暮冬大雪。炊煙裡的年味

是我最好的夥伴

臘月一到,他們就出來找我玩兒

這小喜悅

陪我整整走過四十年

如今,母親老了

我多想變作一縷炊煙,鑽進母親懷裡

去把她的腰板扶直

‖遇見你之後

作者/筱米

遇見你之後

我就不再是一株枯黃的小草

生命有了亮色。雨潤新芽

郊野芳草如茵

藍天,雲朵和溪流中的石頭

都在溫柔等待

等待月光臨幸,等待月華擁抱微笑

太多說不完的情話,一股腦兒擁來

桌上書,池中硯。迷路的阿黃

永遠不離不棄

從此後

山高水長天涯遠,都落在書中

凡塵中沒有說出的誓言

潛入月夜

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寒流中瞭望春色

作者/筱米

仿佛一夜之間

沉默中的曠野就遭遇了寒流

枯葉鋪滿河岸

季節更深處,有暗夜中的目光

望斷天涯

日子沒有變化

冷月和霜花還在背陰地裡玩耍

接到發小的電話

突如其來的溫暖。小壇的米酒

新火餘熱,向陽坡

噠噠的馬蹄聲踏破冰河,冰面下

河水噴湧而出

我閉上眼

將那些溫暖的記憶重新拾起

春天,不再遙遠

歲月不動聲色

所有的花期都會如約而至

‖當歸

作者/筱米

相思子半兩,肉桂六克

再采月光一束,黃酒兩斤

當歸浸酒,也浸泡我的孤獨

我以藥的模樣端坐你的詩行

任憑你把我寫作雲

寫作湖水,寫作你心頭的痛和

永世的好

重樓合歡,三七當歸

你開的藥方是絕世孤本

下手重,劑量猛

足以醫治天下所有的情傷

我一味味分揀

讓雲彩落入黃昏,掠走月色

讓一場雪

覆蓋往事,覆蓋我的芳華

櫻桃熟時

你把一句經典臺詞請進屋裡

“你就是醫我的藥”

‖旗袍

作者/筱米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仿佛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筱米(莊筱濛 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現客居廣東。熱愛寫作,癡迷朗誦,喜歡碼字,愛好旅遊。常以“海上風濤闊,扁舟好自持”自勉。在深夜裡寫一首長詩,用文字與聲音述說心情,作品散見於中國觀網、今日頭條土默特之聲等網路自媒體平臺及梅州日報教育週刊等。曾有過十年上市公司管理工作經歷,雖閱歷豐富,但未忘初心。

運營人中國:今日頭條中國陰山作家部落創辦人任瑞新。編輯:中國陰山作家部落陰山文苑主編筱米

只是

牧羊人已不是當初模樣

那張錄取通知書也已成過往雲煙

父親。遠山綠了

布穀鳥開始催春。那是棲息在心靈的聲音

再來一杯,父親

你看這春天,她並不會缺席

‖懷抱炊煙的母親

作者/筱米

在鄉下,炊煙就是一幅風物畫

懷抱炊煙的母親

是最好的畫師。能在一張畫紙上

畫出最飽滿的色彩

年輕時,懷裡的炊煙象母親的腰板

筆直而挺拔

只需一縷,就能喚醒整個清晨

花公雞,小羊咩,聞著晨露和飯香

一骨碌就起床了

母親的汗珠揉進朦朧的炊煙裡

毛豆莢,煮玉米和蒸南瓜的香味

飄過整個童年的記憶

暮冬大雪。炊煙裡的年味

是我最好的夥伴

臘月一到,他們就出來找我玩兒

這小喜悅

陪我整整走過四十年

如今,母親老了

我多想變作一縷炊煙,鑽進母親懷裡

去把她的腰板扶直

‖遇見你之後

作者/筱米

遇見你之後

我就不再是一株枯黃的小草

生命有了亮色。雨潤新芽

郊野芳草如茵

藍天,雲朵和溪流中的石頭

都在溫柔等待

等待月光臨幸,等待月華擁抱微笑

太多說不完的情話,一股腦兒擁來

桌上書,池中硯。迷路的阿黃

永遠不離不棄

從此後

山高水長天涯遠,都落在書中

凡塵中沒有說出的誓言

潛入月夜

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寒流中瞭望春色

作者/筱米

仿佛一夜之間

沉默中的曠野就遭遇了寒流

枯葉鋪滿河岸

季節更深處,有暗夜中的目光

望斷天涯

日子沒有變化

冷月和霜花還在背陰地裡玩耍

接到發小的電話

突如其來的溫暖。小壇的米酒

新火餘熱,向陽坡

噠噠的馬蹄聲踏破冰河,冰面下

河水噴湧而出

我閉上眼

將那些溫暖的記憶重新拾起

春天,不再遙遠

歲月不動聲色

所有的花期都會如約而至

‖當歸

作者/筱米

相思子半兩,肉桂六克

再采月光一束,黃酒兩斤

當歸浸酒,也浸泡我的孤獨

我以藥的模樣端坐你的詩行

任憑你把我寫作雲

寫作湖水,寫作你心頭的痛和

永世的好

重樓合歡,三七當歸

你開的藥方是絕世孤本

下手重,劑量猛

足以醫治天下所有的情傷

我一味味分揀

讓雲彩落入黃昏,掠走月色

讓一場雪

覆蓋往事,覆蓋我的芳華

櫻桃熟時

你把一句經典臺詞請進屋裡

“你就是醫我的藥”

‖旗袍

作者/筱米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仿佛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筱米(莊筱濛 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現客居廣東。熱愛寫作,癡迷朗誦,喜歡碼字,愛好旅遊。常以“海上風濤闊,扁舟好自持”自勉。在深夜裡寫一首長詩,用文字與聲音述說心情,作品散見於中國觀網、今日頭條土默特之聲等網路自媒體平臺及梅州日報教育週刊等。曾有過十年上市公司管理工作經歷,雖閱歷豐富,但未忘初心。

運營人中國:今日頭條中國陰山作家部落創辦人任瑞新。編輯:中國陰山作家部落陰山文苑主編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