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信"聊"來4000元 安陽縣法院成功調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通訊員 黃憲偉 文圖

隨著互聯網和微信的普及,法院辦案也開始時尚起來了。近日,安陽縣人民法院通過手機微信聊天、視頻,成功調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

說服被告通過微信轉帳將欠款還給原告,得到百姓的認可點贊。

“這辦案速度真快,俺從心眼兒裡為法院的工作人員點贊!”1月31日下午,原告丁某握著該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手連連表示感謝。

昨日,記者從安陽縣法院瞭解到,

原告丁某是安陽縣安豐鄉人,在水冶鎮一公路附近開有一個修車店,有很多人去其店裡修車,也交了很多朋友。被告魏某是一位火車司機,也經常到丁某的店裡修車,是丁某的老顧客,兩人慢慢就熟起來。2016年年初,魏某向丁某借了幾百元錢現金,加上之前修車的欠款三千多元,共有4400元,隨後,魏某向丁某寫了4400元錢的借據。

然而,讓丁某意想不到的是,借款到期後,丁某多次催要,

魏某卻拒不償還。無奈之下,丁某於今年1月份向安陽縣法院提起訴訟。

案件進入法院訴訟中心以後,負責調解案件的幹警張豔敏及時與被告魏某進行聯繫,為便於溝通協調,還相互加了對方微信。張豔敏通過微信視頻讓原、被告雙方進行了身份確認。

“案件事實清楚,還錢是遲早的事,你是什麼態度?”

“我也沒說不給他,他告我我就生氣,我現在在外地,也沒錢給他。”

在接下來的時間,

張豔敏每到工作之餘,就通過手機微信與魏某進行交流,詢問兩人的具體情況。多次進行情感溝通和交流,通過明理釋法、耐心調解,最終說服魏某同意還錢。

1月31日下午,魏某通過手機微信轉來4400元錢,張豔敏當即讓原告丁某領取了該筆款項,雙方的糾紛也終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