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年1月“江蘇好人榜”發佈!我市翟忠餘入選!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省文明辦每月組織開展“江蘇好人”推選活動,推動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凡人善舉不斷湧現。讓我們走近這些“身邊好人”,感受“愛”的溫暖,

領略“敬”的神聖、沐浴“誠”的陽光,汲取“善”的養分……

2018年1月“江蘇好人榜”名單及事蹟簡介

張珍

男,1990年生,南京市高淳區金指盲人推拿中心推拿師。

張珍從小雙目失明,1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之後母親改嫁、爺爺去世,家中9萬多元債務落到他身上。從2013年開始,張珍學習推拿手藝賺錢還債,通過5年勤奮工作和省吃儉用,終於將債務悉數還清。

劉師霞

女,1985年生,南京市高淳區東壩鎮青楓村村民。

2010年,劉師霞的婆婆因病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因丈夫在外打工早出晚歸難以照看,劉師霞將兒子交托給親戚,全身心照顧婆婆。2016年,劉師霞的公公中風癱瘓,劉師霞默默承擔起照顧兩個老人的責任,起早貪黑、全無怨言。

殷志蘭

女,1949年生,張家港市南豐鎮新德村村民。

結婚時,她與丈夫約定“結婚不離娘家”,以便照顧生父母、養父母以及膝下無子的大伯大娘6位老人。婚後,加上公公婆婆,她把照顧8個“爹媽”的責任全部扛在肩頭。2016年,她發起成立“殷志蘭志願服務隊”,為更多老人提供家務清掃、愛心理髮等志願服務。

周春榮

男,1969年生,生前系蘇州市吳江區信訪局局長、區政府辦副主任。26年來,周春榮先後在檢察、司法、信訪等多個崗位任職,始終保持謙虛謹慎、踏實進取的工作作風。2016年11月,他擔任信訪局局長後,主動變上訪為下訪,積極推進法治信訪建設。2017年7月22日,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不幸逝世。

包立堅

男,1976年生,無錫市公安局錫山分局東湖塘派出所民警。擔任社區民警9年來,包立堅把做群眾工作當成快樂的事,堅持“人到、心到、情到”的工作方法,實現巡防力量村內全覆蓋,成功推動當地垃圾焚燒發電專案在停滯6年後順利點火運營。

黃文成

男,1964年生,無錫美德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2017年11月29日淩晨,在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位女乘客突發高空反應一度休克。黃文成在聽到求助廣播後,立即趕到並採取必要搶救措施,幫助該乘客轉危為安。

張雲芳

女,1958年生,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郭塘橋村新星糯玉米合作社社長。從2008年開始,張雲芳與丈夫開始嘗試玉米種植,並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玉米產量。2009年11月,張雲芳牽頭成立糯玉米合作社,積極帶動全村開展糯玉米種植,幾年來,合作社由當初7名社員,發展到現在近50名社員,帶領周邊200多戶農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鄭鳳度(左)

女,1939年生,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水塔村村民。鄭鳳度夫婦家境貧困,日常通過賣菜、拾荒貼補家用。2017年5月26日上午,鄭鳳度在田裡幹活,看到路旁垃圾站有人扔了兩袋垃圾便前去翻撿,在一個袋中發現兩捆錢,開始以為是冥幣,回家後才發現竟是20萬元人民幣。鄭鳳度跟老伴兒馬上到村中打聽失主,最終將錢悉數歸還。

翟忠餘

女,1966年生,句容市郭莊鎮荊巷自然村村民。27年前,翟忠余的丈夫在一場意外事故中高位截癱,臥床不起。從此,翟忠余一邊照顧丈夫孩子,一邊種田維持家用,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因擔心夜晚丈夫叫不醒自己,她用一根繩子系在手腕上,繩子另一頭系在丈夫膀子上,讓丈夫將自己拉醒,以便及時幫他翻身。

陳德龍

男,1945年生,揚中市三茅街道指南村村民。2017年11月8日淩晨5點左右,陳德龍在去江裡收漁網時發現坍江險情,立即報警,隨即與趕來處置的工作組一起挨家挨戶上門通知,直到75戶村民全部安全撤離。可是他自己的家當一樣未及收拾,一家人維持生計的52頭豬也沒運出來。

張秀鳳

女,1963年生,寶應縣夏集鎮豐收村村民。2003年,帶著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的理想,張秀鳳將生意紅火的柳編織加工廠從蘇州搬回了家鄉。她主動關心村裡的殘疾人、老人和留守婦女,教會他們柳編水果籃賺錢。15年來,她教會100多個鄉鄰柳編手藝,幫助30多戶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趙志高

男,1962年生,寶應縣公安局廣洋湖派出所輔警。2017年9月23日下午3點左右,鶴灣村一名村民家中廚房著火,聞訊趕來的趙志高主動配合消防官兵疏散群眾、斷電、滅火。因擔心倒地噴火的液化氣罐發生爆炸,趙志高毫不猶豫沖進火場,將液化氣瓶扛起並扔在河邊。在救火過程中,他雙手被烈火灼傷,頭髮也被燒焦。

劉宏燕

女,1961年生,海安縣城東鎮塹南村村民。劉宏燕五年級時,把路上偶遇的2位迷失老人帶至家中,與母親一起將他們贍養至終。婚後,她來到鄉敬老院護理孤寡老人,並先後資助17位孩子繼續學業。從2008年開始,她每年向黨組織繳納500元特殊黨費,還在2011年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2013年退休後,她義務照顧烈士母親,並為烈士守墓。

肖峰

男,1968年生,海安縣看守所所長。擔任所長16年來,肖峰將辦公桌搬到監區,率先在全省成立“在押人員民主監督委員會”,總結的“人權保障、人格尊重、人文關懷、人性重塑”工作法被命名為“肖峰管教法”。在他的帶領下,海安縣看守所連續15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一級看守所”,連續30年保持“安全無事故”。

畢侃

男,1984年生,鹽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禁毒大隊民警。自2017年5月調任至禁毒大隊工作後,畢侃同戰友日夜奮戰在禁毒一線。2017年10月15日晚上8點40分左右,畢侃在盤查一輛嫌疑車輛時,遭到車內人員急速衝撞,倒地後右腿遭車輪碾壓,英勇負傷。

孫秀珍

女,1969年生,淮安市清江浦區柳樹灣街道西安路社區居民。她是一位理髮師,25年來堅持每月抽出時間,為社區高齡老人和困難群眾免費理髮。2011年,她牽頭成立愛心髮屋和“520”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助老助殘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已累計為留守兒童和高齡、空巢、孤寡、病殘老人以及生活困難群眾,提供約2萬人次的義務服務與説明。

沈寶新

男,1952年生,淮安市農資公司退休職工。從1985年6月被聘請為物價監督員後,沈寶新放棄無數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堅持開展市場價格義務監督,維護市場誠信經營環境。特別是在遭歹徒報復負傷後,他仍不懼恐嚇和威脅,堅持維護百姓利益。33年來,先後為群眾追回損失13.76萬元。

張道幹

男,1923年生,泗洪縣界集鎮杜墩村村民。1942年,張道幹加入地方抗日武裝並入黨。1946年,張道乾等人黨員名冊被迫銷毀,失去黨員身份。1950年,他退伍回鄉後苦尋黨員身份70年,終於在2015年12月恢復黨籍。2017年10月2日淩晨,老人因病去世,臨終前,將省吃儉用攢下的9406.77元作為最後一筆黨費全部交給黨組織。

劉明、讓紅玲夫婦

男,1981年生;讓紅玲,女,1980年生,夫妻二人均為沛縣楊屯鎮楊屯村村民。2009年12月,劉明夫婦收留了一個16歲智力低下的流浪男孩。9年來,對這個孩子視如己出,悉心照顧。2017年11月12日,在公安和“寶貝回家網”志願者的幫助下,劉明夫婦帶著男孩找到了他遠在河南虞縣的父母。

王春雨

男,1942年生,灌雲縣東王集鎮關工委副主任。自2002年從中學退休後,王春雨老人便開始收集整理地方豐富的“好人故事”,致力於修志、編史、建館,先後在東王集鎮建成“一碑四譜”“三史一觀”“永遠的豐碑”“五裡槐戰役”等主題教育館,參觀受教育群眾達16萬人次。他還組織退休老人成立“夕陽紅小劇團”,傳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曹海濱

男,1978年生,北海艦隊某部中校,東海縣黃川鎮人。2018年1月14日下午,曹海濱在青島八大關海濱散步時,發現兩位遊客被困海邊礁石不停呼救,救援人員多次嘗試用救護艇靠近礁石,但都因潮水洶湧未能成功。曹海濱見狀挺身而出,毅然跳入刺骨海水游泳數百米,將救生衣送給兩位被困遊客,在岸邊人員幫助下,三人安全上岸。

王江、王玲兄妹

男,1963年生,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民警;王玲,女,1966年生,東海縣審計局審計所退休職工。8年前,哥哥王江不幸患上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妹妹王玲義無反顧捐出骨髓,挽救了哥哥的生命。8年後,災難竟然重蹈覆轍降臨到了妹妹身上,哥哥毫不猶豫捐出骨髓,挽救了患白血病妹妹的生命。

黃文成

男,1964年生,無錫美德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2017年11月29日淩晨,在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位女乘客突發高空反應一度休克。黃文成在聽到求助廣播後,立即趕到並採取必要搶救措施,幫助該乘客轉危為安。

張雲芳

女,1958年生,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郭塘橋村新星糯玉米合作社社長。從2008年開始,張雲芳與丈夫開始嘗試玉米種植,並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玉米產量。2009年11月,張雲芳牽頭成立糯玉米合作社,積極帶動全村開展糯玉米種植,幾年來,合作社由當初7名社員,發展到現在近50名社員,帶領周邊200多戶農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鄭鳳度(左)

女,1939年生,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水塔村村民。鄭鳳度夫婦家境貧困,日常通過賣菜、拾荒貼補家用。2017年5月26日上午,鄭鳳度在田裡幹活,看到路旁垃圾站有人扔了兩袋垃圾便前去翻撿,在一個袋中發現兩捆錢,開始以為是冥幣,回家後才發現竟是20萬元人民幣。鄭鳳度跟老伴兒馬上到村中打聽失主,最終將錢悉數歸還。

翟忠餘

女,1966年生,句容市郭莊鎮荊巷自然村村民。27年前,翟忠余的丈夫在一場意外事故中高位截癱,臥床不起。從此,翟忠余一邊照顧丈夫孩子,一邊種田維持家用,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因擔心夜晚丈夫叫不醒自己,她用一根繩子系在手腕上,繩子另一頭系在丈夫膀子上,讓丈夫將自己拉醒,以便及時幫他翻身。

陳德龍

男,1945年生,揚中市三茅街道指南村村民。2017年11月8日淩晨5點左右,陳德龍在去江裡收漁網時發現坍江險情,立即報警,隨即與趕來處置的工作組一起挨家挨戶上門通知,直到75戶村民全部安全撤離。可是他自己的家當一樣未及收拾,一家人維持生計的52頭豬也沒運出來。

張秀鳳

女,1963年生,寶應縣夏集鎮豐收村村民。2003年,帶著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的理想,張秀鳳將生意紅火的柳編織加工廠從蘇州搬回了家鄉。她主動關心村裡的殘疾人、老人和留守婦女,教會他們柳編水果籃賺錢。15年來,她教會100多個鄉鄰柳編手藝,幫助30多戶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趙志高

男,1962年生,寶應縣公安局廣洋湖派出所輔警。2017年9月23日下午3點左右,鶴灣村一名村民家中廚房著火,聞訊趕來的趙志高主動配合消防官兵疏散群眾、斷電、滅火。因擔心倒地噴火的液化氣罐發生爆炸,趙志高毫不猶豫沖進火場,將液化氣瓶扛起並扔在河邊。在救火過程中,他雙手被烈火灼傷,頭髮也被燒焦。

劉宏燕

女,1961年生,海安縣城東鎮塹南村村民。劉宏燕五年級時,把路上偶遇的2位迷失老人帶至家中,與母親一起將他們贍養至終。婚後,她來到鄉敬老院護理孤寡老人,並先後資助17位孩子繼續學業。從2008年開始,她每年向黨組織繳納500元特殊黨費,還在2011年成為一名遺體捐獻志願者。2013年退休後,她義務照顧烈士母親,並為烈士守墓。

肖峰

男,1968年生,海安縣看守所所長。擔任所長16年來,肖峰將辦公桌搬到監區,率先在全省成立“在押人員民主監督委員會”,總結的“人權保障、人格尊重、人文關懷、人性重塑”工作法被命名為“肖峰管教法”。在他的帶領下,海安縣看守所連續15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一級看守所”,連續30年保持“安全無事故”。

畢侃

男,1984年生,鹽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禁毒大隊民警。自2017年5月調任至禁毒大隊工作後,畢侃同戰友日夜奮戰在禁毒一線。2017年10月15日晚上8點40分左右,畢侃在盤查一輛嫌疑車輛時,遭到車內人員急速衝撞,倒地後右腿遭車輪碾壓,英勇負傷。

孫秀珍

女,1969年生,淮安市清江浦區柳樹灣街道西安路社區居民。她是一位理髮師,25年來堅持每月抽出時間,為社區高齡老人和困難群眾免費理髮。2011年,她牽頭成立愛心髮屋和“520”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助老助殘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已累計為留守兒童和高齡、空巢、孤寡、病殘老人以及生活困難群眾,提供約2萬人次的義務服務與説明。

沈寶新

男,1952年生,淮安市農資公司退休職工。從1985年6月被聘請為物價監督員後,沈寶新放棄無數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堅持開展市場價格義務監督,維護市場誠信經營環境。特別是在遭歹徒報復負傷後,他仍不懼恐嚇和威脅,堅持維護百姓利益。33年來,先後為群眾追回損失13.76萬元。

張道幹

男,1923年生,泗洪縣界集鎮杜墩村村民。1942年,張道幹加入地方抗日武裝並入黨。1946年,張道乾等人黨員名冊被迫銷毀,失去黨員身份。1950年,他退伍回鄉後苦尋黨員身份70年,終於在2015年12月恢復黨籍。2017年10月2日淩晨,老人因病去世,臨終前,將省吃儉用攢下的9406.77元作為最後一筆黨費全部交給黨組織。

劉明、讓紅玲夫婦

男,1981年生;讓紅玲,女,1980年生,夫妻二人均為沛縣楊屯鎮楊屯村村民。2009年12月,劉明夫婦收留了一個16歲智力低下的流浪男孩。9年來,對這個孩子視如己出,悉心照顧。2017年11月12日,在公安和“寶貝回家網”志願者的幫助下,劉明夫婦帶著男孩找到了他遠在河南虞縣的父母。

王春雨

男,1942年生,灌雲縣東王集鎮關工委副主任。自2002年從中學退休後,王春雨老人便開始收集整理地方豐富的“好人故事”,致力於修志、編史、建館,先後在東王集鎮建成“一碑四譜”“三史一觀”“永遠的豐碑”“五裡槐戰役”等主題教育館,參觀受教育群眾達16萬人次。他還組織退休老人成立“夕陽紅小劇團”,傳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曹海濱

男,1978年生,北海艦隊某部中校,東海縣黃川鎮人。2018年1月14日下午,曹海濱在青島八大關海濱散步時,發現兩位遊客被困海邊礁石不停呼救,救援人員多次嘗試用救護艇靠近礁石,但都因潮水洶湧未能成功。曹海濱見狀挺身而出,毅然跳入刺骨海水游泳數百米,將救生衣送給兩位被困遊客,在岸邊人員幫助下,三人安全上岸。

王江、王玲兄妹

男,1963年生,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民警;王玲,女,1966年生,東海縣審計局審計所退休職工。8年前,哥哥王江不幸患上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妹妹王玲義無反顧捐出骨髓,挽救了哥哥的生命。8年後,災難竟然重蹈覆轍降臨到了妹妹身上,哥哥毫不猶豫捐出骨髓,挽救了患白血病妹妹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