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明探秘中華源”2017全國百家網路媒體走進伏羲山旅遊區

2017年4月12日,“文明探秘中華源”2017全國百家網路媒體走進了伏羲山旅遊區采風,伏羲山旅遊區位於河南省新密市,集奇峽幽谷、流泉飛瀑、丹霞石林於一體,集飛禽走獸、蘭草紅葉、雨墨雲煙於一處,

其峽谷風情,生態美景,丹霞地貌等自然奇觀堪稱中原一絕。伏羲山旅遊區整體規劃面積30平方千米,距省會鄭州市26公里。旅遊區共有5大景區組成,目前已開放景區有:伏羲大峽谷(AAAA)、三泉湖景區(AAAA)、紅石林景區、中原豫西抗日紀念園。

(攝影:任紅兵)

廣大媒體朋友、旅遊專家、攝影師首先乘坐景區小交通來到了久負盛名的三泉湖景區。四月的三泉湖景區樹茂花香、空氣清新。

玫瑰嶺(攝影:任紅兵)

(攝影:任紅兵)

三泉湖景區由玫瑰嶺、鳳凰大峽谷組成。玫瑰嶺是在古山寨賈家寨遺址基礎上開發建設而成,其整體為淺山丘陵山地,因漫山遍野的野玫瑰而得名。走進玫瑰嶺登高遠望,美景盡收眼底,群山兀壑一覽無餘。在玫瑰盛開的時節,來此觀光遊覽不僅能體悟到大自然超凡脫俗之美,更能享受到玫瑰之韻的浪漫情調與意境。

鳳凰天橋(攝影:趙樹嶺)

(攝影:趙樹嶺)

在三泉湖景區有中原首座玻璃橋--鳳凰天橋,因為連接著玫瑰嶺和鳳凰大峽谷,這座玻璃橋才取名“鳳凰天橋”。

鳳凰天橋懸於天際,更具天險,站在玻璃橋上,峽谷美景盡收眼底,行走其上彷如禦風而行。大家在欣賞峽谷美景、體驗淩空懸崖刺激的同時,還能在遊覽的過程中聽到各種刺激的尖叫聲。

鳳凰大峽谷(攝影:任紅兵)

鳳凰大峽谷因山的形狀象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得名,

峽谷全長6公里,峽谷岸群山環踞,壁立千仞,峽谷內綠蔭蔽日、巨石嶙峋、飛瀑流泉、珍禽鳴唱。其山岩通體皆紅與綠交相輝映,幻化成濃妝相宜的水墨丹青畫廊。

紅石林索道(攝影:任紅兵)

在三泉湖景區和紅石林景區之間有一座索道連接,在索道之上可以盡攬紅石林美景,據介紹,該索道由北京中索國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設計,製造,安裝,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單線迴圈固定抱索器4人吊廂式索道設備,它東起紅石林景區的西石林,西至三泉湖景區的玫瑰嶺,往返全長2860米,最大自然落差380米,沿途共有17座承載支架,全線執行時間大約需要1個小時,是穿越高山險穀的便捷通道。

(攝影:任紅兵)

紅石林景區峰巒挺拔俊俏、千姿百態、宛如座座盆景,既具北方粗獷豪放之氣勢,又兼南國秀麗多姿之情調,東西兩處石林奇觀風格迥異,令人歎為觀止,遠觀氣勢恢宏,近觀栩栩如生,華夏人祖石、伏羲女媧雕像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志濫觴,也見證了曠古千年的溱洧遺風。

伏羲女媧像(攝影:任紅兵)

伏羲女媧像取材於伏羲女媧交尾圖。伏羲女媧是遠古時代由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時期的代表人物,當時仍屬典型的母系民族社會,女尊男卑,女媧向天,居陽剛高位所表達的卻是陰柔之美;伏羲俯首,屈居陰柔低位,其體察萬物,居高臨下,又是統治者的形象。伏羲畫卦,女媧補天,揭示了陰陽平衡,天人合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畫天門(攝影:任紅兵)

畫天門源於一畫開天。相傳伏羲在伏羲山仰觀天象,俯察萬物,繼天立地,一畫開天。演八卦、造書契、結網罟、制嫁娶、創瑟樂、正姓氏,開啟了華夏文明,創造了以先天八卦為核心的伏羲文化。畫卦始於乾卦三畫之第一畫,乾為天,故謂一畫開天。

走過畫天門,偶遇一彈琵琶女子,引得大家爭相與其合影。(攝影:任紅兵)

北方第一梯——紅石林觀光扶梯

(攝影:任紅兵)

北方第一梯——紅石林觀光扶梯讓遊客能夠輕鬆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為伏羲山旅遊區又增添了一抹亮色,遊覽舒適度和體驗感大為改觀。

(攝影:任紅兵)

紅石林觀光扶梯由六級電梯組成,兩級電梯之間設有觀光平臺,全程518米,落差180米,遠觀如山野臥蒼龍,氣勢恢宏。對於那些想賞絕美景色又體力有限的遊客來說,紅石林觀光扶梯無疑是伏羲山給他們的最好禮物。那麼下次旅行,你是否會考慮到伏羲山旅遊區和“北方第一梯”紅石林觀光扶梯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呢?

步雲棧道(攝影:任紅兵)

從伏羲廣場過步雲亭進入東石林,步雲棧道全長500多米。穿行其間無數的石峰、石柱、石芽、石筍組成的岩石森林宛若石林盆景。而矗立于山巔的華夏人祖石、人祖根則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濫觴。

(攝影:任紅兵)

紅石林屬於丹霞地貌,系由產狀水準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的石林奇觀。步入石林區,猶如邁入了大型的天然石雕博物館,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伏羲宮(攝影:任紅兵)

伏羲宮是以中華始祖伏羲氏而命名的,是為華夏文明之源泉。伏羲宮占地面積9千多平方千米,為三進式院落。其主要建築設施有:三皇殿、東西配殿、太極池、九龍壁、國學堂、伏羲文化研究會及香客居士生活起居場所等。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伏羲山旅遊區各景區瑰麗的風采,讓人神往。她已張開雙臂歡迎著國內外的朋友前來旅遊度假。(攝影:任紅兵、趙樹嶺)

在索道之上可以盡攬紅石林美景,據介紹,該索道由北京中索國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設計,製造,安裝,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單線迴圈固定抱索器4人吊廂式索道設備,它東起紅石林景區的西石林,西至三泉湖景區的玫瑰嶺,往返全長2860米,最大自然落差380米,沿途共有17座承載支架,全線執行時間大約需要1個小時,是穿越高山險穀的便捷通道。

(攝影:任紅兵)

紅石林景區峰巒挺拔俊俏、千姿百態、宛如座座盆景,既具北方粗獷豪放之氣勢,又兼南國秀麗多姿之情調,東西兩處石林奇觀風格迥異,令人歎為觀止,遠觀氣勢恢宏,近觀栩栩如生,華夏人祖石、伏羲女媧雕像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志濫觴,也見證了曠古千年的溱洧遺風。

伏羲女媧像(攝影:任紅兵)

伏羲女媧像取材於伏羲女媧交尾圖。伏羲女媧是遠古時代由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時期的代表人物,當時仍屬典型的母系民族社會,女尊男卑,女媧向天,居陽剛高位所表達的卻是陰柔之美;伏羲俯首,屈居陰柔低位,其體察萬物,居高臨下,又是統治者的形象。伏羲畫卦,女媧補天,揭示了陰陽平衡,天人合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畫天門(攝影:任紅兵)

畫天門源於一畫開天。相傳伏羲在伏羲山仰觀天象,俯察萬物,繼天立地,一畫開天。演八卦、造書契、結網罟、制嫁娶、創瑟樂、正姓氏,開啟了華夏文明,創造了以先天八卦為核心的伏羲文化。畫卦始於乾卦三畫之第一畫,乾為天,故謂一畫開天。

走過畫天門,偶遇一彈琵琶女子,引得大家爭相與其合影。(攝影:任紅兵)

北方第一梯——紅石林觀光扶梯

(攝影:任紅兵)

北方第一梯——紅石林觀光扶梯讓遊客能夠輕鬆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為伏羲山旅遊區又增添了一抹亮色,遊覽舒適度和體驗感大為改觀。

(攝影:任紅兵)

紅石林觀光扶梯由六級電梯組成,兩級電梯之間設有觀光平臺,全程518米,落差180米,遠觀如山野臥蒼龍,氣勢恢宏。對於那些想賞絕美景色又體力有限的遊客來說,紅石林觀光扶梯無疑是伏羲山給他們的最好禮物。那麼下次旅行,你是否會考慮到伏羲山旅遊區和“北方第一梯”紅石林觀光扶梯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呢?

步雲棧道(攝影:任紅兵)

從伏羲廣場過步雲亭進入東石林,步雲棧道全長500多米。穿行其間無數的石峰、石柱、石芽、石筍組成的岩石森林宛若石林盆景。而矗立于山巔的華夏人祖石、人祖根則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濫觴。

(攝影:任紅兵)

紅石林屬於丹霞地貌,系由產狀水準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主要是礫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節理切割,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的石林奇觀。步入石林區,猶如邁入了大型的天然石雕博物館,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伏羲宮(攝影:任紅兵)

伏羲宮是以中華始祖伏羲氏而命名的,是為華夏文明之源泉。伏羲宮占地面積9千多平方千米,為三進式院落。其主要建築設施有:三皇殿、東西配殿、太極池、九龍壁、國學堂、伏羲文化研究會及香客居士生活起居場所等。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伏羲山旅遊區各景區瑰麗的風采,讓人神往。她已張開雙臂歡迎著國內外的朋友前來旅遊度假。(攝影:任紅兵、趙樹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