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話題」農曆新年快到了,你盼望過年嗎?

2月已經到來,還有半個月就要到農曆新年了,你盼望過年嗎?

小時候,一入冬就開始期待過年了。如今,或許是因為年齡的關係,或許是生活水準的提高,亦或許是因為很多傳統習俗被冷落了,

讓我們想到過年,不再像小時候那般雀躍。那麼,農曆新年快到了,你期盼過年嗎?

1、過年回家,人在囧途

臨近春節,本年度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春運也就開始了。

提前下了好幾個搶票軟體,做好了幾個回家路線方案,訂好了鬧鐘,填好了個人資訊。

可時間一到,即使用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之勢,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車票售空。

最後經過一番“速度與激情”,好不容易搶到了票,收拾完行李,想著要光鮮亮麗地回家,還美美地化了個妝。

但穿過人山人海,被擠得上氣不接下氣,梳好的頭髮已經亂了,畫好的妝也已經花了,遇上樓梯還要跟舉重一樣一口氣拎起箱子往上爬。更別提還有晚點、堵車、硬座十幾個小時等一些列問題……

世界上最長的路,就是過年回家的路,現實版的“人在囧途”。

2、年味兒越來越淡

過去,家人會早早準備好春聯、福字,眯著眼刷著漿糊看春聯有沒有貼歪。

除夕夜偷偷在廚房嘗一口菜,被媽媽拍拍腦袋說:“快去洗手,開飯啦。”

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

聽著小品裡的金句直樂。

去親戚鄰居家串門,走一圈口袋裡就能多一把糖果。

紅包裡的壓歲錢絕對是一筆鉅款,可以買到所有喜歡的玩具零食。

街上,院裡都在放著鞭炮、煙花,和小夥伴約了時間,抓了一把零食就往下沖,只留下媽媽的呼喊:“帶上圍巾,外邊冷。”

可即使凍得直打哆嗦,也覺得快樂無比。

現在你提前預定了飯店裡的年夜飯,精緻好吃,可就是沒了那股子年味。

你開始嫌鞭炮煙花很吵,打擾了休息睡覺,如今城區也開始嚴禁煙花炮竹。

紅包也變成了網路紅包的一串數位,再也沒了小時候手上拿著紅包數錢的滿足感。

想去買年畫,買糖人,都已經找不到這些地方了。

就連“福”字,也只是執著于APP集齊五福。

3、當社交變成一種麻煩

在這樣一個寓意著團圓,闔家歡樂的節日裡,七大姑八大姨、遠方親戚會帶著孩子開始一輪串門拜年,對你表現出無微不至的“關心”。

“哎,今年期末考試考了幾分?”

“哎喲,你天天這麼忙,工資能拿多少啦?”

“談對象了嗎?怎麼還沒談,年紀大了就沒人要了!”

“我這邊認識個誰誰誰,跟你特別般配,聽我的,明天見一面。”

“你這孩子,你媽養你這麼大,不結婚怎麼行啦。”

“你們都結婚半年啦,怎麼還沒要孩子。”

“你看孩子都一歲了,什麼時候要二胎啊,一定得要二胎。”

面對這一連串轟炸,身心俱疲。

而更可怕的是,遇上熊孩子。

收藏了很久的貴價模型慘遭分解;平時好吃好喝伺候的貓主子被摸禿嚕毛;養了很久的植物被連根拔起;工作用的電腦被下載了幾個G的遊戲……

叔叔阿姨,我的事情我自己上心就行了,你們家寶寶缺《五年模擬三年高考》嗎?

5、是你春節沒意思了,還是我興奮點高了

小時候媽媽準備的新衣服,只有過年那天才能穿;現在常常逛街,天天淘寶,過年只不過是多了幾筆訂單。

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熬夜,即使再困也強撐著守歲,在聽到“新年快樂”歡呼一下,才會去睡覺;現在熬夜已成習慣,過年除了在朋友圈發個狀態,心中毫無波瀾。

小時候等著收紅包,如今賺的一點年終獎全分給了家裡的孩子。

連小時候最盼望吃糖吃零食,現在都已吃膩了。

如今科技發達,手機等電子設備使我們平日的生活更加便利。曾經過年才能吃穿玩的東西,現在隨時可以買,我們已經不需要依靠過年來滿足單薄的物質感。這樣一來,過年就少了很多興奮點。

好像在不知不覺間,春節就從令人期盼的日子、變成了年復一年無趣甚至有些麻煩的節日,除了能帶薪休假與家人團聚,其他的都成了敷衍。

也許,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在你不注意的瞬間,你已不是當初那個吃塊糖就滿足的孩子,已置身在大人的世界裡,用大人的思維在思考。

在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只求效率與便利,那些過去看來為過年而做的精心準備,在今天都因一句“算了太麻煩了”而省略。

其實年對於我們最大的意義,是從一種精神上的期盼,變成了與家人的團圓。

但我們忽略了,除了團圓,過年也是我們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回顧一年的收穫,思考一年的遺憾。辭舊迎新,生活需要這些儀式感來提醒自己,而不是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況且,真的沒了年味嗎?

春運擁擠,你練就了一手的搶票本領;收不到紅包,卻可以在群裡搶紅包搶的不亦樂乎;獨自生活的你,也練就了一手下廚的本領,給父母做一頓簡單又溫暖的團圓飯……

這些也許就是新時代的年味吧。

下方留言,一起聊聊,

你盼望過年嗎?為什麼?

怎麼還沒要孩子。”

“你看孩子都一歲了,什麼時候要二胎啊,一定得要二胎。”

面對這一連串轟炸,身心俱疲。

而更可怕的是,遇上熊孩子。

收藏了很久的貴價模型慘遭分解;平時好吃好喝伺候的貓主子被摸禿嚕毛;養了很久的植物被連根拔起;工作用的電腦被下載了幾個G的遊戲……

叔叔阿姨,我的事情我自己上心就行了,你們家寶寶缺《五年模擬三年高考》嗎?

5、是你春節沒意思了,還是我興奮點高了

小時候媽媽準備的新衣服,只有過年那天才能穿;現在常常逛街,天天淘寶,過年只不過是多了幾筆訂單。

小時候只有過年才能熬夜,即使再困也強撐著守歲,在聽到“新年快樂”歡呼一下,才會去睡覺;現在熬夜已成習慣,過年除了在朋友圈發個狀態,心中毫無波瀾。

小時候等著收紅包,如今賺的一點年終獎全分給了家裡的孩子。

連小時候最盼望吃糖吃零食,現在都已吃膩了。

如今科技發達,手機等電子設備使我們平日的生活更加便利。曾經過年才能吃穿玩的東西,現在隨時可以買,我們已經不需要依靠過年來滿足單薄的物質感。這樣一來,過年就少了很多興奮點。

好像在不知不覺間,春節就從令人期盼的日子、變成了年復一年無趣甚至有些麻煩的節日,除了能帶薪休假與家人團聚,其他的都成了敷衍。

也許,這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在你不注意的瞬間,你已不是當初那個吃塊糖就滿足的孩子,已置身在大人的世界裡,用大人的思維在思考。

在成長的過程中,越來越只求效率與便利,那些過去看來為過年而做的精心準備,在今天都因一句“算了太麻煩了”而省略。

其實年對於我們最大的意義,是從一種精神上的期盼,變成了與家人的團圓。

但我們忽略了,除了團圓,過年也是我們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回顧一年的收穫,思考一年的遺憾。辭舊迎新,生活需要這些儀式感來提醒自己,而不是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況且,真的沒了年味嗎?

春運擁擠,你練就了一手的搶票本領;收不到紅包,卻可以在群裡搶紅包搶的不亦樂乎;獨自生活的你,也練就了一手下廚的本領,給父母做一頓簡單又溫暖的團圓飯……

這些也許就是新時代的年味吧。

下方留言,一起聊聊,

你盼望過年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