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腳崴了—肺栓塞了—人沒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麼發生的?

前幾天,中國日報年輕的女記者小吳走了……

這是小吳最後一條朋友圈!

估計當大家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也不會特別當回事吧!

話說,崴腳實在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了!從小到大誰還沒有崴腳的經歷呢?

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一個健康的人,只是因為崴了腳,檢查沒有骨折,隨後幾天之內便陷入昏迷,12天就離開了人世!

聽說,小吳最後的診斷結論——肺栓塞!

崴腳——肺栓塞——死亡?!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究竟是怎麼發生的?

咱們先來看看所謂的肺栓塞是何方鬼畜!竟然是個致命的貨?!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總稱,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

通俗點說,就是某些不守規矩的“熊孩子”血栓,貪玩,離了家,一不小心迷了路,悲催的是,ta竟跑到主幹道上,造成了交通大癱瘓!

肺血栓栓塞症為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

為肺栓塞中最常見的類型,占肺栓塞中的絕大多數,通常所稱的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症。

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來源於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常見於下肢靜脈及盆腔靜脈。

追根溯源,罪魁禍首——“熊孩子”血栓大多來自下肢靜脈及盆腔靜脈。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為內科急症之一,病情兇險。

慢性肺血栓栓塞症主要由反復發生的較小範圍的肺栓塞所致,

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但經過數月至數年可引起嚴重的肺動脈高壓。

本病的發病率很高,美國估計每年約有60萬~70萬新發肺栓塞患者,是第三位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病率僅次於冠心病和高血壓病;未經治療的肺血栓栓塞症病死率高達25%~30%,在臨床死因中僅次於腫瘤、心肌梗死而居於第三位。

肺血栓栓塞症的臨床表現均不具備特異性,對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

臨床病情輕重差異很大,輕的基本無臨床表現,重的可以發生休克,甚至發生猝死。

典型的症狀

1、呼吸困難及氣促

為肺血栓栓塞症最常見的症狀。常于活動後出現或加重,靜息時可緩解或減輕。患者有時主訴大便後、上樓梯時出現胸部“憋悶”,很容易與勞力性“心絞痛”相混淆,尤須注意鑒別。特別要重視僅表現輕度呼吸困難的患者。

2、胸痛

可見於大多數肺血栓栓塞症患者,

包括胸膜炎樣胸痛和心絞痛樣疼痛。胸膜炎樣胸痛較多見,其特點為深呼吸或咳嗽時疼痛明顯加重,它提示應注意有無肺梗死存在。

心絞痛樣胸痛僅見于少數患者,為胸骨後較劇烈的擠壓痛,患者難以忍受,向肩部和胸部放射,酷似心絞痛發作。

3、咯血

見於約1/3的患者,是提示肺梗死的症狀,多發生於肺梗死後24小時之內,常為小量咯血,大咯血少見。

4、煩躁不安、驚恐甚至瀕死感

見於約半數患者,發生機制不明,可能與胸痛或低氧血症有關。

5、咳嗽

見於約1/3的患者,多為乾咳或有少量白痰。

6、暈厥

可為肺血栓栓塞症的唯一或首發症狀,其主要原因是大塊肺血栓栓塞阻塞50%以上的肺血管,使心排血量明顯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

7、腹痛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有時主訴腹痛,可能與膈肌受刺激或腸出血有關。偶見主訴腰痛者。各病例可出現以上症狀的不同組合。臨床上有時出現所謂“肺梗死三聯征",即同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及咯血,但僅見於不足30%的患者。

預防

針對危險人群,需做到早期預防!

1、改善生活習慣:戒煙、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2、注意飲食健康:注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3、保持運動: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長期住院臥床的患者

可以採取機械輔助(如彈力襪、序貫加壓泵等),同時督促患者定時翻身,能自主活動但不能下床的患者,儘量自己活動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並主動進行肌肉運動。

不能自主活動者

家屬應每日做肢體肌肉按摩,自下而上從小腿遠端開始循序進行,可以加速下肢靜脈血流,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很有效。

對於曾有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群,如果出現腿疼、下肢無力、壓痛、皮膚發紺及皮下靜脈曲張、雙下肢出現不對稱腫脹,要及時就醫。

藥娃溫馨提醒:

整天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的你,是時候動起來了!

如果長時間(4小時)保持同一個姿勢,容易導致下肢血液回流不暢,甚至形成血栓。

因此,一定要過一會兒就站起來走動,如受條件限制,也可做勾伸腳尖的動作,同時配合提肛運動,有助靜脈回流。

親愛的小夥伴,關於肺栓塞預防的點,你,get到了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

見於約半數患者,發生機制不明,可能與胸痛或低氧血症有關。

5、咳嗽

見於約1/3的患者,多為乾咳或有少量白痰。

6、暈厥

可為肺血栓栓塞症的唯一或首發症狀,其主要原因是大塊肺血栓栓塞阻塞50%以上的肺血管,使心排血量明顯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

7、腹痛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有時主訴腹痛,可能與膈肌受刺激或腸出血有關。偶見主訴腰痛者。各病例可出現以上症狀的不同組合。臨床上有時出現所謂“肺梗死三聯征",即同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及咯血,但僅見於不足30%的患者。

預防

針對危險人群,需做到早期預防!

1、改善生活習慣:戒煙、適當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情舒暢;2、注意飲食健康:注意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飲茶;3、保持運動: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長期住院臥床的患者

可以採取機械輔助(如彈力襪、序貫加壓泵等),同時督促患者定時翻身,能自主活動但不能下床的患者,儘量自己活動下肢膝關節和踝關節,並主動進行肌肉運動。

不能自主活動者

家屬應每日做肢體肌肉按摩,自下而上從小腿遠端開始循序進行,可以加速下肢靜脈血流,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很有效。

對於曾有靜脈血栓栓塞史的人群,如果出現腿疼、下肢無力、壓痛、皮膚發紺及皮下靜脈曲張、雙下肢出現不對稱腫脹,要及時就醫。

藥娃溫馨提醒:

整天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的你,是時候動起來了!

如果長時間(4小時)保持同一個姿勢,容易導致下肢血液回流不暢,甚至形成血栓。

因此,一定要過一會兒就站起來走動,如受條件限制,也可做勾伸腳尖的動作,同時配合提肛運動,有助靜脈回流。

親愛的小夥伴,關於肺栓塞預防的點,你,get到了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