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安不止有涼皮肉夾饃!當地的甜食才是好吃到飛起!

西安,所有吃貨公認的美食之都,絲綢之路的起點,這裡連接了炎黃子孫和西域文明,有眾多回民的定居和文化的融合,相容異域風情,神秘而古老。

很多人發現西安的大街小巷都洋溢著麵食的芬芳,油潑秦椒辣子biangbiang面、岐山哨子面、鮮香的羊肉泡饃,以及讓人不能自拔的臘汁肉夾饃……

所以大家說:西安還有啥美食,不就是各種面麼?

真的是這樣嗎?

用西安網友的話說:“幼稚”!

大西安的美食可多了去了!

這一次小編就請來西安土著田野,

給大家講講除了面,西安到底還有哪些特別的美味!

西安人每天會吃什麼?

問了一下周圍的非西安的朋友,不外乎以下幾種回答:

被誤解的多了,不少外地人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西安就是遍地的面!面!面!

然鵝,大西安除了麵食,好吃的可不僅僅這些。尤其是很多南方小夥伴喜歡的甜食,西安人一樣做得是得心應手,甚至有些品類都成了美食江湖上的傳說。

“什麼?西安還有好吃的甜食!”肯定有不少筒子疑問。可是,可是真的是一大票啊,雖然不敢比神馬甜食之都,但是還是夠晃眼的了。

如果有外地朋友來西安,不妨帶著他們試活一下本土甜食,個個風格迥異,還能當手信,蠻好。ps.排名不分先後

甑糕 | 傳說唐朝皇上都吃過

估計十個西安娃裡,八個都吃過這個吧,非常傳統的本土甜食,一般都當作早餐來吃。很多人把甑叫做jing,其實正確念法應該是zeng(四聲)。

據說唐朝的燒尾宴上就出現了這道小吃,當時名曰“水晶龍鳳糕”,現如今,甑糕也流入民間。這種甜食是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等做成的,熱著吃軟糯、涼著吃筋道。

推薦:灑金橋北口的胖子甑糕、大皮院東口的安守忠

水晶餅 | 本土點心的大招牌

西安人逢年過節必送的手信之一,

幾乎在長安城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種點心金面銀幫,起皮掉酥,口感油多而不膩,糖重而滲甜,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

歷史上記載,水晶餅是宋代本地民眾讚美名相寇准而製作的糕點,一直流傳至今。據說,在當時關中一帶,水晶餅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

推薦:德懋恭(西安分店眾多)

柿子餅 | 曾是李自成的乾糧

說到柿子餅,沒來過西安或者前面不加定語的話,估計連本土的西安人也分不清吧。西安有兩種,一種是那種削皮曬乾的,還有一種就是這種黃桂柿子餅。

這東西傳說當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糧食短缺,老百姓就用柿子和了麵粉做成了柿子餅當乾糧。當然,現在這東西可細發多了,有各種各樣的餡料,適合買一個邊走邊吃,但是當心燙嘴。

推薦:北廣濟街老徐家、北院門附近的伊古齋

鏡糕 | 西安娃的街邊小吃

人氣超高的街邊小吃,時常出沒在幼稚園門口。小小一塊,造型渾圓,用竹簽子紮起來可以邊走邊吃。

現在人為了時髦,也給這種傳統甜點加上了點新潮元素。有的是在鏡糕上畫蠟筆小新、哆啦A夢,有的則是用藕粉來做,一下子健康了不少。這種多是流動小攤,不過味道尚可。

推薦:西羊市馬琳家、老韓家藕粉鏡糕

蜂蜜涼粽 | 流動著的神秘存在

西安夏季很討人喜歡的一道甜食,繼承了回民善用玫瑰、桂花等香料的傳統,同時也把西安人處理大米的風範體現得淋漓盡致。

蜂蜜粽子有純大米的,也有夾豆沙餡的,糯米做得很瓷實,澆上蜂蜜、玫瑰等醬汁後,甜滋滋的很好吃。這種多也是流動攤販,尤其天熱的時候到處都是。

推薦:西羊市東口路南的趙佳寶甜食

八寶稀飯 | 很瓷實的“硬通貨”

西安本土甜食的代表作,跟南方的截然不同,稠稠的濃濃的,配料相當豐富。喝下一碗暖暖的,飽腹感十足。

這種八寶稀飯一般都是現來現做,按碗售賣,價位也很親民,作為晚飯或者夜宵最合適不過。

推薦:灑金橋志亮灌湯蒸餃(美食林風味)、大皮院西口雅沛軒

元宵 | 西安人的“湯圓”

過節的時候,南方人興吃湯圓,而西安人則對這傳統的元宵情有獨鍾。

元宵都是一個個現滾出來的,圓滾滾的一個吃下去特實在,餡料也是五花八門,從傳統的芝麻、五仁到現如今的水果、巧克力,應有盡有。

推薦:大皮院彥彬元宵、北梢門元宵

江米糕 | 坊上專供的小吃

記得小時候,每次爺爺從西倉逛回來都會帶上一包江米糕,拿回來的時候還溫溫的,咬上一口,滿手流的都是裡面的糖餡。

坊上不少地方都有賣這樣的江米糕,個頭大還不貴。坊上的江米糕都不錯,皮很脆餡料很甜,是甜食黨的大愛。

推薦:西羊市老馬家

柿子糊塌 | 本土最牛時令甜食

又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每年秋天開始售賣,直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現在正是時候啊)。過了這個季想再吃,就要等候來年柿子下來的時候。

柿子糊塌跟柿子餅口感完全不同,外皮酥脆、內瓤軟和,咬上一口滿滿都是柿子泥,香甜可口,一定要趁熱吃。

推薦:灑金橋劉明家(大皮院也有分號)

蓼花糖 | 慈禧賜名的甜食

源自三原的甜食,但在西安人心中地位頗重,據說已有490多年的製作史。這種糖以糯米為主料,外表包裹著全是芝麻,裡邊則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別有風味。

清朝時,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來到西安,對地方官員奉獻給她的僚花糖大加讚賞。她見糖的形狀酷似在草原上見到過的蓼花,便饒有興趣地說了出來。後來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改稱為蓼花糖。

推薦:小東門永興坊內三原蓼花糖

南糖 | 核桃芝麻做成的甜點

依舊是清真美食裡的扛鼎之作,用核桃、芝麻、麥芽糖、蜂蜜和白糖做成,基本上都是純手工製作,多層酥鬆,香甜可口。

這種糖在坊上很常見,核桃酥、花生酥都是其代表作,蠻適合當作手信送朋友、家人。

推薦:麻家十字西北角馬庚南糖

所以,看了這麼多美食,還認為西安只有麵食嗎?是不是已經被饞得不要不要得,準備來西安做個快樂的吃貨了?心動不如行動,快點去吧!

水晶餅曾與燕窩、銀耳、金華火腿齊名。

推薦:德懋恭(西安分店眾多)

柿子餅 | 曾是李自成的乾糧

說到柿子餅,沒來過西安或者前面不加定語的話,估計連本土的西安人也分不清吧。西安有兩種,一種是那種削皮曬乾的,還有一種就是這種黃桂柿子餅。

這東西傳說當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糧食短缺,老百姓就用柿子和了麵粉做成了柿子餅當乾糧。當然,現在這東西可細發多了,有各種各樣的餡料,適合買一個邊走邊吃,但是當心燙嘴。

推薦:北廣濟街老徐家、北院門附近的伊古齋

鏡糕 | 西安娃的街邊小吃

人氣超高的街邊小吃,時常出沒在幼稚園門口。小小一塊,造型渾圓,用竹簽子紮起來可以邊走邊吃。

現在人為了時髦,也給這種傳統甜點加上了點新潮元素。有的是在鏡糕上畫蠟筆小新、哆啦A夢,有的則是用藕粉來做,一下子健康了不少。這種多是流動小攤,不過味道尚可。

推薦:西羊市馬琳家、老韓家藕粉鏡糕

蜂蜜涼粽 | 流動著的神秘存在

西安夏季很討人喜歡的一道甜食,繼承了回民善用玫瑰、桂花等香料的傳統,同時也把西安人處理大米的風範體現得淋漓盡致。

蜂蜜粽子有純大米的,也有夾豆沙餡的,糯米做得很瓷實,澆上蜂蜜、玫瑰等醬汁後,甜滋滋的很好吃。這種多也是流動攤販,尤其天熱的時候到處都是。

推薦:西羊市東口路南的趙佳寶甜食

八寶稀飯 | 很瓷實的“硬通貨”

西安本土甜食的代表作,跟南方的截然不同,稠稠的濃濃的,配料相當豐富。喝下一碗暖暖的,飽腹感十足。

這種八寶稀飯一般都是現來現做,按碗售賣,價位也很親民,作為晚飯或者夜宵最合適不過。

推薦:灑金橋志亮灌湯蒸餃(美食林風味)、大皮院西口雅沛軒

元宵 | 西安人的“湯圓”

過節的時候,南方人興吃湯圓,而西安人則對這傳統的元宵情有獨鍾。

元宵都是一個個現滾出來的,圓滾滾的一個吃下去特實在,餡料也是五花八門,從傳統的芝麻、五仁到現如今的水果、巧克力,應有盡有。

推薦:大皮院彥彬元宵、北梢門元宵

江米糕 | 坊上專供的小吃

記得小時候,每次爺爺從西倉逛回來都會帶上一包江米糕,拿回來的時候還溫溫的,咬上一口,滿手流的都是裡面的糖餡。

坊上不少地方都有賣這樣的江米糕,個頭大還不貴。坊上的江米糕都不錯,皮很脆餡料很甜,是甜食黨的大愛。

推薦:西羊市老馬家

柿子糊塌 | 本土最牛時令甜食

又一個神一般的存在,每年秋天開始售賣,直到第二年三四月份(現在正是時候啊)。過了這個季想再吃,就要等候來年柿子下來的時候。

柿子糊塌跟柿子餅口感完全不同,外皮酥脆、內瓤軟和,咬上一口滿滿都是柿子泥,香甜可口,一定要趁熱吃。

推薦:灑金橋劉明家(大皮院也有分號)

蓼花糖 | 慈禧賜名的甜食

源自三原的甜食,但在西安人心中地位頗重,據說已有490多年的製作史。這種糖以糯米為主料,外表包裹著全是芝麻,裡邊則是雪白的蜂窩狀糖心,吃起來別有風味。

清朝時,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來到西安,對地方官員奉獻給她的僚花糖大加讚賞。她見糖的形狀酷似在草原上見到過的蓼花,便饒有興趣地說了出來。後來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改稱為蓼花糖。

推薦:小東門永興坊內三原蓼花糖

南糖 | 核桃芝麻做成的甜點

依舊是清真美食裡的扛鼎之作,用核桃、芝麻、麥芽糖、蜂蜜和白糖做成,基本上都是純手工製作,多層酥鬆,香甜可口。

這種糖在坊上很常見,核桃酥、花生酥都是其代表作,蠻適合當作手信送朋友、家人。

推薦:麻家十字西北角馬庚南糖

所以,看了這麼多美食,還認為西安只有麵食嗎?是不是已經被饞得不要不要得,準備來西安做個快樂的吃貨了?心動不如行動,快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