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銷量下跌,利潤減少,但為何卻說長城汽車越來越有戲了?

每月中旬,《童濟仁汽車評論》都會獨家撰文,對上個月銷量排名靠前的乘用車企業的新車市場表現、銷量結構及新產品佈局做解讀。每月關注物件分別為合資乘用車企TOP 3和本土乘用車企TOP 3。

2017年12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111,745輛,同比下滑19.4%,環比下滑6.3%,單月銷量位列自主乘用車企銷量第3名。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吳邪

以批發銷量計,2016年,中國車市SUV累計銷量同比增長43.7%,2017年,同比增長幅度“縮水”到13.9%。相比前幾年,國內SUV新車“割韭菜”的時代一去不返。

所以,2017年中國新車市場,也是SUV的降溫之年。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全盤賭注都在SUV產品上的長城汽車,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節奏,並尋找更多“破局”的思路。

從銷量和盈利上看,2017年長城汽車確實步入了一場預料之中的“困局”:2017年,長城汽車新車批發銷量累計為95.03萬輛,同比下滑1.9%,年初制定的125萬輛銷量目標(含皮卡)沒有完成;2018年1月26日,長城汽車發佈業績預告,2017年淨利潤50.35億元,同比下降了52.28%,“錢”也賺得少了。

銷量下跌,利潤減少,2017年對長城汽車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2017年是長城汽車的“調整之年”,也可以說是長城汽車的“變陣之年”。首先,產品結構在調整,雖然說哈弗H6仍是“一車獨大”,但更多的支柱車型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份額;自衍生出M6之後,H6本身的產品力和價格段也得到了升級;第三,WEY品牌已經在15萬+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另外,由於新品牌和新車型增多的關係,

2017年長城汽車在品牌行銷和產品研發上投入了更多的資源,這直接影響到了短期淨利潤,但就長遠的品牌塑造與產品盈利而言,是值得的。

在可以預計的2018年,長城汽車仍將處於“調整期”階段,變陣的思路還將繼續,尤其是姍姍來遲的新能源,以及咄咄逼人的雙積分政策壓力。調整固然帶來陣痛,但這也是長城汽車在SUV市場緩增長的新常態下,必須經歷的過程。

▎哈弗:加速推進產品多元化,

哈弗不等於H6!

哈弗銷量:88,793輛,同比下滑35.0%,環比下滑8.7%

【12月亮點】

1、 哈弗H6仍然是SUV單月銷量冠軍,也是SUV全年累計銷量冠軍。

【潛在風險】

1、單品銷量集中度仍偏高,H6一款車型年銷量占比仍達60%。

2、H7銷量同比下滑80%,哈弗品牌如何做15萬以上價格的市場?

3、H1銷量下滑明顯,如何應對小型SUV市場快速變化的消費需求?

哈弗的支柱車型是什麼?答案毫無疑問是H6。但當哈弗H6在2017年完成換代之後,長城汽車也在執行著既定的產品調整策略。

我們首先來看一組資料,2016年,哈弗H6在哈弗品牌累計銷量中的占比是61.9%,2017年,這個數字下降到59.4%。雖然,哈弗H6仍是“一車獨大”,但銷量權重確實有所降低,雖然降低的比重不大,但可以看出長城努力的方向。

首先,哈弗H6升級換代,在產品力提升之後,車系價格穩定在10萬元以上,而老款H6“化身”為M6,繼續滿足部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哈弗H6實現了“向上”的成就,但在銷量上,M6勢必會分流一部分潛在客戶,哈弗H6曾經月銷8萬台的高度再難企及。

其實,當哈弗開始將注意力投向產品調整之後,對於銷量的執念本就可以放下了,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增長,及時跳出“冠軍陷阱”,這對於哈弗品牌整體的發展都將是向好的。也許,2018年,哈弗H6有可能丟掉SUV冠軍頭銜,但這何嘗不是一種“放下”,而“放下”不正是為了奔跑得更快嗎?

另一款表現較好的車型是哈弗H2,累計銷量同比增長9.2%,月均銷量接近於18,000輛,逐漸成為哈弗品牌的另一個支點。在中國車市,緊湊級SUV仍然是占比最大的SUV細分市場,慢慢地衍生出了更多的“再細分市場”。所以,長城汽車還要在“兩個支點”哈弗H6和H2之間再插入一款車型,也就是將在今年上市的哈弗H4,繼續在緊湊級SUV市場“淘金”。

列舉一個旁證:2017年,長安汽車的“救世主”車型是CS55,在價格上與長安CS75存在高度重合,均定位於緊湊級SUV,但因為產品區分度比較明顯,分屬不同的細分市場,潛在用戶也有區隔,所以達成了“1+1>2”的效果。

其實,當哈弗H4加入SUV陣營之後,哈弗所期待的,是“1+1+1>3”的效果。但這樣的模式並非一路通達,需要在產品區分和行銷策略上均做出努力。畢竟,有一種思維在汽車圈仍屢試不爽,“寧願出現少許高低產品的衝突,也不能放過任何可能的市場空白”。起碼,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條定律依舊站得住腳的。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哈弗未來需要在兩個細分市場推出更符合消費變化趨勢的產品,一個是能代表哈弗品牌旗艦形象的5米左右7座大空間SUV市場,主流使用者需要的是滿足家用,而非硬派越野路線;第二是在個性化、尺寸偏小的市場上,如何給潛在客戶更具配價比和更高造型品質的產品選擇。

▎長城:從轎車到新能源車型的試驗田

長城銷量:1,603輛,同比下滑23.9%,環比下滑0.8%

對轎車業務採取了戰略放棄的態度,長城C30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12月銷量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長城C30的批發銷量為1,603輛,其中,長城C30E(純電動)售出了1,229輛。或許,轎車正是長城補齊新能源短板的試驗田,畢竟,離“雙積分”具體實施已經不遠了。

▎WEY:每款車型單月銷量破萬已成常態!

WEY銷量:21,349輛,環比增長4.3%。

【12月亮點】

1、VV7和VV5銷量環比繼續增長,“破萬”將成新常態。

2、新品牌迅速樹立產品使用者口碑。

【潛在風險】

1、後續車型如何繼續跟進?要不要重新做轎車?

2、其它本土競爭對手(如領克)產能釋放後激烈的競爭環境。

在截稿之前,WEY品牌旗下VV7和VV5兩款新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輛,而達到這一成績,WEY品牌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起碼,從銷量層面看,WEY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並且劃出了一條標準線。

WEY品牌得以快速打開市場,首先是因為切准了市場需求。畢竟,消費升級的潮流,以及用戶日漸成熟務實的消費觀念,為本土品牌向上崛起劃開了一道口子。在這種情況下,超預期滿足需求的產品力,再加上更接地氣的價格,其實已經抹平了處於外國品牌和本土品牌之間的“品牌差價”。

當產能和口碑陸續跟進之後,WEY“雙雄”的銷量潛力還有多大?每款車月均1萬+應該不成問題,這在車市微增長的情況下,仍會為長城汽車貢獻可觀的絕對銷量。至於後續車型如何推進,如何保持“持久新鮮度”,戰略決策就顯得尤為關鍵。

從已有的資訊看,WEY品牌之後的發力點將集中在“新能源”和“智慧駕駛”兩個方面,這也是長城汽車整體最需要“補的課”。無論是“雙積分”的壓力,還是技術熱點所向,WEY都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宣示新的豪華主張,畢竟,安全不應該是唯一的宣傳點。

據瞭解,WEY首款插電混合動力車型P8(等價於VV7混動版)將在今年上市,同時,WEY也在推進智慧駕駛層面的技術突破。更值得關注的是,定位於VV7和VV5之間的VV6車型也將進一步覆蓋市場,甚至於,長城汽車戰略放棄多年的轎車業務也有可能借WEY品牌再度復興。

其實,在2018年,WEY品牌不僅有著潛力可觀的銷量前景,而且也有著推陳出新的產品活力。如果在最熱的技術市場補足短板,WEY的戰略規劃也將更加清晰。10萬輛之後,WEY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下一個10萬輛”多久可以達成,也許更值得期待。

雖然,哈弗H6仍是“一車獨大”,但銷量權重確實有所降低,雖然降低的比重不大,但可以看出長城努力的方向。

首先,哈弗H6升級換代,在產品力提升之後,車系價格穩定在10萬元以上,而老款H6“化身”為M6,繼續滿足部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哈弗H6實現了“向上”的成就,但在銷量上,M6勢必會分流一部分潛在客戶,哈弗H6曾經月銷8萬台的高度再難企及。

其實,當哈弗開始將注意力投向產品調整之後,對於銷量的執念本就可以放下了,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增長,及時跳出“冠軍陷阱”,這對於哈弗品牌整體的發展都將是向好的。也許,2018年,哈弗H6有可能丟掉SUV冠軍頭銜,但這何嘗不是一種“放下”,而“放下”不正是為了奔跑得更快嗎?

另一款表現較好的車型是哈弗H2,累計銷量同比增長9.2%,月均銷量接近於18,000輛,逐漸成為哈弗品牌的另一個支點。在中國車市,緊湊級SUV仍然是占比最大的SUV細分市場,慢慢地衍生出了更多的“再細分市場”。所以,長城汽車還要在“兩個支點”哈弗H6和H2之間再插入一款車型,也就是將在今年上市的哈弗H4,繼續在緊湊級SUV市場“淘金”。

列舉一個旁證:2017年,長安汽車的“救世主”車型是CS55,在價格上與長安CS75存在高度重合,均定位於緊湊級SUV,但因為產品區分度比較明顯,分屬不同的細分市場,潛在用戶也有區隔,所以達成了“1+1>2”的效果。

其實,當哈弗H4加入SUV陣營之後,哈弗所期待的,是“1+1+1>3”的效果。但這樣的模式並非一路通達,需要在產品區分和行銷策略上均做出努力。畢竟,有一種思維在汽車圈仍屢試不爽,“寧願出現少許高低產品的衝突,也不能放過任何可能的市場空白”。起碼,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條定律依舊站得住腳的。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哈弗未來需要在兩個細分市場推出更符合消費變化趨勢的產品,一個是能代表哈弗品牌旗艦形象的5米左右7座大空間SUV市場,主流使用者需要的是滿足家用,而非硬派越野路線;第二是在個性化、尺寸偏小的市場上,如何給潛在客戶更具配價比和更高造型品質的產品選擇。

▎長城:從轎車到新能源車型的試驗田

長城銷量:1,603輛,同比下滑23.9%,環比下滑0.8%

對轎車業務採取了戰略放棄的態度,長城C30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在12月銷量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長城C30的批發銷量為1,603輛,其中,長城C30E(純電動)售出了1,229輛。或許,轎車正是長城補齊新能源短板的試驗田,畢竟,離“雙積分”具體實施已經不遠了。

▎WEY:每款車型單月銷量破萬已成常態!

WEY銷量:21,349輛,環比增長4.3%。

【12月亮點】

1、VV7和VV5銷量環比繼續增長,“破萬”將成新常態。

2、新品牌迅速樹立產品使用者口碑。

【潛在風險】

1、後續車型如何繼續跟進?要不要重新做轎車?

2、其它本土競爭對手(如領克)產能釋放後激烈的競爭環境。

在截稿之前,WEY品牌旗下VV7和VV5兩款新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輛,而達到這一成績,WEY品牌僅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起碼,從銷量層面看,WEY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並且劃出了一條標準線。

WEY品牌得以快速打開市場,首先是因為切准了市場需求。畢竟,消費升級的潮流,以及用戶日漸成熟務實的消費觀念,為本土品牌向上崛起劃開了一道口子。在這種情況下,超預期滿足需求的產品力,再加上更接地氣的價格,其實已經抹平了處於外國品牌和本土品牌之間的“品牌差價”。

當產能和口碑陸續跟進之後,WEY“雙雄”的銷量潛力還有多大?每款車月均1萬+應該不成問題,這在車市微增長的情況下,仍會為長城汽車貢獻可觀的絕對銷量。至於後續車型如何推進,如何保持“持久新鮮度”,戰略決策就顯得尤為關鍵。

從已有的資訊看,WEY品牌之後的發力點將集中在“新能源”和“智慧駕駛”兩個方面,這也是長城汽車整體最需要“補的課”。無論是“雙積分”的壓力,還是技術熱點所向,WEY都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宣示新的豪華主張,畢竟,安全不應該是唯一的宣傳點。

據瞭解,WEY首款插電混合動力車型P8(等價於VV7混動版)將在今年上市,同時,WEY也在推進智慧駕駛層面的技術突破。更值得關注的是,定位於VV7和VV5之間的VV6車型也將進一步覆蓋市場,甚至於,長城汽車戰略放棄多年的轎車業務也有可能借WEY品牌再度復興。

其實,在2018年,WEY品牌不僅有著潛力可觀的銷量前景,而且也有著推陳出新的產品活力。如果在最熱的技術市場補足短板,WEY的戰略規劃也將更加清晰。10萬輛之後,WEY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下一個10萬輛”多久可以達成,也許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