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吾系紮紮輝”背後的故事:1個帳號賣10萬 然而……

我打到一個麻痹戒指,我能找到張家輝回收它嗎?

我對於張家輝的初印象,來自於小時候看的TVB古裝劇《金裝四大才子》,張家輝在其中飾演了主角唐伯虎。

時值21世紀初,當初因為沒能進入刑偵科而從警員轉投影視圈摸爬滾打了十餘年的張家輝終於受到了香港商業片大導王晶的賞識,出演了包括《千王之王2000》在內的多部無厘頭喜劇電影,聲名大噪,甚至被認為有望成為周星馳的接班人。

不過在這不久之後,也就是2003年起,張家輝為了追求演技的突破,

停止了接拍喜劇,轉而與杜琪峰、林超賢等導演合作風格嚴肅的警匪、犯罪題材電影。在2008年,憑藉著出演電影《證人》,張家輝包攬了包括金馬獎、金像獎在內的七項影帝桂冠。之後也有在《線人》《激戰》等多部作品裡表現出色。

因此,張家輝在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向來是勤勤懇懇、德藝雙馨的實力派演員。

本來應該是這樣。

然而這一切在2017年發生了改變,對於現在的網友們而言,

提起張家輝的代表作,恐怕不再會是哪部影視作品,而是他操著一口港式普通話出演的《貪玩藍月》廣告,在幾個月間,如病毒般席捲中文互聯網。

“大嘎好,吾系紮紮輝,貪挽懶月,介系一過你沒有挽過的船新版本,擠需體驗三番鐘,裡就會幹我一樣,

挨上節款遊戲。”

這種明星代言頁遊的廣告不算新鮮事物,無論是2013年“油膩的師姐”,2014年“黑哥們帶你打江山”,又或者是2015年“你的時間非常值錢”……野火燒不盡,一茬又一茬。不斷被詬病,始終在上演。

現在,這類頁遊廣告不僅沒有消失,反而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在新聞用戶端、視頻網站和社交平臺無孔不入,讓用戶被迫接受,習慣,甚至將其當成網路文化的一部分。

《貪玩藍月》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貪玩藍月》廣告段子流傳的過程中,明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發揮了比以往頁遊廣告更大的作用。

對這個遊戲的一系列廣告耳濡目染的朋友應該會記得,《貪玩藍月》找過的代言人不止張家輝一人,其餘還有陳小春、古天樂、孫紅雷、劉燁。他們的廣告大家見過很多,但是很少有人發現,這幾位代言人實際上有著明確的定位與分工。

比如孫紅雷是《貪玩藍月》的早期代言人之一,

走的是“社會大哥帶你玩兒貪玩藍月”的風格。

貪玩藍月給孫紅雷拍攝了一支穿著遊戲裝備的CG廣告,然後再把拍攝這條廣告過程中的現場花絮剪輯成了另一條廣告,這也是貪玩藍月代言人的標配。

或許是因為人設定位和之後的另一名代言人過於重合,孫紅雷不久就漸漸從貪玩藍月代言隊伍淡出了,連自己的名臺詞也沒能留下。

後來從孫紅雷手裡接過了“社會大哥”旗幟的,就是“山雞”陳小春:

除了標配廣告外,貪玩藍月給陳小春拍攝了一條長達五分鐘、結合現代與古裝的特效“大片”,連字幕都配了英語,目標是傳遞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貪玩遊戲還讓陳小春演唱了一首主題曲,名叫《貪玩傳世》,找來的作曲人則是雷頌德——大家多半聽過他寫的另一首歌,盧巧音和王力宏對唱的《好心分手》。

陳小春演唱《貪玩傳世》主題曲來自遊戲研究社00:0003:33

其實這篇文章我就是聽著《貪玩傳世》寫完的,在網易雲音樂,這首曲子的評論區擠滿了前來吐槽的人們和為了領紅包而去留言的玩家。

當然,涉及陳小春的廣告也並非都是這麼高端,在另一些廣告管道上,他就成了念打油詩的打金玩家和30多歲的孩子:

( “爸爸不好當,兄弟一起浪,爆率翻五倍,裝備都好打,上線能掛機,回收秒到賬”)

除了上面這些,貪玩遊戲甚至還給陳小春配了個CP代言人——劉燁。

本來劉燁和孫紅雷一樣,只是拍攝了一條COS廣告以及參加了一次線下發佈會,角色定位類似於遊戲裡的“傻大款”人民幣玩家,負責給其他玩家發福利。一次廠商通稿中,劉燁被描述為“骨灰級玩家,會將價值百萬的帳號留給兒子”。

但後來劉燁所拍攝的視頻卻被遊戲公司作為素材反復剪輯,拿來和陳小春版本的廣告拼接在一起,硬是做出了他倆同台演對手戲的效果來。

而且兩人演的還是相愛相殺的戲碼,在短短兩周裡漸漸靠近互相吸引……

並最終並肩戰鬥:

而最慘的代言人則莫過於古天樂。不知道什麼原因,遊戲公司給他安排的定位似乎是個搞笑角色,比如在其他代言人是耍酷擺帥的宣傳廣告裡,給古天樂的卻是道具被甩斷的鏡頭:

更最知名的則自然是那個配合著喊麥聲背景樂的“綠了綠了,古天樂綠了”。

在這個廣告被集體吐槽之後,遊戲廠商反而還順坡下驢,做了個“古天樂首度回應綠了”的宣傳稿來:

看上去就連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綠”了的事都是個問題。

和上面這幾位代言人比起來,張家輝則無疑是佔據了C位的主力輸出,不僅有著屬於自己的特效動作大片,而且不論是《貪玩藍月》的App圖示還是遊戲介面,他都是當仁不讓的看板郎,甚至還有專屬於他的“影帝專區”。

以至於當我把遊戲下載下來一探究竟的時候,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張家輝”:

雖然接到這個任務時,名為張家輝的NPC其實就的我身邊……

在點擊螢幕完成任務後,我的角色就進入了“接任務、打怪、交任務、接任務”的自動迴圈,我什麼都不用做,只是將遊戲放置到哪裡,短短幾十分鐘裡,角色就自動升到了65級。

幾個小時後,我再來看遊戲,等著我的是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我的角色撿到了一枚麻痹戒指,想不到玩了這麼久遊戲,我也當了一回歐皇。關於這個麻痹戒指,我先解釋一下。簡單地說就是大有來頭,是《貪玩藍月》的標誌性裝備。

有廣告雲:

按照官方的說法,玩家的裝備可以被“回收”,到達一定等級後,就可以找遊戲中的NPC張家輝去回收裝備。這枚讓張家輝陳小春等人大打出手的麻痹戒指必定很值錢。

有廣告雲:

1秒兌換,2秒到賬

壞消息則是我發現自己的角色依然停留在65級,而且一直在重複著同一個低等級任務,而這個任務的達成目標是裝備兩件紫色史詩級裝備。獲取方法有兩種:要麼刷這張低等級地圖直到裝備掉落,要麼——

充十塊錢就能獲得一整套全身史詩裝備

雖然廣告說,“連充值口都找不到”。

但我還是輕易找到了:

但我並不想充錢,所以嘗試著在遊戲內的公共頻道詢問有沒有不充錢也能順利完成任務的攻略,然而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也根本沒有人拉我進群。

根本沒人拉我進群!

要不是世界頻道有玩家因為搶怪而互噴起來,我甚至要開始相信互聯網上流傳的“這遊戲壓根就是洗錢項目,沒有活人玩家”說法了。

躊躇再三,始終沒能刷出第二個史詩裝備的我還是沒能抵禦住誘惑往遊戲裡充了10塊錢兌換成元寶,當上VIP,穿上了一身史詩裝備。我的角色立馬又飛速升級,很快升到了可以進行裝備回收的等級。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NPC張家輝,打開了裝備回收介面——

哦說實話我猜到了裝備不太可能被回收成人民幣,但沒想到,連遊戲裡的硬通貨“元寶”都不能換,就算是麻痹戒指,也只能被回收成經驗。

我又跟世界頻道上的VIP玩家們聊了聊,瞭解到了這遊戲最主要的玩法。就是頁遊常見的“滾服”——許多玩家會每天充十塊錢來維持自己的VIP領取充值獎勵,從而壓制那些完全不充錢的免費玩家。但隨著雙方差距逐漸被拉開,完全沒有回手之力的免費玩家們就會跳槽去新的伺服器,而這些小氪玩家便也跟著棄號轉服,開始一個新的迴圈。

遊戲裡固然存在著揮金如土日充萬元的大R玩家,但其實主流還是這些普通的滾服玩家。一些帳號交易網站上售價六位元數的高端帳號則都是玩家們用來炫耀裝備的產物,有價無市。

“也就是說,不管哪個管道張家輝都不會回收我的麻痹戒指咯?”我在世界頻道上問道。

大家紛紛回復:“你看廣告看傻了吧!”

到這裡,我短暫的貪玩藍月之行就結束了,但互聯網上與貪玩藍月有關的“段子”並沒有停止流行,並且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逐漸成為了一類網路亞文化,這是此前的“油膩的師姐”們完全不能比擬的。就連遊研社的官博下面,在以主要用戶為單機遊戲玩家的群體中,依然會時不時見到“大嘎好,吾系紮紮輝……”之類的調侃,並往往被點贊很多。

這種亞文化,讓《貪玩藍月》的曝光度有增無減,形成了一種其它互聯網產品求之不得的品牌效應。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持之以恆的明星轟炸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是國內第一次有遊戲廠商大規模地,有意識地將吐槽等負面評論反過來利用,用“扮醜”引領亞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官方或者PR合作夥伴,體現出了對新媒體非常嫺熟的應用,洞悉線民心理後,主動造梗。

這個結果,正好印證了那句老話:

“流氓其實不可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在新媒體時代,誰能洞悉線民心理,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傳播,貪玩遊戲不會是惟一一家這樣的公司,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

孫紅雷不久就漸漸從貪玩藍月代言隊伍淡出了,連自己的名臺詞也沒能留下。

後來從孫紅雷手裡接過了“社會大哥”旗幟的,就是“山雞”陳小春:

除了標配廣告外,貪玩藍月給陳小春拍攝了一條長達五分鐘、結合現代與古裝的特效“大片”,連字幕都配了英語,目標是傳遞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貪玩遊戲還讓陳小春演唱了一首主題曲,名叫《貪玩傳世》,找來的作曲人則是雷頌德——大家多半聽過他寫的另一首歌,盧巧音和王力宏對唱的《好心分手》。

陳小春演唱《貪玩傳世》主題曲來自遊戲研究社00:0003:33

其實這篇文章我就是聽著《貪玩傳世》寫完的,在網易雲音樂,這首曲子的評論區擠滿了前來吐槽的人們和為了領紅包而去留言的玩家。

當然,涉及陳小春的廣告也並非都是這麼高端,在另一些廣告管道上,他就成了念打油詩的打金玩家和30多歲的孩子:

( “爸爸不好當,兄弟一起浪,爆率翻五倍,裝備都好打,上線能掛機,回收秒到賬”)

除了上面這些,貪玩遊戲甚至還給陳小春配了個CP代言人——劉燁。

本來劉燁和孫紅雷一樣,只是拍攝了一條COS廣告以及參加了一次線下發佈會,角色定位類似於遊戲裡的“傻大款”人民幣玩家,負責給其他玩家發福利。一次廠商通稿中,劉燁被描述為“骨灰級玩家,會將價值百萬的帳號留給兒子”。

但後來劉燁所拍攝的視頻卻被遊戲公司作為素材反復剪輯,拿來和陳小春版本的廣告拼接在一起,硬是做出了他倆同台演對手戲的效果來。

而且兩人演的還是相愛相殺的戲碼,在短短兩周裡漸漸靠近互相吸引……

並最終並肩戰鬥:

而最慘的代言人則莫過於古天樂。不知道什麼原因,遊戲公司給他安排的定位似乎是個搞笑角色,比如在其他代言人是耍酷擺帥的宣傳廣告裡,給古天樂的卻是道具被甩斷的鏡頭:

更最知名的則自然是那個配合著喊麥聲背景樂的“綠了綠了,古天樂綠了”。

在這個廣告被集體吐槽之後,遊戲廠商反而還順坡下驢,做了個“古天樂首度回應綠了”的宣傳稿來:

看上去就連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綠”了的事都是個問題。

和上面這幾位代言人比起來,張家輝則無疑是佔據了C位的主力輸出,不僅有著屬於自己的特效動作大片,而且不論是《貪玩藍月》的App圖示還是遊戲介面,他都是當仁不讓的看板郎,甚至還有專屬於他的“影帝專區”。

以至於當我把遊戲下載下來一探究竟的時候,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張家輝”:

雖然接到這個任務時,名為張家輝的NPC其實就的我身邊……

在點擊螢幕完成任務後,我的角色就進入了“接任務、打怪、交任務、接任務”的自動迴圈,我什麼都不用做,只是將遊戲放置到哪裡,短短幾十分鐘裡,角色就自動升到了65級。

幾個小時後,我再來看遊戲,等著我的是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我的角色撿到了一枚麻痹戒指,想不到玩了這麼久遊戲,我也當了一回歐皇。關於這個麻痹戒指,我先解釋一下。簡單地說就是大有來頭,是《貪玩藍月》的標誌性裝備。

有廣告雲:

按照官方的說法,玩家的裝備可以被“回收”,到達一定等級後,就可以找遊戲中的NPC張家輝去回收裝備。這枚讓張家輝陳小春等人大打出手的麻痹戒指必定很值錢。

有廣告雲:

1秒兌換,2秒到賬

壞消息則是我發現自己的角色依然停留在65級,而且一直在重複著同一個低等級任務,而這個任務的達成目標是裝備兩件紫色史詩級裝備。獲取方法有兩種:要麼刷這張低等級地圖直到裝備掉落,要麼——

充十塊錢就能獲得一整套全身史詩裝備

雖然廣告說,“連充值口都找不到”。

但我還是輕易找到了:

但我並不想充錢,所以嘗試著在遊戲內的公共頻道詢問有沒有不充錢也能順利完成任務的攻略,然而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也根本沒有人拉我進群。

根本沒人拉我進群!

要不是世界頻道有玩家因為搶怪而互噴起來,我甚至要開始相信互聯網上流傳的“這遊戲壓根就是洗錢項目,沒有活人玩家”說法了。

躊躇再三,始終沒能刷出第二個史詩裝備的我還是沒能抵禦住誘惑往遊戲裡充了10塊錢兌換成元寶,當上VIP,穿上了一身史詩裝備。我的角色立馬又飛速升級,很快升到了可以進行裝備回收的等級。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NPC張家輝,打開了裝備回收介面——

哦說實話我猜到了裝備不太可能被回收成人民幣,但沒想到,連遊戲裡的硬通貨“元寶”都不能換,就算是麻痹戒指,也只能被回收成經驗。

我又跟世界頻道上的VIP玩家們聊了聊,瞭解到了這遊戲最主要的玩法。就是頁遊常見的“滾服”——許多玩家會每天充十塊錢來維持自己的VIP領取充值獎勵,從而壓制那些完全不充錢的免費玩家。但隨著雙方差距逐漸被拉開,完全沒有回手之力的免費玩家們就會跳槽去新的伺服器,而這些小氪玩家便也跟著棄號轉服,開始一個新的迴圈。

遊戲裡固然存在著揮金如土日充萬元的大R玩家,但其實主流還是這些普通的滾服玩家。一些帳號交易網站上售價六位元數的高端帳號則都是玩家們用來炫耀裝備的產物,有價無市。

“也就是說,不管哪個管道張家輝都不會回收我的麻痹戒指咯?”我在世界頻道上問道。

大家紛紛回復:“你看廣告看傻了吧!”

到這裡,我短暫的貪玩藍月之行就結束了,但互聯網上與貪玩藍月有關的“段子”並沒有停止流行,並且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逐漸成為了一類網路亞文化,這是此前的“油膩的師姐”們完全不能比擬的。就連遊研社的官博下面,在以主要用戶為單機遊戲玩家的群體中,依然會時不時見到“大嘎好,吾系紮紮輝……”之類的調侃,並往往被點贊很多。

這種亞文化,讓《貪玩藍月》的曝光度有增無減,形成了一種其它互聯網產品求之不得的品牌效應。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持之以恆的明星轟炸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是國內第一次有遊戲廠商大規模地,有意識地將吐槽等負面評論反過來利用,用“扮醜”引領亞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官方或者PR合作夥伴,體現出了對新媒體非常嫺熟的應用,洞悉線民心理後,主動造梗。

這個結果,正好印證了那句老話:

“流氓其實不可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在新媒體時代,誰能洞悉線民心理,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傳播,貪玩遊戲不會是惟一一家這樣的公司,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