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依法優先,讓春運大軍中的"綠色背影"出行更溫情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飽含著黨和人民對子弟兵厚重的關愛,

體現了黨中央厚植國防建設基礎的戰略考量。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導——

圖為軍代表、機場職能部門人員在機場軍人依法優先值機櫃檯協調醫療隊辦理投送。汪學潮 攝

依法優先,讓軍人出行更溫情

■張鳳坡

每年春運,“一票難求”的窘況都讓出行者備感困惑。

雙節,也是軍人休假探親的高峰期,能否順利買上一張返鄉票?成為官兵熱聊的話題。

近幾年,在軍地有關部門的努力下,鐵路、民航、公路等紛紛出臺政策舉措,為軍人出行提供便利。去年春運期間,鐵路部門率先在全國主要客運站開展了軍人出行優先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此後,全國交通運輸領域進一步深化軍民融合、落實軍人權益保障法規,

相繼推出軍人依法優先便行措施。截至去年底,共有129個機場、987個鐵路系統、501個火車站落實到位,“軍人依法優先”標識成為交通運輸領域一道亮麗的風景。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依法優先,是社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熱忱之舉,是激發全社會尊崇軍人的務實之策,為這個寒冷的冬天注入了一股暖流,讓軍人軍屬出行充滿愛意和溫情。人民禮遇,也成為軍人分量最重的勳章。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事不盡如人意。去年12月23日,在廣西某高鐵站,3名臨時到北海執行緊急任務的武警官兵買到兩張火車票後,購票系統出現故障。隨後,他們來到售票視窗向售票員尋求解決辦法,得到“軍人緊急情況下,可以憑有效證件先上車再補票”的答覆。而當3人到檢票口說明緣由並出示證件後,卻遭到檢票員冷漠而傲慢地拒絕:“軍人怎麼了?不給進就是不給進!”

或許,此種情況僅是個案,但也反映出一些服務人員的素養和覺悟差距。當前,由於我國經濟社會處在發輾轉型期,加上人們因長時間遠離戰爭國防意識越發淡薄,不乏一些人對優待軍人軍屬、禮遇尊崇軍人存在誤解和偏見,錯誤地認為國家給予軍人軍屬的優待政策是“特權”,個別地方甚至把涉軍安置當作負擔,左推右撓,諸事不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飽含著黨和人民對子弟兵厚重的關愛,體現了黨中央厚植國防建設基礎的戰略考量。

前不久,一張軍嫂用“歡迎老公光榮回家”橫幅迎接退役丈夫返鄉的照片刷爆“朋友圈”。人們紛紛點贊和評論,表達對軍人軍屬的崇敬之情。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因為執行任務需要和部隊紀律約束,在出行時間上有著嚴格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就宣導軍人依法優先,“最可愛的人”曾成為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詞,全社會一度呈現“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可喜局面。我國現行規章制度對軍人依法優先作出明確規定,個別領域工作人員執行不到位、不徹底,實屬不該。

事實上,軍人雖然享有依法優先的社會服務權利,但沒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不會要求優先服務的。去年12月20日,數十名軍人在北京西站候車時把座位讓給候車群眾,自己卻席地而坐,登車前還將身邊的垃圾收拾乾淨扔進垃圾桶,受到群眾和車站工作人員讚譽。某軍事院校曾做過專門調查,該學校持有軍人殘疾證件的學員有10多名,卻無一人在出行中使用證件免費乘車。而按照規定,他們完全可以憑證件免費乘坐市內交通工具。

軍隊不產生穀物,但產生安全。當窗外寒風凜冽,我們卻在享受萬家燈火的溫馨時刻時,請不要忘記抗洪一線的“最美睡姿”、火線救援中的“最美逆行”、風雪飄搖中的“孤獨守護”……

春運,承載著遊子對家的渴望,見證著國家發展的變遷,不僅是交通運輸與保障的“大考”,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大考”。這場人類最大的年度遷徙仍將繼續,更多的“綠色背影”也將閃現在你我身邊。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溫情故事”進入回憶!

在出行時間上有著嚴格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就宣導軍人依法優先,“最可愛的人”曾成為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詞,全社會一度呈現“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可喜局面。我國現行規章制度對軍人依法優先作出明確規定,個別領域工作人員執行不到位、不徹底,實屬不該。

事實上,軍人雖然享有依法優先的社會服務權利,但沒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不會要求優先服務的。去年12月20日,數十名軍人在北京西站候車時把座位讓給候車群眾,自己卻席地而坐,登車前還將身邊的垃圾收拾乾淨扔進垃圾桶,受到群眾和車站工作人員讚譽。某軍事院校曾做過專門調查,該學校持有軍人殘疾證件的學員有10多名,卻無一人在出行中使用證件免費乘車。而按照規定,他們完全可以憑證件免費乘坐市內交通工具。

軍隊不產生穀物,但產生安全。當窗外寒風凜冽,我們卻在享受萬家燈火的溫馨時刻時,請不要忘記抗洪一線的“最美睡姿”、火線救援中的“最美逆行”、風雪飄搖中的“孤獨守護”……

春運,承載著遊子對家的渴望,見證著國家發展的變遷,不僅是交通運輸與保障的“大考”,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大考”。這場人類最大的年度遷徙仍將繼續,更多的“綠色背影”也將閃現在你我身邊。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溫情故事”進入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