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影史Top 15最激烈的飆車場面,你猜《速度與激情》占幾個?

沒有什麼比追車場面更能抓人心了,精彩的追逐橋段甚至能讓人從椅子上跳起來。這一點,槍戰或武打都望塵莫及。如果做得好,追車環節還能讓電影成為經典。

一場追車戲是否夠勁爆,

其實由許多因素組成,比如類型(動作片、喜劇片)、用什麼牌子的車、攝影、剪輯等基本創意。

今天要為各位介紹影史上經典的15個追車場景。有些片段奠定了影片的地位。

No.15《諜影重重1》

The Bourne Identity(2001年)

“諜影重重”系列每一部都有追車場面,比如《諜影重重2》的莫斯科追車,《諜影重重3》的紐約追車,最近的《諜影重重5》的洛杉磯追車。但第一部的巴黎追車絕對堪稱經典,因為它顛覆了好萊塢的追車戲模式。伯恩沒有穿著賽車服,也沒有最新款的賽車加持,而是開著女友的舊Mini Cooper逃離,雖然這車一點都不酷炫,但他卻能在任何環境下穿梭。

想想他既能靠一支筆或者卷起來的雜誌來搏擊,又能開著一輛mini躲過巴黎警方,在狹窄的小巷和陡峭的樓梯上飛馳,絕對是名副其實變色龍。

No.14《真假員警》

The Seven-Ups(1973年)

這部電影是1971年的《法國販毒網》的續集,完全延續了第一部的“精氣神”(《法國販毒網》下文也會介紹)。從紐約後街到開闊的公路,導演、特技員和演員們再現了黃金追車場面,每一個鏡頭都如此驚心動魄。現在拍追車戲都需要批准了,還需要警方支援和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否則如此充滿魔力的橋段是無法在好萊塢複製了。

No.13《橫衝直撞鬥飛車》

Smokey and the Bandit(1977年)

電影名還被翻譯成《員警與卡車強盜》,又名《追追追》。這部96分鐘的電影就是一個超長的追車過程。它吸引了一大批觀眾,

成為了1977年繼《星球大戰》後第二高票房的電影,開創了全新的電影類型——追車喜劇。裡面有很多難忘的場景,最諷刺的莫過於劇中人物Pontiac跳過一座破橋。就這一個單一的鏡頭給了上世紀80年代經典電視劇《正義前鋒》靈感。而電影中的強盜則是1970年代人們焦慮的終極象徵。

No.12《火車大劫案》

Thunder Road(1958年)

羅伯特·米徹姆扮演一個朝鮮戰爭的老兵,為家族酒業工作。他會將白酒非法運送到南部,卻招來了美國財務部的注意。1950年代,往往是演員和車都待在攝影棚裡,用卷軸膠片機拍攝。但這部電影使用了鉻合金攝影技術,讓角色被光線所環繞。米徹姆的精疲力盡和對手堅定的決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激烈的追逐過程。

No.11《粉身碎骨》

Vanishing Point(1971年)

一個經典的橋段就能揭示1970年人們的心態。這部追車電影裡,主角科瓦斯基曾是賽車手、員警和特技演員,對他來說,逃跑不單單是逃脫警方追捕,也是在逃離自己。昆丁·塔倫迪諾也說這部電影是他拍《死亡證據》的靈感繆斯。一輛白色的道奇挑戰者車賓士在加利福尼亞的高速公路上,這個畫面讓人印象深刻。追車場面,車尾頂著車頭,道奇車被頂進了泥土裡,完成了戲劇最終點。這部電影不僅重新定義了追車戲,它還將追車戲轉化成了詩歌。

No.10《炮彈飛車》

The Cannonball Run(1981年)

這是一個瘋狂的、瘋狂的、瘋狂的、瘋狂的世界。這部電影是導演執導過的《橫衝直撞鬥飛車》的續集。就像前作一樣,全片95分鐘就是一場跨越整個國家的追逐電影。演員陣容非常強大,包括了成龍在內的眾多明星出演。這部電影作為賽車世界的一部真正藝術品脫穎而出。雖然它有點荒誕、滑稽,但仍然聚集了一眾非常出色的特技演員和編劇來共同完成。

No.9《威猛奇兵》

To Live and Die in LA(1985年)

1980年中期,導演威廉·弗萊德金有點江郎才盡,沒辦法回到《法國販毒網》、《驅魔人》的高度。之前一部作品《魔術師》和《星球大戰》一起上映,票房慘澹不說,還激怒了同性戀群體。而這一部《威猛奇兵》又讓導演回到了這一類電影的最高峰。簡單來說,這部電影就是翻新了他之前的經典原作。最高☆禁☆潮的戲當然就是追車戲。當年,導演只有600萬美金的預算,卻依靠全劇組工作人員共同創造了一個奇跡:整個追車戲都是在洛杉磯高速公路的對向車道上展開的。

No.8《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2015年)

《瘋狂麥克斯》系列創造了很多影史上的經典橋段。每一部電影都試圖超越前一部,而最新的第四部也不例外!等了30年,終於等到了這一部。導演喬治·米勒不是在拍追車,他拍得是“不對稱的戰爭”,最後的追車橋段是回到老巢,挑戰一切。在CGI大肆其道的年代,導演採用了老方法,大量看上去不可能實現的鏡頭在導演和攝像的完美配合下完成。“狂暴之路”論證了成功的兩點要素:一是觀眾總是有著很高的期待;二是創作者總有辦法來滿足觀眾。

No.7《義大利任務》

The Italian Job(1969年)

這部電影不僅讓男主邁克爾·凱恩成為了英國最酷的男士,還將Mini Cooper S變成了全民追逐的潮牌(ICON)。紅色、藍色、白色的車穿過都林的街道,證明任何一款車都能創造偉大的追逐。當然,看到那麼好的車被扔下了懸崖,愛車一族絕對是要心疼的。但這部電影所散發的冷靜調和著驚險和歡聲笑語,像是一杯雞尾酒。這不是Mini Cooper的商業廣告,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雖然被翻拍成了一部平庸之作(2003年《偷天換日》),依舊難忘的是它的追車場面。

No.6《亡命駕駛》

Drive(2011年)

導演最新的作品是《唯神能恕》和《霓虹惡魔》,觀眾評價分化兩極。有的人盛讚是天才之作,而有的人認為這是自命不凡的胡言亂語,而《亡命駕駛》則是21世紀最強硬而原始的藝術電影之一。許多追逐場面都源自於經典,包括一些搶劫的戲份,都是對1970年代經典電影的回憶。沒有過多玩特技和高速追擊,電影裡多的是智慧和耐心。電影裡有大段的停泊戲碼,等著警車巡邏再繼續前進。這就像是象棋比賽,導演很清楚該如何配置。

No.5《福祿雙霸天》

The Blues Brothers(1980年)

很難界定這部電影的類型,它到底是喜劇、犯罪、音樂或者是諷刺?無論它是哪種類型,它都是一部經典電影。前一分鐘,這兩兄弟還在唱著歌,組織老樂隊,下一分鐘他們就陰錯陽差地被員警和黑社會追捕。裡面有很多追車戲,比如大商店裡追車。但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最後,“離芝加哥只有106英里遠,我們有很多汽油,半包煙,一片漆黑,而我們帶著太陽鏡。”兩兄弟為了抵達芝加哥,都沒停過車。為什麼這段追逐讓人能記住?就在於它的滑稽。

No.4《瘋狂麥克斯2》

Mad Max 2:The Road Warrior(1981年)

剛已介紹過《瘋狂麥克斯4》,但越久遠的前作越值得說一說。《瘋狂麥克斯2》是人們最初喜歡這一系列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電影最後的一段追逐戲,最激烈也最殘酷的。導演為什麼那麼會拍攝追車場面?可能是當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學醫時看到過太多次的撞車事故所留下的“陰影”。撞車對人類身體的損害早已充分展現。

No.3《浪人》

Ronin(1998年)

電影劇本有著步步為營、人物豐滿、動作場面吸睛的特點,會讓你欲罷不能。電影裡的主角為了金錢而被人雇傭,而追車戲就有尼斯的搶劫,最精彩的是,在巴黎的隧道裡羅伯特·德尼祿和讓·雷諾追逐娜塔莎·麥克艾霍恩。整個追車場景拍得像一種藝術形式,唯一遺憾的就是這種呈現方式已經慢慢得被CGI技術所取代了。

No.2《警網鐵金剛》

Bullitt(1968年)

史蒂夫·麥奎因是最酷的男演員,這是毋庸置疑的。這部電影和《豪勇七蛟龍》、《大逃亡》、《摩天大樓失火記》、《聖保羅號炮艇》等眾多佳片,讓史蒂夫·麥奎因成為了好萊塢最偉大的偶像(ICON)之一。這部電影裡的追車場景發生在三藩市的Russian Hill地段,史蒂夫飾演的角色追著兩名殺手。駕駛車輛為1968福特挑戰者。在很多人的心中,這部電影裡的追車場面已經算影史頭號追逐場面,但在這份列表裡,排第一位的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No.1《法國販毒網》

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年)

《法國販毒網》文章裡早已多次提到這部電影,它不僅有最棒的追車場面,也是影史中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是1970年代拍攝的,那時候是好萊塢的黃金時期。導演對節奏、緊張感的把控,以及演員精彩的表演,絕對是這部電影出彩的重要原因。追車橋段裡,沒有全景,沒有風景,只有參與者的臉和他們的反應鏡頭。導演願意打破規則,在電影裡,任何人都可能是受害者。為什麼追車戲那麼令人震撼?因為它的拍攝完全是“遊擊隊”似的。主演曾撞到過一輛並非屬於攝製組的車,那輛車的主人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這種拍攝方法,很遺憾,現在已經無法再看到了。

好了,這15個影史上最經典的追車場面,是不是讓你很想去翻看這些電影呢?TOP3的追車場面絕對讓人燃。好可惜,大名鼎鼎的《速度與激情》系列居然一個追車場面都沒有入圍。還有一些經典的追車場面,這份片單裡並沒有提到,比如法國的《的士速遞》系列,周董的《頭文字D》等等。那你心目中最酷炫的追車場面是哪一個呢?

本文節選翻譯自Taste of Film,作者為Jack Books。

本文作者:辣媽影癡

-END-

No.12《火車大劫案》

Thunder Road(1958年)

羅伯特·米徹姆扮演一個朝鮮戰爭的老兵,為家族酒業工作。他會將白酒非法運送到南部,卻招來了美國財務部的注意。1950年代,往往是演員和車都待在攝影棚裡,用卷軸膠片機拍攝。但這部電影使用了鉻合金攝影技術,讓角色被光線所環繞。米徹姆的精疲力盡和對手堅定的決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激烈的追逐過程。

No.11《粉身碎骨》

Vanishing Point(1971年)

一個經典的橋段就能揭示1970年人們的心態。這部追車電影裡,主角科瓦斯基曾是賽車手、員警和特技演員,對他來說,逃跑不單單是逃脫警方追捕,也是在逃離自己。昆丁·塔倫迪諾也說這部電影是他拍《死亡證據》的靈感繆斯。一輛白色的道奇挑戰者車賓士在加利福尼亞的高速公路上,這個畫面讓人印象深刻。追車場面,車尾頂著車頭,道奇車被頂進了泥土裡,完成了戲劇最終點。這部電影不僅重新定義了追車戲,它還將追車戲轉化成了詩歌。

No.10《炮彈飛車》

The Cannonball Run(1981年)

這是一個瘋狂的、瘋狂的、瘋狂的、瘋狂的世界。這部電影是導演執導過的《橫衝直撞鬥飛車》的續集。就像前作一樣,全片95分鐘就是一場跨越整個國家的追逐電影。演員陣容非常強大,包括了成龍在內的眾多明星出演。這部電影作為賽車世界的一部真正藝術品脫穎而出。雖然它有點荒誕、滑稽,但仍然聚集了一眾非常出色的特技演員和編劇來共同完成。

No.9《威猛奇兵》

To Live and Die in LA(1985年)

1980年中期,導演威廉·弗萊德金有點江郎才盡,沒辦法回到《法國販毒網》、《驅魔人》的高度。之前一部作品《魔術師》和《星球大戰》一起上映,票房慘澹不說,還激怒了同性戀群體。而這一部《威猛奇兵》又讓導演回到了這一類電影的最高峰。簡單來說,這部電影就是翻新了他之前的經典原作。最高☆禁☆潮的戲當然就是追車戲。當年,導演只有600萬美金的預算,卻依靠全劇組工作人員共同創造了一個奇跡:整個追車戲都是在洛杉磯高速公路的對向車道上展開的。

No.8《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

Mad Max: Fury Road(2015年)

《瘋狂麥克斯》系列創造了很多影史上的經典橋段。每一部電影都試圖超越前一部,而最新的第四部也不例外!等了30年,終於等到了這一部。導演喬治·米勒不是在拍追車,他拍得是“不對稱的戰爭”,最後的追車橋段是回到老巢,挑戰一切。在CGI大肆其道的年代,導演採用了老方法,大量看上去不可能實現的鏡頭在導演和攝像的完美配合下完成。“狂暴之路”論證了成功的兩點要素:一是觀眾總是有著很高的期待;二是創作者總有辦法來滿足觀眾。

No.7《義大利任務》

The Italian Job(1969年)

這部電影不僅讓男主邁克爾·凱恩成為了英國最酷的男士,還將Mini Cooper S變成了全民追逐的潮牌(ICON)。紅色、藍色、白色的車穿過都林的街道,證明任何一款車都能創造偉大的追逐。當然,看到那麼好的車被扔下了懸崖,愛車一族絕對是要心疼的。但這部電影所散發的冷靜調和著驚險和歡聲笑語,像是一杯雞尾酒。這不是Mini Cooper的商業廣告,它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雖然被翻拍成了一部平庸之作(2003年《偷天換日》),依舊難忘的是它的追車場面。

No.6《亡命駕駛》

Drive(2011年)

導演最新的作品是《唯神能恕》和《霓虹惡魔》,觀眾評價分化兩極。有的人盛讚是天才之作,而有的人認為這是自命不凡的胡言亂語,而《亡命駕駛》則是21世紀最強硬而原始的藝術電影之一。許多追逐場面都源自於經典,包括一些搶劫的戲份,都是對1970年代經典電影的回憶。沒有過多玩特技和高速追擊,電影裡多的是智慧和耐心。電影裡有大段的停泊戲碼,等著警車巡邏再繼續前進。這就像是象棋比賽,導演很清楚該如何配置。

No.5《福祿雙霸天》

The Blues Brothers(1980年)

很難界定這部電影的類型,它到底是喜劇、犯罪、音樂或者是諷刺?無論它是哪種類型,它都是一部經典電影。前一分鐘,這兩兄弟還在唱著歌,組織老樂隊,下一分鐘他們就陰錯陽差地被員警和黑社會追捕。裡面有很多追車戲,比如大商店裡追車。但最為經典的莫過於最後,“離芝加哥只有106英里遠,我們有很多汽油,半包煙,一片漆黑,而我們帶著太陽鏡。”兩兄弟為了抵達芝加哥,都沒停過車。為什麼這段追逐讓人能記住?就在於它的滑稽。

No.4《瘋狂麥克斯2》

Mad Max 2:The Road Warrior(1981年)

剛已介紹過《瘋狂麥克斯4》,但越久遠的前作越值得說一說。《瘋狂麥克斯2》是人們最初喜歡這一系列的重要原因。時至今日,電影最後的一段追逐戲,最激烈也最殘酷的。導演為什麼那麼會拍攝追車場面?可能是當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學醫時看到過太多次的撞車事故所留下的“陰影”。撞車對人類身體的損害早已充分展現。

No.3《浪人》

Ronin(1998年)

電影劇本有著步步為營、人物豐滿、動作場面吸睛的特點,會讓你欲罷不能。電影裡的主角為了金錢而被人雇傭,而追車戲就有尼斯的搶劫,最精彩的是,在巴黎的隧道裡羅伯特·德尼祿和讓·雷諾追逐娜塔莎·麥克艾霍恩。整個追車場景拍得像一種藝術形式,唯一遺憾的就是這種呈現方式已經慢慢得被CGI技術所取代了。

No.2《警網鐵金剛》

Bullitt(1968年)

史蒂夫·麥奎因是最酷的男演員,這是毋庸置疑的。這部電影和《豪勇七蛟龍》、《大逃亡》、《摩天大樓失火記》、《聖保羅號炮艇》等眾多佳片,讓史蒂夫·麥奎因成為了好萊塢最偉大的偶像(ICON)之一。這部電影裡的追車場景發生在三藩市的Russian Hill地段,史蒂夫飾演的角色追著兩名殺手。駕駛車輛為1968福特挑戰者。在很多人的心中,這部電影裡的追車場面已經算影史頭號追逐場面,但在這份列表裡,排第一位的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No.1《法國販毒網》

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年)

《法國販毒網》文章裡早已多次提到這部電影,它不僅有最棒的追車場面,也是影史中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這部電影是1970年代拍攝的,那時候是好萊塢的黃金時期。導演對節奏、緊張感的把控,以及演員精彩的表演,絕對是這部電影出彩的重要原因。追車橋段裡,沒有全景,沒有風景,只有參與者的臉和他們的反應鏡頭。導演願意打破規則,在電影裡,任何人都可能是受害者。為什麼追車戲那麼令人震撼?因為它的拍攝完全是“遊擊隊”似的。主演曾撞到過一輛並非屬於攝製組的車,那輛車的主人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這種拍攝方法,很遺憾,現在已經無法再看到了。

好了,這15個影史上最經典的追車場面,是不是讓你很想去翻看這些電影呢?TOP3的追車場面絕對讓人燃。好可惜,大名鼎鼎的《速度與激情》系列居然一個追車場面都沒有入圍。還有一些經典的追車場面,這份片單裡並沒有提到,比如法國的《的士速遞》系列,周董的《頭文字D》等等。那你心目中最酷炫的追車場面是哪一個呢?

本文節選翻譯自Taste of Film,作者為Jack Books。

本文作者:辣媽影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