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季威海 康養福地 | 看專家建言如何讓養生餐飲更美味

專家建言“四季威海 康養福地”健康養生餐飲品質提升行動

養生餐飲如何烹出好滋味

1月12日,由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市旅遊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四季威海 康養福地”健康養生餐飲品質提升行動正式啟動。

提升行動將以“四季康養”為主線,通過開展“春之生、夏之長、秋之收、冬之藏”四大主題的養生菜品和養生宴研發活動,挖掘一批具有威海特色的養生菜品及健康養生主題宴會。

對此,山東旅遊職業學院教授、中國魯菜文化博物館館長趙建民,威海中醫院副院長解樂業,就威海市如何打響“四季威海 康養福地”品牌,從健康養生餐飲發展現狀、創新研髮菜品以及康養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見。

威海市星級賓館的大廚們利用本地食材製作出道道美味的健康養生菜。 本報記者 楊正 攝

做好威海菜

從健康養生開始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當前“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威海把康養產業發展融入城市發展全域的大背景下,

市旅發委適時推出“四季威海 康養福地”健康養生餐飲品質提升行動,在趙建民看來“非常及時”。

“康養產業涵蓋健康、養老、養生、旅遊等諸多業態,從養生餐飲入手,可助推和引領康養產業發展。”趙建民說,威海有著卓越的自然條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以及繁榮的社會經濟,為養生美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形成特色鮮明的康養美食文化,

並與獨特的海洋文化相得益彰,從全產業鏈角度看,發展康養產業前景良好。

“膠東菜是魯菜中的重要菜系,而威海菜在膠東飲食文化圈內風格鮮明,獨樹一幟。作為魯菜的發源地之一,威海菜講究原汁原味和清、鮮、脆、嫩的口味特點,有著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健康養生底蘊。”趙建民表示。

威海菜以其“原滋真味,純正海鮮;烹法自然,清鮮脆嫩;平和適中,

健康養生”的鮮明特點,成為魯菜中的精品。一代又一代威海人靠改革創新,打出了許多中式經典菜、本土美食菜和風味涼菜,在國內外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品牌。

健康養生菜是當前餐飲業界研發的熱點和亮點,而在趙建民看來,魯菜文化的靈魂就是飲食養生。威海做好魯菜,要從健康養生開始。

“此次提升行動,除了可增加威海本地康養產品的研發力度,推出一系列更健康、更安全、更符合現代人營養健康觀念的菜品,

同時還將培養起本地市民以及外地遊客的康養意識,拉動餐飲消費。”趙建民說,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養生備受關注,提升行動以百姓健康需求為主體,提高威海這座城市的全民健康意識和生活幸福指數。

“海鮮珍品+五穀雜糧”

吃出四季健康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對此,市中醫院副院長解樂業表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順應四季,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飲食,從而達到健康養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養生之道注重陰陽平衡,應四時,飲食寒熱要平衡。”解樂業說,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餐飲應根據季節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性味等進補,這是最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來,土生土長的威海人始終保持著一種原生態、清淡的飲食方式,他們採用最原始的烹飪方法,加工主食,湧現出了豆麵條、大棗餑餑、地瓜麵條、菜粑粑等經典美食,而這在當下更是成為養生佳品。刺參、鮑魚、牡蠣、海帶、扇貝、梭子蟹……威海廚師則用本地海產原料製作出了一批經典菜肴:蔥燒海參、油爆天鵝蛋、炸蠣黃、油燜大對蝦等菜品,挑動食者味蕾。

豐富的海鮮珍品和講究的五穀雜糧,再加上西洋參、無花果、花香菇、板栗、蘋果、大薑、大花生等特色食材,在解樂業看來,都是威海打造獨具特色養生餐飲的食材資源。其中海參、海帶、西洋參、無花果、大薑等還都是藥食同源的美味食材。

根據四季不同特點,推出創意養生菜品,趙建民以海鮮為例,建議說,根據四季海鮮不同生長期,春天可舉辦“桃花海鮮節”,夏季則以肥美的貝殼類海鮮為主,秋季是魚類以及螃蟹、對蝦等旺季,而冬天則是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的牡蠣的“天下”。“威海山海食材都具有季節性,打造養生菜要結合傳統中醫養生理念,根據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科學搭配。”趙建民說。

加強廚師專業培訓

普及康養理念

威海四季分明,是難得的康養福地。對此,趙建民和解樂業都建議,要打造健康養生威海菜,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提高理念傳播層次,以威海為出發點,打造出康養威海的“國際范兒”。

“威海文化底蘊深厚,比如可提煉昆崳山道家飲食精華,不僅要做表面文章,更要真正做內涵,形成飲食品牌,變成康養福地產品體系。”趙建民說,要充分利用威海本地食材資源和特色地域文化,準確把握發展康養旅遊的威海特色、產業與品牌,逐步建立起美食品牌發展體系、美食產業體系、康養美食規範化和健康營養標準化體系、康養美食烹飪隊伍和美食文化體系。

打造康養福地,菜品是最好的體驗載體。“威海本地餐飲行業要注重菜品的四季搭配組合,大廚們要深入挖掘本地食材的優勢特點,根據傳統養生飲食文化,回歸魯菜真正的烹飪文化來創新康養菜品,提升餐飲文化,以獨特個性向旅遊市場展示健康養生威海菜鮮明的印記。”趙建民說。

目前,多數廚師在食材運用和搭配程度上缺少積累和學習,對此,趙建民建議,在此次提升行動中,可以邀請飲食養生類專家對骨幹廚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學習中醫養生基礎理論、現代營養學和結合季節科學搭配等知識。

解樂業也表示,中醫認為,很多食物同樣是藥物,而很多藥物可以作為食物,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的療效。不同食材搭配會產生不同療效,進補也要講究科學,根據中醫“五行”“生、克”規律的學說,科學搭配食材。同時還要注意不能混淆“養生”和“治病”的概念,食療也要因人而異。

除了對專業人員培訓之外,兩位專家都強調,應在整個社會層面進行宣傳普及康養知識,讓這一概念真正紮根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此次提升行動中來,切身體驗和共用健康城市建設成果,品嘗到獨具威海印記的健康養生美食。

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對此,市中醫院副院長解樂業表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順應四季,就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飲食,從而達到健康養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養生之道注重陰陽平衡,應四時,飲食寒熱要平衡。”解樂業說,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餐飲應根據季節特點,並結合人的體質和食物性味等進補,這是最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來,土生土長的威海人始終保持著一種原生態、清淡的飲食方式,他們採用最原始的烹飪方法,加工主食,湧現出了豆麵條、大棗餑餑、地瓜麵條、菜粑粑等經典美食,而這在當下更是成為養生佳品。刺參、鮑魚、牡蠣、海帶、扇貝、梭子蟹……威海廚師則用本地海產原料製作出了一批經典菜肴:蔥燒海參、油爆天鵝蛋、炸蠣黃、油燜大對蝦等菜品,挑動食者味蕾。

豐富的海鮮珍品和講究的五穀雜糧,再加上西洋參、無花果、花香菇、板栗、蘋果、大薑、大花生等特色食材,在解樂業看來,都是威海打造獨具特色養生餐飲的食材資源。其中海參、海帶、西洋參、無花果、大薑等還都是藥食同源的美味食材。

根據四季不同特點,推出創意養生菜品,趙建民以海鮮為例,建議說,根據四季海鮮不同生長期,春天可舉辦“桃花海鮮節”,夏季則以肥美的貝殼類海鮮為主,秋季是魚類以及螃蟹、對蝦等旺季,而冬天則是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的牡蠣的“天下”。“威海山海食材都具有季節性,打造養生菜要結合傳統中醫養生理念,根據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科學搭配。”趙建民說。

加強廚師專業培訓

普及康養理念

威海四季分明,是難得的康養福地。對此,趙建民和解樂業都建議,要打造健康養生威海菜,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提高理念傳播層次,以威海為出發點,打造出康養威海的“國際范兒”。

“威海文化底蘊深厚,比如可提煉昆崳山道家飲食精華,不僅要做表面文章,更要真正做內涵,形成飲食品牌,變成康養福地產品體系。”趙建民說,要充分利用威海本地食材資源和特色地域文化,準確把握發展康養旅遊的威海特色、產業與品牌,逐步建立起美食品牌發展體系、美食產業體系、康養美食規範化和健康營養標準化體系、康養美食烹飪隊伍和美食文化體系。

打造康養福地,菜品是最好的體驗載體。“威海本地餐飲行業要注重菜品的四季搭配組合,大廚們要深入挖掘本地食材的優勢特點,根據傳統養生飲食文化,回歸魯菜真正的烹飪文化來創新康養菜品,提升餐飲文化,以獨特個性向旅遊市場展示健康養生威海菜鮮明的印記。”趙建民說。

目前,多數廚師在食材運用和搭配程度上缺少積累和學習,對此,趙建民建議,在此次提升行動中,可以邀請飲食養生類專家對骨幹廚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學習中醫養生基礎理論、現代營養學和結合季節科學搭配等知識。

解樂業也表示,中醫認為,很多食物同樣是藥物,而很多藥物可以作為食物,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的療效。不同食材搭配會產生不同療效,進補也要講究科學,根據中醫“五行”“生、克”規律的學說,科學搭配食材。同時還要注意不能混淆“養生”和“治病”的概念,食療也要因人而異。

除了對專業人員培訓之外,兩位專家都強調,應在整個社會層面進行宣傳普及康養知識,讓這一概念真正紮根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此次提升行動中來,切身體驗和共用健康城市建設成果,品嘗到獨具威海印記的健康養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