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傳佛教用香與藏傳佛教用香有什麼不同?

從佛教創教開始,佛教用香也應運而生,佛香的原料中多以名貴香藥為主要成分,

早期佛教以“旃檀、沉香、乳香、安息、龍腦、丁香”等為主要原料。隨著佛教的傳播,在不同的地域形成的佛教派別,受到文化、民俗、地方原始宗教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不僅佛教本身具有了地域特色,香品在用藥料範圍和配伍上也有了很大的差異。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用香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習俗。

漢傳佛教用香

從史料記載來看,早期的佛教用香受到技術的限制,基本是原始香材直接焚燒。大約西元200—900年前後,漢傳佛教用香不僅有了嚴格、成熟的配方,而且香的形式也出現根本的變化。從原始香料的焚燒,發展到開始使用“印香、篆香、濕香、香餅、香丸”等,而後開始出現線香、簽香,以及龍掛香(盤香)。明代以後線香、簽香、盤香敬佛,

已是一種多見的形式,這種形式一直延續到現在。

從香品的發展過程來看,無論是早期、中期、還是後期,形式的變化只是外在的,而根據不同的需求、按特定的配伍,以香藥制香卻是千年不變的根本,這是佛教修行用香的核心所在。總攬歷代香方,可見其常用香藥約百餘種,幾乎全部為植物類香藥,如黃熟香、箋香、芸香、茅香、零陵香、丁香、檀香、藿香、沉香、豆蔻等。

漢傳佛教用香十分注重用藥、配伍的嚴謹,還將中醫製藥、配伍的精華運用到制香中來,按君、臣、佐、輔進行配伍、炮製,其配料、和料、出香。最後還必須經過窖藏,沒有經過窖藏的香品不能成為真正的傳統香。除此之外,許多香品為了達到其應有的效果,還要擇時和香,如“靈虛香”、“七寶蓮花香”、“宣和禦制香”、“淨莊嚴香”等都有特定的和香時間要求。由於漢傳佛教用香的材料均來自天然植物、礦物,

因此也有“素香”的稱謂。

藏傳佛教用香

藏傳佛教用香得傳於漢地,但是由於地域和文化、飲食、環境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以及藏傳佛教特殊的需求等多方因素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藥、配伍、用香體系。

藏香用藥多數是取之於本地,

像藏紅花、雪蓮以及本地生長的甘松、白芷、紫蘇、川芎、丁香等香草,也有許多外來的名貴香料,如檀香、沉香等,添加穿山甲、龜甲等動物的成分也是藏香的一大特點,配藥中,會添加穿山甲、龜甲等動物成分,故而有了“葷香”的稱謂,而且真正的傳統藏香是用牛糞為填充料。藏傳佛教中還有一些香品,緣於信仰的表述,還要把金銀、珠寶玉石等磨成粉添加進香藥中,以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從而形成了適合於藏區以及藏傳佛教使用香品體系和文化體系。

以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從而形成了適合於藏區以及藏傳佛教使用香品體系和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