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迷茫後發現,想要的從未走遠:艾瑞澤5車主故事——蕪湖高健

大家還是記得那位元曾在網路上備受熱議的“最帥炒年糕小哥”嗎?

沒錯,本期“遇見·吾愛”系列車主故事蕪湖站的主人公,便是這位“顏值爆表”的年糕小哥——高健。

從高健2015年2月10號一夜之間躥紅網路開始,至今已時隔三年。一千多個晝夜的轉瞬即逝,帶走的是年少時的青澀與迷茫,而留下的都是經歷過沉澱後的故事。那麼,在這三年中,高健帶著“網紅”的標籤都經歷了哪些不同的際遇,在他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又因何與小艾不期而遇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走進高健的“後網紅”時代。

不曾經歷過迷茫的,還叫青春嗎?

正如大家所知,1994年生人的高健,是蕪湖繁昌人,在成為“最帥炒年糕小哥”的時候,他才24歲。現在,他已經不再去黃山西路出攤炒年糕了,而是在某步行街開了自己的小吃店。

雖然三年的時光並未在他的臉上留下什麼痕跡,遠遠看去依舊是那個帥氣的男孩子,但我們還是從與他的交流中感受到了成熟、專注的氣息。

比如說,在預約此次探訪的時間和行程的時候,高健所表現出的那種規劃感和條理性,有時都讓我這個工作了很多年的人自歎不如。

由於高健做的海鮮年糕屬於小吃一類的餐飲,所以每天的營業時間一般都是從中午開始的,

晚餐前後相對較忙,客流量大、生意好的時候,甚至要10點之後才可以關門。於是我們把時間約在了第二天的上午。高健說,如果我們不想睡懶覺的話,倒是可以等他買完菜、備好貨之後,開車過來接我們去店裡嘗嘗他的手藝。

於是,我們露出了恭敬不如從命的吃貨本質。早晨洗漱整理完畢,便開始等待高健的電話。雖然蕪湖沒有像杭州和上海一樣下那麼大的雪,

但是天氣依舊很冷。大概九點一刻,高健那輛紅色艾瑞澤5出現在我們酒店樓下,我們就趕緊拿了設備及隨身物品,直接鑽進了他溫暖的車裡。

一路上,高健的車開得並不是很快,但是很穩。聊了兩句才知道,雖然14年年末就拿了本,但也是從北京回來之後,

買了小艾才會經常開車出去。算來,小艾陪他走過的日子也已經有半年多了,但高健依舊保留著小艾原來的內飾模樣。而且,從清潔程度來看車內肯定是經過精心保養的,就連副駕駛的腳墊也很乾淨。如果高健不告訴我們他會每天開著小艾去備貨或者買菜,我們絲毫看不出,也聞不到有任何異味。他說,衛生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僅在店裡,就連車裡也要乾乾淨淨。

還沒來得及多聊幾句,就到了他的小吃店。為了不影響年糕店正常營業,我們的約訪也是分秒必爭,急匆匆的放下東西,便跟著高健進了廚房,邊看邊拍,邊聊邊吃。

在炒年糕的過程中,高健還一直跟我們分享他在店裡的日常和炒年糕的秘訣。

剛開始營業的那段時間,許多客人都是認著他的“臉”來的。這時他很自信的說,待到他們再次上門,就是認著他的“菜”了。慢慢地,雖然店裡的老顧客越來越多,認“臉”而來的新客慢慢減少,但店裡的生意卻穩步向好,讓他感到很安慰。也許,這和他的堅持有關吧。“外面不管來多少人排隊,我就堅持一份年糕要炒4分鐘,這樣口感才是最好的。如果急功近利的話一鍋同時炒幾份,口感就不好了”。就算外面的客戶有時候催得他直皺眉,但他依舊是忍著應著,堅持炒夠4分鐘。

他的這種習慣其實在最開始出攤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當時也只是想憑著骨子裡的吃貨本質,與對美食美味的追求,把年糕炒得好吃,別讓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自主創業”失敗得太慘而已。沒想到卻“無心插柳”意外走紅,成為別人眼中“最帥炒年糕小哥”。

說起那段往事,高健很誠懇又害羞的笑著說:“在走紅之後,出攤時客人就多起來了,而且還有不少女生大冷天大老遠地過來。講真,那段時間還是挺飄飄然的”。甚至當時安徽衛視一檔名為《超級演說家》人氣綜藝,也曾邀請他分享《年糕哥的生意經》。也正是因為這種“美好的錯覺”,讓他覺得:自己好歹也算個“小網紅”了,是不是能出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呢?

畢竟,傳統“成功學”思維模式的教育下,年僅24歲的高健也如很多人一樣,對所謂的“成功”,“名望”“聲譽”一類冠冕堂皇的詞充滿著好奇與欲望,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靠實力而不是靠臉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如何走向成功,年少迷茫的高健無從得知。也許,摸著石頭過河和不斷的試錯,才能讓他在這場青春的迷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他不知道這是不是最好的那個“機遇”,也不知道未來將要面對什麼,但是因為對迷茫本身的恐懼,讓他想要抓住這個“機遇”。於是,高健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決定離開安逸的家鄉,去北京試水。

網紅總會過氣,不如做真實的自己

2015年10月,高健帶著心中萌發出的那一點點“網紅夢”“明星夢”,選擇離開蕪湖,到北京發展。除了參加一些類似於《超級演說家》的節目,還試水做過模特。但網紅這種東西,大家知道的,總是層出不窮。且看國民老公思聰歐巴的女朋友更新頻率,就可知一般網紅的壽命有限,沒有真正本領的都紅不長。

高健其實內心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連嘗試都沒有過,又何談過氣?因此,他在剛到北京的那段時間,也曾盲目的跟隨所謂的“經紀人”的安排,配合舞臺效果做一些浮誇的表演,或者脫離自己的生活環境凹一些讓他自己覺得很怪的造型……雖然這一份青春的迷茫給了他機會,但也成了他的心結——本就不是天生的“戲精”,也不懂得其中要怎麼周旋,還處於“迷茫期”的他更不像其他網紅那樣目的性那麼強……所以,有些本已經談好的節目竟然陸續都上不了了。而高健也調侃著說,沒過多久,他也就從“網紅”變成了“過氣網紅”。

慢慢地,在經紀人的旁敲側擊之下,其實是他自己沒有按照“規則”走進這歡樂場。後期,也有一些節目向他拋出個橄欖枝,但部分邀約都被他拒絕了。“我總覺得我的性格不是很能融入和適應那樣的氛圍”,他不願意為了刻意博眼球而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這就意味著主動終止“網紅夢”的高健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來維持在帝都較高的生活支出,於是他先後嘗試了金融、傳媒等行業。忙碌的工作、帝都擁擠的人潮、被壓縮的個人空間以及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他留在這兒還有什麼意義嗎?現在做的事情與在蕪湖有什麼區別?未來到底在哪?

這些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敲擊著他的心,讓他無所適從。而那段日子裡,唯一能夠拯救他的地方就是廚房。當他把曾經的招牌“梭子蟹炒年糕”、“蔥爆魷魚”等蕪湖特色街頭小吃,以及自己最拿手的“花蛤、鴨血粉絲湯、三鮮煲”逐一從廚房端出來的時候,他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在帝都與蕪湖之間,在網紅與普通人之間,他更偏愛後者。Eason唱的那種“穩穩的幸福”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於是,高健於2017年5月的時候毅然決然的結束了“北漂”,回到蕪湖,決定整理好自己,坦然的面對過往和自己的選擇,並憑藉之前積累下來的餐飲經驗,及在帝都看到學到的新Idea以“年糕小哥”的身份重新開始,希望建立自己的連鎖店與品牌。

聽到這個,最高興的自然是家人與朋友們,僅是接風洗塵的飯,就連著吃了好幾天。飯桌上,高健把自己的打算與家人和朋友們分享,有的贊同他的決定,有的也在為他擔心。餐飲行業不是輕巧活兒,起早貪黑、買菜備貨,保證衛生的同時還得保證口味兒。在各自的爭論中,為了讓自己的二次創業起步階段不要那麼辛苦,高健覺得買輛車,但要兼顧顏值與實用性。畢竟比較自己還是個很有態度的年輕人,買車備貨也不能影響品味。

因此,身邊的朋友們給他介紹了幾款車做參考,而高健最後選擇了艾瑞澤5。除了以上兩個要求之外,讓他更加放心的是:奇瑞作為蕪湖的本地車企,售後什麼的應該很有保障。而且,他將近1.9米的身材坐進車裡,一點也不覺得局促。

提車當天,高健在4S店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去接小艾回家的年輕人,而且大多預定的也是紅色款。當他摸到新車的那一瞬間,覺得自己的人生仿佛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心想,大概是這就是年輕人內心的那種青春與騷動吧!

隨著第一位顧客的推門而入,打斷了我們和高健的暢聊,將思緒拉回到了剛剛開始得2018。今年春節過後,如果生意一直這麼好,高健也要盤算著開分店的事情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蕪湖人,他畢竟是最熟悉家鄉口味的。回頭再看看那些經歷,其實也都是為了這一刻實現夢想做準備。如果沒有年輕時犯的傻,沒有在北京積累的經驗,高健也不會這麼快在家鄉站住腳,並把精力投入到招牌產品與連鎖經營上面。

現在回想起那時的選擇,再看看現在的自己,高健覺得當時的自己還真的是應了中國合夥人裡面的那句話:Tooyoung toosimple,sometimesnaive!不過,現在的他再也不會為當時的決定而後悔,因為有所收穫。他反而覺得,那時的舉動才是一個年輕人在青春的迷茫中,應該有的衝動。沒有一些衝動的想法,沒做一些衝動的決定,那還是青春嗎?

幫著高健把碗筷收拾的廚房的最後一段時間,高健說的幾句話讓我們一行人覺得很贊:無論是外貌好的人,還是顏值高的車,總是能憑顏值博得第一好感,但是能都留住人心,還是要拼實力。最能讓人感到快樂的事,莫過於經過一番努力後,所有東西正慢慢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還沒來得及多聊幾句,就到了他的小吃店。為了不影響年糕店正常營業,我們的約訪也是分秒必爭,急匆匆的放下東西,便跟著高健進了廚房,邊看邊拍,邊聊邊吃。

在炒年糕的過程中,高健還一直跟我們分享他在店裡的日常和炒年糕的秘訣。

剛開始營業的那段時間,許多客人都是認著他的“臉”來的。這時他很自信的說,待到他們再次上門,就是認著他的“菜”了。慢慢地,雖然店裡的老顧客越來越多,認“臉”而來的新客慢慢減少,但店裡的生意卻穩步向好,讓他感到很安慰。也許,這和他的堅持有關吧。“外面不管來多少人排隊,我就堅持一份年糕要炒4分鐘,這樣口感才是最好的。如果急功近利的話一鍋同時炒幾份,口感就不好了”。就算外面的客戶有時候催得他直皺眉,但他依舊是忍著應著,堅持炒夠4分鐘。

他的這種習慣其實在最開始出攤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當時也只是想憑著骨子裡的吃貨本質,與對美食美味的追求,把年糕炒得好吃,別讓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自主創業”失敗得太慘而已。沒想到卻“無心插柳”意外走紅,成為別人眼中“最帥炒年糕小哥”。

說起那段往事,高健很誠懇又害羞的笑著說:“在走紅之後,出攤時客人就多起來了,而且還有不少女生大冷天大老遠地過來。講真,那段時間還是挺飄飄然的”。甚至當時安徽衛視一檔名為《超級演說家》人氣綜藝,也曾邀請他分享《年糕哥的生意經》。也正是因為這種“美好的錯覺”,讓他覺得:自己好歹也算個“小網紅”了,是不是能出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呢?

畢竟,傳統“成功學”思維模式的教育下,年僅24歲的高健也如很多人一樣,對所謂的“成功”,“名望”“聲譽”一類冠冕堂皇的詞充滿著好奇與欲望,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靠實力而不是靠臉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如何走向成功,年少迷茫的高健無從得知。也許,摸著石頭過河和不斷的試錯,才能讓他在這場青春的迷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他不知道這是不是最好的那個“機遇”,也不知道未來將要面對什麼,但是因為對迷茫本身的恐懼,讓他想要抓住這個“機遇”。於是,高健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決定離開安逸的家鄉,去北京試水。

網紅總會過氣,不如做真實的自己

2015年10月,高健帶著心中萌發出的那一點點“網紅夢”“明星夢”,選擇離開蕪湖,到北京發展。除了參加一些類似於《超級演說家》的節目,還試水做過模特。但網紅這種東西,大家知道的,總是層出不窮。且看國民老公思聰歐巴的女朋友更新頻率,就可知一般網紅的壽命有限,沒有真正本領的都紅不長。

高健其實內心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但連嘗試都沒有過,又何談過氣?因此,他在剛到北京的那段時間,也曾盲目的跟隨所謂的“經紀人”的安排,配合舞臺效果做一些浮誇的表演,或者脫離自己的生活環境凹一些讓他自己覺得很怪的造型……雖然這一份青春的迷茫給了他機會,但也成了他的心結——本就不是天生的“戲精”,也不懂得其中要怎麼周旋,還處於“迷茫期”的他更不像其他網紅那樣目的性那麼強……所以,有些本已經談好的節目竟然陸續都上不了了。而高健也調侃著說,沒過多久,他也就從“網紅”變成了“過氣網紅”。

慢慢地,在經紀人的旁敲側擊之下,其實是他自己沒有按照“規則”走進這歡樂場。後期,也有一些節目向他拋出個橄欖枝,但部分邀約都被他拒絕了。“我總覺得我的性格不是很能融入和適應那樣的氛圍”,他不願意為了刻意博眼球而做一些出格的事情。這就意味著主動終止“網紅夢”的高健需要一份穩定的收入來維持在帝都較高的生活支出,於是他先後嘗試了金融、傳媒等行業。忙碌的工作、帝都擁擠的人潮、被壓縮的個人空間以及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再一次陷入了迷茫:他留在這兒還有什麼意義嗎?現在做的事情與在蕪湖有什麼區別?未來到底在哪?

這些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敲擊著他的心,讓他無所適從。而那段日子裡,唯一能夠拯救他的地方就是廚房。當他把曾經的招牌“梭子蟹炒年糕”、“蔥爆魷魚”等蕪湖特色街頭小吃,以及自己最拿手的“花蛤、鴨血粉絲湯、三鮮煲”逐一從廚房端出來的時候,他找到了久違的快樂。在帝都與蕪湖之間,在網紅與普通人之間,他更偏愛後者。Eason唱的那種“穩穩的幸福”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於是,高健於2017年5月的時候毅然決然的結束了“北漂”,回到蕪湖,決定整理好自己,坦然的面對過往和自己的選擇,並憑藉之前積累下來的餐飲經驗,及在帝都看到學到的新Idea以“年糕小哥”的身份重新開始,希望建立自己的連鎖店與品牌。

聽到這個,最高興的自然是家人與朋友們,僅是接風洗塵的飯,就連著吃了好幾天。飯桌上,高健把自己的打算與家人和朋友們分享,有的贊同他的決定,有的也在為他擔心。餐飲行業不是輕巧活兒,起早貪黑、買菜備貨,保證衛生的同時還得保證口味兒。在各自的爭論中,為了讓自己的二次創業起步階段不要那麼辛苦,高健覺得買輛車,但要兼顧顏值與實用性。畢竟比較自己還是個很有態度的年輕人,買車備貨也不能影響品味。

因此,身邊的朋友們給他介紹了幾款車做參考,而高健最後選擇了艾瑞澤5。除了以上兩個要求之外,讓他更加放心的是:奇瑞作為蕪湖的本地車企,售後什麼的應該很有保障。而且,他將近1.9米的身材坐進車裡,一點也不覺得局促。

提車當天,高健在4S店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樣去接小艾回家的年輕人,而且大多預定的也是紅色款。當他摸到新車的那一瞬間,覺得自己的人生仿佛又是一個新的開始。他心想,大概是這就是年輕人內心的那種青春與騷動吧!

隨著第一位顧客的推門而入,打斷了我們和高健的暢聊,將思緒拉回到了剛剛開始得2018。今年春節過後,如果生意一直這麼好,高健也要盤算著開分店的事情了。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蕪湖人,他畢竟是最熟悉家鄉口味的。回頭再看看那些經歷,其實也都是為了這一刻實現夢想做準備。如果沒有年輕時犯的傻,沒有在北京積累的經驗,高健也不會這麼快在家鄉站住腳,並把精力投入到招牌產品與連鎖經營上面。

現在回想起那時的選擇,再看看現在的自己,高健覺得當時的自己還真的是應了中國合夥人裡面的那句話:Tooyoung toosimple,sometimesnaive!不過,現在的他再也不會為當時的決定而後悔,因為有所收穫。他反而覺得,那時的舉動才是一個年輕人在青春的迷茫中,應該有的衝動。沒有一些衝動的想法,沒做一些衝動的決定,那還是青春嗎?

幫著高健把碗筷收拾的廚房的最後一段時間,高健說的幾句話讓我們一行人覺得很贊:無論是外貌好的人,還是顏值高的車,總是能憑顏值博得第一好感,但是能都留住人心,還是要拼實力。最能讓人感到快樂的事,莫過於經過一番努力後,所有東西正慢慢變成你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