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阻止中國企業!繼特朗普後,德國竟也要動手了,商務部這樣回應……

前有美國,後有德國,

中國企業越強大,西方國家就越想打擊!

然而,使用貿易保護這種不高明的手段,

不僅阻擋不了中國企業前進的腳步,

反倒因為封閉自固,“自損三千”!

(一)

據環球時報報導,

歐洲多家媒體表示,德國已和法國、義大利聯合起草了一份法律草案提交歐盟,以加強對外資並購行為的審查和控制。

這還沒完,德國經濟國務委員也直言不諱地表示,要“有效遏制中方的收購熱潮”。

你沒看錯,這其實就是一個主要針對中國企業,並企圖將它們排斥在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至於理由,則一點也不新鮮,德國害怕自己的科技和專業知識,被中國企業“拿走”了!

對此,在今天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給出了回應:

中方注意到近期德國經濟部官員有關的表態,也注意到歐洲一些國家出現的保護主義的逆流。

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並購是企業自主的市場行為,這為歐洲帶來了資本、就業崗位和通向亞洲市場的管道,是互利共贏的。

第一,中德雙向投資保持了穩定和更趨均衡的發展。

第二,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並購是企業自主的市場行為,

為歐洲帶來了資本、就業崗位和通向亞洲市場的管道,是互利共贏的。

第三,中歐經濟的互補性強,雙向投資潛力巨大,合作共贏仍然是雙方經貿關係發展的大方向。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圖片來源於中國新聞網)

你看,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並購,明明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

偏偏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用臆想出來的恐懼,來試圖阻止。

美的收購庫卡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美的試圖通過收購成為庫卡第一大股東時,德國、歐盟政界都跳出來反對,

給出的理由,無外乎是害怕庫卡的核心技術被美的掌握了,又或是解雇了高工資的德國人,

而為了對抗美的收購,德國政府甚至還多此一舉的邀請西門子公司和瑞典abb參與競標。

只是,在商言商,

一來,美的給的錢比別家企業多得多,

二來,中國是最大的機器人經濟國,庫卡可以借助美的的管道打通中國市場,

所以,人家股東挑來挑去依舊中意美的,

無奈之下,庫卡集團理事會同監事會一道向公司股東做出向中國家電巨頭美的出售其股份的建議,這才促成了交易!

如今,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德國官員的擔憂應驗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美的始終踐行著自己當初的承諾,讓庫卡依舊維持著現有的工廠規模、員工人數,並且管理層保持獨立管理。

不僅如此,2017年庫卡在中國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位居前三,

公司主席兼CEO提爾·羅伊特更信心滿滿地表示要拿下中國市場的第一名。

看到了吧,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更可笑的是,2017年,中國對德國直接投資僅為22.7億美元,

按照德國聯邦銀行的統計,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存量還不足德國吸收外資存量的1%,

這樣的體量,竟讓德國政界誠惶誠恐,

難道中國企業都是“間諜”,完全奔著技術去的?!

再說,德國企業又不是傻子,即使我們願意,人家自己就不會賣,又何須政府出面。

反倒是,一些陷入困境的企業,借助中國資本和市場的相對優勢,重新煥發了生機,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德國的有些官員竟默契地選擇了看不見……

(二)

德國尚且如此,美國更甚!

就在前天,一個噩耗再次砸向華為,

美國第一大運營商Verizon,宣佈撤回銷售華為Mate 10 Pro的計畫!

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就在前不久,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也取消了銷售華為手機 !

而這兩起違約事件的幕後使者正是美國政府,

因為特朗普覺得,華為手機的進入會給美國的安全帶來了威脅……

多麼匪夷所思的理由,但恰恰在現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在華為之前,阿裡同樣中招了。

北京時間2018年1月4日,馬雲耗時一年,三次提交申請,斥資83億收購美國大型匯款公司MoneyGram,宣告失敗!

這樁板上釘釘的生意,同樣被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攪黃了。

不僅如此,新年伊始,特朗普還祭出十五年未見大“殺器”:

經特朗普批准,美國將動用塵封已久的單邊主義貿易救濟工具“201條款”,對進口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加征“保障性關稅”;

在未來3年,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徵收稅率最高達50%的關稅;

在未來4年,美國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徵收稅率最高達30%的關稅。

此舉表面上針對亞洲,實際上還是沖著中國射出的一支冷箭。

連《金融時報》都坦白了,特朗普這些舉措旨在打擊中國,實現他對美國“鏽帶”(rust belt)選民做出的保護主義承諾。

(三)

針對美國的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今年的達沃斯上曾犀利地給出批判:

“我們認為關起門來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不會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保護主義不是一個合適的答案。”

“世界還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這很危險。”

沒想到,一轉身,德國竟也沖著中國來了這麼一出!

這一刻,我們感到了心疼,

中國企業的海外征程竟會如此的坎坷,

明明是自由的市場行為,卻屢屢被有些國家刻意曲解,暗中使小動作!

這一刻,我們卻又感到了自豪,

哪怕西方國家再怎麼對我們搞商業排斥,

中國卻依然抱著大國心態,扛起了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旗。

同樣是在今年的達沃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代表中國向全世界宣示:

我們要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

因為,一味的封閉自固,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的衝擊,卻也隔絕了陽光與空氣的溫潤,

這種環境下培養出的企業,必將如“溫室裡的花朵”般弱不禁風,

而真正能夠占到世界舞臺中央的,只會是那些身經百戰、技術過硬的企業,

中國企業必將當自強!

看到了吧,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更可笑的是,2017年,中國對德國直接投資僅為22.7億美元,

按照德國聯邦銀行的統計,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存量還不足德國吸收外資存量的1%,

這樣的體量,竟讓德國政界誠惶誠恐,

難道中國企業都是“間諜”,完全奔著技術去的?!

再說,德國企業又不是傻子,即使我們願意,人家自己就不會賣,又何須政府出面。

反倒是,一些陷入困境的企業,借助中國資本和市場的相對優勢,重新煥發了生機,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德國的有些官員竟默契地選擇了看不見……

(二)

德國尚且如此,美國更甚!

就在前天,一個噩耗再次砸向華為,

美國第一大運營商Verizon,宣佈撤回銷售華為Mate 10 Pro的計畫!

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就在前不久,美國第二大運營商AT&T也取消了銷售華為手機 !

而這兩起違約事件的幕後使者正是美國政府,

因為特朗普覺得,華為手機的進入會給美國的安全帶來了威脅……

多麼匪夷所思的理由,但恰恰在現實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在華為之前,阿裡同樣中招了。

北京時間2018年1月4日,馬雲耗時一年,三次提交申請,斥資83億收購美國大型匯款公司MoneyGram,宣告失敗!

這樁板上釘釘的生意,同樣被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攪黃了。

不僅如此,新年伊始,特朗普還祭出十五年未見大“殺器”:

經特朗普批准,美國將動用塵封已久的單邊主義貿易救濟工具“201條款”,對進口洗衣機和光伏產品加征“保障性關稅”;

在未來3年,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徵收稅率最高達50%的關稅;

在未來4年,美國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徵收稅率最高達30%的關稅。

此舉表面上針對亞洲,實際上還是沖著中國射出的一支冷箭。

連《金融時報》都坦白了,特朗普這些舉措旨在打擊中國,實現他對美國“鏽帶”(rust belt)選民做出的保護主義承諾。

(三)

針對美國的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今年的達沃斯上曾犀利地給出批判:

“我們認為關起門來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不會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保護主義不是一個合適的答案。”

“世界還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這很危險。”

沒想到,一轉身,德國竟也沖著中國來了這麼一出!

這一刻,我們感到了心疼,

中國企業的海外征程竟會如此的坎坷,

明明是自由的市場行為,卻屢屢被有些國家刻意曲解,暗中使小動作!

這一刻,我們卻又感到了自豪,

哪怕西方國家再怎麼對我們搞商業排斥,

中國卻依然抱著大國心態,扛起了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旗。

同樣是在今年的達沃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代表中國向全世界宣示:

我們要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

因為,一味的封閉自固,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的衝擊,卻也隔絕了陽光與空氣的溫潤,

這種環境下培養出的企業,必將如“溫室裡的花朵”般弱不禁風,

而真正能夠占到世界舞臺中央的,只會是那些身經百戰、技術過硬的企業,

中國企業必將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