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0幅張大千作品亮相西安 系張伯駒當年“抄底”購得

溥心畬繪製的扇面

“以館藏書畫作品而論,吉林省博物院絕對能進全國前五。

”3月14日,該院前來西安參與“南張北溥”書畫特展布展工作的助理館員張磊告訴採訪本次展覽的陝西記者。作為2012年亮相長春的陝曆博館藏銅鏡展的交換展,吉林方面特地選擇書畫這一看家藏品來回饋陝西。

“南張北溥”指的是張大千和溥心畬(yú)這兩位在上世紀三十、四十年代的中國畫壇珠聯璧合,南北齊名的畫家。二人均擅長山水畫,都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汲取養分,

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從而名載于中國繪畫史之中。

張大千和溥心畬的作品,也是吉林博物院最為重要的藏品之一。能拿出80件作品(兩人各40件)來到西安,並免費展出至4月24日,對於陝西的藝術愛好者而言,堪稱一大幸事。

據張磊介紹,吉林博物院能收藏大量的書畫作品,和兩個人有很大的關係。一位是末代皇帝溥儀,是他將許多清廷的舊藏,帶到了東北,

帶到偽滿洲國的首都長春。另一位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1962年被打成右派的他,在陳毅的干預下來到新成立的吉林省博物館擔任副館長,從事文物收集和鑒定工作。而張大千和溥心畬的作品,便是經過他親自審定後入藏博物館的。

張大千的作品,一直是藝術品市場上的翹楚,去年一幅他晚年繪製的《晚山圖》便被拍出了1322.5萬的高價。不過在張伯駒入職吉林省博物館的年代,

因為隨國民黨前往臺灣的緣故,張大千的作品甚至成為了革命青年們大肆批鬥的靶子。張大千的畫作水準很高,但價格卻非常低,這也給識貨的張伯駒提供了“抄底”的機會。記者 敬澤昊

張大千1944年繪製的松溪覓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