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名單出爐 四川三地上榜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李淼)近日,農業部公佈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名單(第一批),

四川、湖北等18個省區市共33個示範區上榜。其中,四川有3地上榜,分別是:

隆昌市隆農匯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5632畝)

邛崍市稻漁源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4000畝)

江油市貫福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2800)

A、3年全國建100個國家級示範區,

將獲傾斜支持

稻漁綜合種養是2000年以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稻田養殖技術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種植和養殖相互促進,在保證水稻不減產的前提下,能顯著增加稻田綜合效益。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在政策推動和技術研發示範帶動上開展了大量工作,各地也積極開展了大量實踐探索,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和技術都有了很大發展。

2017年,農業部下發關於組織開展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從2017年開始,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我部將在全國稻漁綜合種養重點地區,創建100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

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創建工作由農業部和各省級漁業主管部門共同負責,以稻漁綜合種養大縣為重點,同時,創建工作將以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或家庭農場等為主體,

引導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示範、節能減排、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等專案向此項工作傾斜。

根據要求,申報國家級示範區的單位除達到《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創建標準》外,還要做到“有創建目標、有工作經費、有技術團隊、有核心示範區、有技術模式”,創建階段在經營和效益方面要有明確創建目標,

要有專門工作經費投入,要建設或與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建立合作關係穩定的專門技術團隊,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區的示範區要分別建立不低於500畝和300畝的核心示範區,要有適合示範區的典型技術模式。

創建後,示範區將獲得哪些支持?漁業主管部門應積極爭取當地人民政府及發改、財政等部門對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支援,將此項內容納入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迴圈農業專案、扶貧開發等政策支持範圍,

積極採用信貸擔保、貼息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和撬動民間資本、金融資本支援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的建設。各級漁業主管部門還要積極協助推進示範區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漁業體系有效對接,促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發展。

B、謀變魚米之鄉,四川3年將新增1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

四川是稻田養魚傳統大省,2017年面積超過460萬畝,穩居全國第1位,水產品產量達到35.09萬噸,漁業產值54.04億元,促農人均增收5.8元。

四川省農業廳水產局負責人介紹,作為2000年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稻田養殖模式,稻漁綜合種養“穩糧增收、漁稻互促、綠色生態”特徵突出,“減少農藥使用68%左右,減少化肥使用50%左右,顯著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品質安全。”2011年,四川被列入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到2016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達120萬畝,產量達12萬噸,漁業產值達30億元。

四川現有1000多萬畝宜漁稻田資源,“如完全利用,每年提供優質稻穀750萬噸,優質水產品150萬噸,按平均每畝增加2000元收益算,年可助農增收300億元。”四川省農業廳水產局負責人說,稻田裡肩負著補缺口、助增收、謀轉型、護生態多重任務。

2017年8月,四川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會上,一個發展“小目標”被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00萬畝,總面積達220萬畝。

四川將切實把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個潛力產業、富民產業整體謀劃,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冬水田、低窪田和低產田,積極綜合利用高標準農田,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化基地,堅持綠色發展和三產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依託稻漁綜合種養的農業主題公園、休閒漁莊和專業村。將從規劃佈局、政策支持、示範引領、指導服務、品牌培育、宣傳引導等方面著力,加快推進,同時納入國家“五區三園”和全省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建設範圍,到2020年分別創建省級、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100個、5個,並在稻漁生態系統改善、種養全程機械化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實用成果。

四川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我省將扶持和引導有實力的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打造優質大米、水產品品牌,到2020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三品一標”產品50個,打造省級知名品牌10個以上,爭取更多優質稻漁品牌納入全省推介目錄。

B、謀變魚米之鄉,四川3年將新增1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

四川是稻田養魚傳統大省,2017年面積超過460萬畝,穩居全國第1位,水產品產量達到35.09萬噸,漁業產值54.04億元,促農人均增收5.8元。

四川省農業廳水產局負責人介紹,作為2000年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稻田養殖模式,稻漁綜合種養“穩糧增收、漁稻互促、綠色生態”特徵突出,“減少農藥使用68%左右,減少化肥使用50%左右,顯著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品質安全。”2011年,四川被列入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到2016年,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達120萬畝,產量達12萬噸,漁業產值達30億元。

四川現有1000多萬畝宜漁稻田資源,“如完全利用,每年提供優質稻穀750萬噸,優質水產品150萬噸,按平均每畝增加2000元收益算,年可助農增收300億元。”四川省農業廳水產局負責人說,稻田裡肩負著補缺口、助增收、謀轉型、護生態多重任務。

2017年8月,四川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會上,一個發展“小目標”被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00萬畝,總面積達220萬畝。

四川將切實把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個潛力產業、富民產業整體謀劃,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冬水田、低窪田和低產田,積極綜合利用高標準農田,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化基地,堅持綠色發展和三產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依託稻漁綜合種養的農業主題公園、休閒漁莊和專業村。將從規劃佈局、政策支持、示範引領、指導服務、品牌培育、宣傳引導等方面著力,加快推進,同時納入國家“五區三園”和全省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建設範圍,到2020年分別創建省級、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100個、5個,並在稻漁生態系統改善、種養全程機械化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實用成果。

四川省水產局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我省將扶持和引導有實力的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打造優質大米、水產品品牌,到2020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三品一標”產品50個,打造省級知名品牌10個以上,爭取更多優質稻漁品牌納入全省推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