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各地樓市報告:重慶、成都、武漢成交量位居前三

明星二線城市成為2017年樓市成交量貢獻的主力軍。

1月30日,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樓市50強城市排行榜》顯示,全國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重慶、成都和武漢,成交量分別為2647萬平方米、2035萬平方米和1826萬平方米。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類似武漢等城市,城區規模擴張很厲害,伴隨著動拆遷和新房建造,所以供應端積極放量容易帶來交易的活躍。另外,對於此類市場來說,潛在的購房需求還很大。”

“對於一線城市來講,

比如常住人口達到2000多萬的上海和北京,由於政府嚴控人口總量,城市房地產發展階段步入了成熟期,土地新增供應有限,因此新房交易量並不突出。”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補充稱。

成交量:“房價四小龍”均下滑 三、四線城市增幅居前

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增幅排名看,

位居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湖州、三亞和柳州,增幅分別為135%、96%和55%。主要原因包括有利的金融環境;“去庫存”政策和棚改貨幣化政策,樓市調控政策相對寬鬆;城市的地緣優勢等。

例如,成交量增幅最高的湖州在2017年加強土地調控促“去庫存”,靈活供地,並且湖州屬於城市群城市,距離杭州和上海較近,房價只有杭州的四成,享受到一定的外溢效應,承接了周邊大都市的產業和人口。

而三亞風景優美、環境宜人,吸引了眾多度假和養老的購房需求。

此外,三、四線城市中鹽城、清遠、汕頭、台州、溫州等城市也實現了成交量的增長,省會城市中徐州、昆明、瀋陽等城市的成交量也實現增長。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四線熱點城市成交量激增的時候,北京、合肥和上海的成交量大幅下滑,降幅分別為61%、56%和54%。這幾個城市此前均為樓市火熱的熱點城市,

但2017年樓市調控政策很嚴厲,預售證發放和新房價格都受到政府管控,推盤量較小,成交量大幅下滑,在近十年中都是低位。

其中,2016年熱點城市中被稱為“房價四小龍”的合肥、南京、蘇州、廈門成交量均處於下滑態勢,其中,廈門的成交量太小,已經不再50強城市排名中。

成交價:一線城市居高不下 惠州、海口和常州上漲最多

而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價排名來看,位居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和北京,成交均價分別為每平方米5.7萬元、4.8萬元和4.4萬元。

排名比較出人意外的是廣州,同為一線城市,住房均價為每平方米1.7萬元,不及其他三個一線城市成交均價的一半,排名全國第10,從房價來看有點失了一線城市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北、上、深之後的三亞成交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2.6萬元,排名僅次於一線城市,居於前列。

此外,高房價城市還包括杭州、南京、蘇州、寧波、東莞、廣州、溫州和天津,房價均價在每平方米1.5-3萬區間內。

而對於房價漲幅來講,成交均價漲幅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惠州、海口和常州,漲幅分別為54%、50%和49%。此外,西安和清遠的成交均價漲幅也超過40%。

賴勤分析稱,此類城市上漲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有樓市政策相對寬鬆、溢出效應明顯,去化週期短等。最明顯的就是漲幅最高的惠州,惠州毗鄰深圳,溢出效應明顯,且政策寬鬆,吸引了較多投資客。(徐倩)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用戶端——四川發佈。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北、上、深之後的三亞成交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2.6萬元,排名僅次於一線城市,居於前列。

此外,高房價城市還包括杭州、南京、蘇州、寧波、東莞、廣州、溫州和天津,房價均價在每平方米1.5-3萬區間內。

而對於房價漲幅來講,成交均價漲幅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惠州、海口和常州,漲幅分別為54%、50%和49%。此外,西安和清遠的成交均價漲幅也超過40%。

賴勤分析稱,此類城市上漲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有樓市政策相對寬鬆、溢出效應明顯,去化週期短等。最明顯的就是漲幅最高的惠州,惠州毗鄰深圳,溢出效應明顯,且政策寬鬆,吸引了較多投資客。(徐倩)

想獲取更多政務新聞及服務資訊,請下載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政務用戶端——四川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