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太宗發明的一種職業,成為女子噩夢,但現在很多人搶著做

在中國古代,便有著各種各樣的職業,像皇帝便是一種高危職業。千百年過去,有些職業已經消失,有些職業則經過演變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像唐太宗李世民發明的一種職業,

在當時是女子的噩夢,但現在卻很多人搶著做。

這一職業,便是藝妓。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發展最為繁榮燦爛的時期,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期間,更是達到了巔峰。唐太宗是一位藝術高手,他知曉音律,喜愛歌舞,而且精通多種樂器,

因此藝妓這一職業,應運而生。

藝妓的前身為伶人,也叫優伶,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出現,但沒有形成專門的制度,只存在於極少數皇室中,雖少有卻地位極低,主要工作是為主人和賓客彈琴吹簫、唱歌跳舞。到唐太宗時期,藝妓正式成為社會性的職業。

藝妓的從業人員最開始是具有音樂舞蹈方面天賦的宮女,為了管理培訓藝妓,唐太宗設立了教坊,由宦官執掌,到明朝的時候,教坊被更名為教司坊,這個時候,不止王室皇家,達官貴族以及民間富商們,也都十分享受這種歌舞表演,對藝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但是,宮中宮女人數有限,為了滿足需求,朝廷便將在戰爭中抓獲的俘虜的妻女或者是被治罪的官員的妻女送去當藝妓,

這些女子大多都受過良好教育,才貌雙全,因此學起歌舞來很有效果,但身份地位的連番轉變,也讓這些女子受盡折磨,苦不堪言。

此外,這個時候的藝妓,已經不再是剛開始時單純的歌者跟舞者了,在表演期間若是被哪位有權有錢之人看中了,

很有可能就成了他的囊中之物。自古以來,藝妓跟妓☆禁☆女就有著本質區別,只賣藝不賣身,但她們地位低下,所以一旦碰上這種情況,毫無辦法,即便不願意也只能認命。

現在,教司坊沒有了,藝妓這一稱呼也沒有了,但多了演員這一職業,可以說是藝妓的演變延續,

因為好掙錢而相當受歡迎,很多人都搶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