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誇克流覽器入選豌豆莢設計獎,羽量級成移動互聯網主流?

日前,Twitter推出了羽量級應用“Twitter Lite”,主要面向全球移動網路體驗欠佳地區使用者。除了Twitter,越來越多的羽量級應用形態在出現。比如Facebook 2015年就推出了精簡版應用“Facebook Lite”,再比如Youtube近日在印度推出了羽量級Android應用“YouTube Go”。

TwitterLite

豌豆莢設計獎成為優質App風向標

豌豆莢是中國應用分發市場的一股清流,它從2011年開始每週通過豌豆莢設計獎推薦一款安卓應用,目的是發現“優秀的安卓應用設計”,至今已推薦282期。豌豆莢設計獎不接受商業合作,也不關注商業模式、產品戰略、團隊背景等周邊元素影響,

只從產品設計和使用者體驗出發評選,只關注設計、功能、內容、創新四個維度,在評選上也不迷信名人推薦這樣的權威,而是通過自主報名和團隊發現候選App,之後團隊再從用戶和專業角度對幾十款候選App進行評選,並且採取一票否決制。

豌豆莢設計獎

豌豆莢設計獎也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安卓App設計的風向標——畢竟它反映的是使用者眼下最需要什麼,什麼是最好的App。側滑功能表、Holo風格、Material Design……諸多產品設計趨勢上的變化都在這個獎項上得到了呈現。在誇克流覽器獲得豌豆莢設計獎之前,也有流覽器獲得這個殊榮——Chrome流覽器,獲獎主題是“一款流覽器該有的樣子”,那還是2012年時候的第75期。現在還有流覽器能夠拿到這個獎項出人意料,

畢竟移動互聯網時代,流覽器已是競爭充分、趨於成熟的“老”市場,創新非常難,新產品突圍難。事實上,最近好幾個朋友向我推薦這款流覽器,誇克流覽器的反常態“走紅”也說明當下這種羽量級正在被這個行業所肯定。

誇克流覽器榮獲豌豆莢設計獎

為什麼羽量級設計會成為趨勢?

羽量級App目的各有不同。

誇克流覽器

以誇克流覽器為例,它的最大特點是極簡設計,不僅僅是視覺UI上的極簡,還是在功能規劃上的極簡。它專注於流覽器本身,不越俎代庖去做類似於新聞訂閱、網址導航、社區等內容,

也不做外掛程式市場這樣的加法。在現在一切工具都在“內容化”的今天,專注於“只”做好一款工具的App已經越來越少,正如中國產品大神張小龍所言——其實只做好一款工具是最難的。

誇克流覽器做減法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功能,專注於流覽器本身,在國產流覽器日益臃腫的今天難能可貴——Chrome和Safari也很專注,但卻不夠當地語系化。在“流覽”這件事情上,誇克流覽器做到極致,比如極簡式的閱讀介面,支援智慧拼頁、無圖模式和螢幕自我調整,二合一工具列適配單手操作,書簽多設備同步。在流覽過程中沒有任何資訊干擾,同時還過濾掉垃圾廣告,給用戶沉浸式體驗。

豌豆莢設計獎對誇克流覽器的評價是這樣的:

“告別資訊焦慮,用它更輕快地流覽網頁,這個世界上,有喜歡複雜華麗的人,也有人會因此而感到焦慮。特別是資訊爆炸的網路,各種廣告、無用資訊衝擊著你的雙眼,怎麼樣才能專心上網?你需要一個乾淨的流覽器。”

羽量級的誇克流覽器是一個純粹、乾淨的流覽器。設立六年來,豌豆莢設計獎對App設計的標準和洞察一直都很堅持。我們來看之前,還有輕芒、即刻、潮汐等App其實同樣有著羽量級的影子。這一次頒獎給誇克流覽器再次表明其對“純粹、乾淨、極簡”的羽量級設計趨勢的洞見。隨著內容生產門檻的降低和傳播路徑的縮短,資訊爆炸、內容氾濫。互聯網資訊的消費就像一線城市生活一樣快節奏。同時,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就會陷入選擇困難症的焦慮。總之,使用者的焦慮意味著更需要“純粹、簡單”的東西。正是因為此,做減法、專注於一個點做到極致的羽量級的App會越來越受用戶青睞。

痛點理論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需要升級

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痛點理論是被公認有效的產品方法論——在使用者使用產品或服務時,最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就是痛點,每一個痛點都可能成就一款產品。因此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同App都是發現了明顯的用戶需求並且滿足它,這些需求就是所謂的用戶“痛點”。從最初普及的資訊、流覽器、IM、天氣、安全、地圖等工具類App,再到之後普及的電商、搜索、視頻等平臺類App,還有之後出現的打車、外賣等生活服務App,它們都是滿足了某一些痛點需求。

然而從羽量級App的興起可以看到,痛點理論在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之後或許要升級了。因為現在移動互聯網該有的App基本都有了,2016年興起的內容創業是在向App裡面填充內容變得更重要。到了下半場App走向成熟,比如流覽器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了,用戶剛需已經被滿足。下半場App的機會在於從細微處去尋找被滿足得不夠好的需求,用工匠精神打磨App來滿足這些需求。

上半場是將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滿足,下半場是將已經被滿足的需求滿足得更好,用戶的消費也正升級。現在更有效的產品方法論恐怕就是要追求更好的體驗,要用工匠精神精雕細琢。當然,高頻、剛需這些基本點依然很重要。

誇克流覽器之所以能在古老的流覽器市場脫穎而出,一個關鍵就是它從細微處打磨,分析用戶需求進行設計的取捨。比如它將標籤圖示的棱角從直角換成圓角,因為調研後發現使用者在視覺上更願意接受圓潤的事物和圖示;再比如將搜索欄移動到底部開了流覽器先河,是因為考慮到手機螢幕5.5成標配的今天,這樣做可以滿足用戶單手操作的習慣。還有,誇克流覽器的介面排版有大量的留白設計,因為白可以給人純潔的感覺進而更加清晰快捷,避免任何干擾。通過聚焦到“流覽器”這一個點,誇克流覽器可以更專注,進而通過細節優化,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流覽需求。做減法比做加法難,但如果將一個點做到極致,也就形成了壁壘。

誇克流覽器

誇克流覽器做到極致,比如極簡式的閱讀介面,支援智慧拼頁、無圖模式和螢幕自我調整,二合一工具列適配單手操作,書簽多設備同步。在流覽過程中沒有任何資訊干擾,同時還過濾掉垃圾廣告,給用戶沉浸式體驗。

豌豆莢設計獎對誇克流覽器的評價是這樣的:

“告別資訊焦慮,用它更輕快地流覽網頁,這個世界上,有喜歡複雜華麗的人,也有人會因此而感到焦慮。特別是資訊爆炸的網路,各種廣告、無用資訊衝擊著你的雙眼,怎麼樣才能專心上網?你需要一個乾淨的流覽器。”

羽量級的誇克流覽器是一個純粹、乾淨的流覽器。設立六年來,豌豆莢設計獎對App設計的標準和洞察一直都很堅持。我們來看之前,還有輕芒、即刻、潮汐等App其實同樣有著羽量級的影子。這一次頒獎給誇克流覽器再次表明其對“純粹、乾淨、極簡”的羽量級設計趨勢的洞見。隨著內容生產門檻的降低和傳播路徑的縮短,資訊爆炸、內容氾濫。互聯網資訊的消費就像一線城市生活一樣快節奏。同時,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就會陷入選擇困難症的焦慮。總之,使用者的焦慮意味著更需要“純粹、簡單”的東西。正是因為此,做減法、專注於一個點做到極致的羽量級的App會越來越受用戶青睞。

痛點理論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需要升級

移動互聯網上半場,痛點理論是被公認有效的產品方法論——在使用者使用產品或服務時,最沒有被滿足的需求就是痛點,每一個痛點都可能成就一款產品。因此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同App都是發現了明顯的用戶需求並且滿足它,這些需求就是所謂的用戶“痛點”。從最初普及的資訊、流覽器、IM、天氣、安全、地圖等工具類App,再到之後普及的電商、搜索、視頻等平臺類App,還有之後出現的打車、外賣等生活服務App,它們都是滿足了某一些痛點需求。

然而從羽量級App的興起可以看到,痛點理論在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之後或許要升級了。因為現在移動互聯網該有的App基本都有了,2016年興起的內容創業是在向App裡面填充內容變得更重要。到了下半場App走向成熟,比如流覽器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了,用戶剛需已經被滿足。下半場App的機會在於從細微處去尋找被滿足得不夠好的需求,用工匠精神打磨App來滿足這些需求。

上半場是將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滿足,下半場是將已經被滿足的需求滿足得更好,用戶的消費也正升級。現在更有效的產品方法論恐怕就是要追求更好的體驗,要用工匠精神精雕細琢。當然,高頻、剛需這些基本點依然很重要。

誇克流覽器之所以能在古老的流覽器市場脫穎而出,一個關鍵就是它從細微處打磨,分析用戶需求進行設計的取捨。比如它將標籤圖示的棱角從直角換成圓角,因為調研後發現使用者在視覺上更願意接受圓潤的事物和圖示;再比如將搜索欄移動到底部開了流覽器先河,是因為考慮到手機螢幕5.5成標配的今天,這樣做可以滿足用戶單手操作的習慣。還有,誇克流覽器的介面排版有大量的留白設計,因為白可以給人純潔的感覺進而更加清晰快捷,避免任何干擾。通過聚焦到“流覽器”這一個點,誇克流覽器可以更專注,進而通過細節優化,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流覽需求。做減法比做加法難,但如果將一個點做到極致,也就形成了壁壘。

誇克流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