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國足領隊李曉光:建立全國四級青訓中心是當務之急!

李曉光

李曉光算是中國足協的老臣了。在中國足協服務多年,

他曾當過技術部主任主抓青訓工作,也曾擔任過各級國字型大小球隊的領隊,與眾多外籍教練團隊共事。這兩年在中國足協退休之後,李曉光全副精力放到了基層青少年後備人才的基層調研上,也成為去年中國足協成立的“中國足球元老輔導團”的重要一員。在1月29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國足球名人論壇”期間,李曉光介紹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
現在中國足球當務之急就是:“修復中國足球生態,打造新形勢、新常態下的中國足球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足球最大問題就是缺人才

“這兩年,我對國內基層青訓的情況還是有發言權的。就去年一年,我走訪了18個國內的青訓機構、23家小學、25所中學,開了52次各類青訓研討會。”李曉光說,“我們現在可以說,中國最急需在青訓工作上面要做的,就是重新構建一個完善完整的體系。體系的構建可不是一家一時的事情,

也不是僅僅以數量和成績作為衡量標準的,而是一項集眾力、長週期、成常態的工程。”

李曉光

李曉光直言不諱現在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匱乏。“我們現在中國足球的人才家底很薄。以U16、17的隊伍為例,全國註冊的職業俱樂部梯隊不足80隊,

不足2000人。要以這樣的家底去談衝擊奧運會、世界盃,那基本沒戲。”李曉光說,“精英青少年球員少是一方面,更嚴重的是我們的基層及格的青訓教練實在太少。比如我去年搞了8次校園足球教練培訓班,一共培訓了500多人次,結果發現會踢球的老師只有7、8人,具有專項技能的足球教練只有3、4人,這種數量怎可能保證基層優質青訓的開展?沒有優質訓練,談什麼出人才?另外,
目前中國對基層教練員的保障經費也嚴重不足。”

中國青訓體系必須兩條腿走路

李曉光認為,目前中國要構建的青訓體系既不能完全學習歐美的俱樂部梯隊那套,也不能完全照搬日韓的學校足球那套。“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的青訓體系走什麼路,向職業化之前的三級業餘體校制度是比較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的,事實上也通過那套體制培養了中國足球一大班至今暫時無人能超越的球星。

”李曉光說,“但後來業餘體校制度被徹底拋棄了,都靠俱樂部一條腿走路,都靠市場去做青訓,那是走不通的!”

李曉光

對於新的中國青訓體系,李曉光表示必須舉國體制+俱樂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由國家主導,建立國家級-大區級-省級-市級四級青訓中心。另一方面,是由俱樂部主導,建立網點學校-俱樂部梯隊的模式,其中梯隊要設立6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設A、B隊,共12支梯隊。“中國有34個省和直轄市,如果每個建立10個青訓中心,那就有340個;每個青訓中心對接10所網點學校,每所網點學校有100人參加訓練,那就有34萬的精英青訓人口。這樣的佈局才能解決我們的基礎訓練人口,也才能和校園足球真正打通。”李曉光說,“青訓中心所在城市也要充分調動和俱樂部的合作積極性,在場地、教練、經費等方面進行融合互補。”

要打造符合中國人體質的風格

李曉光認為,在完善了這套青訓體系打造之後,中國足球才能具體考慮建立週末青少年聯賽制度、利用大資料手段建立教練和球員的評價、評估、選拔體系、健全青少年教練學習機制、建立有效的基層青訓獎勵機制等等。最終,李曉光認為必須統一思想,打造符合中國人體質的“中國足球風格”。

在2017廣東足球頒獎典禮上,李曉光(右二)給程洪森(左二)和廖德營(中)兩位元老頒發“終身成就獎

“中國足協事實上這兩年已經認識到必須把工作的重心向青訓傾斜,包括165計畫等等檔的出臺,這都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也不能被暫時的成績,還有諸如U23政策這些迫不得已的手段所糾結,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擼起袖子幹,真正用8到10年時間,我相信中國足球不可能做不到越南目前的成績!”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藝

建立國家級-大區級-省級-市級四級青訓中心。另一方面,是由俱樂部主導,建立網點學校-俱樂部梯隊的模式,其中梯隊要設立6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設A、B隊,共12支梯隊。“中國有34個省和直轄市,如果每個建立10個青訓中心,那就有340個;每個青訓中心對接10所網點學校,每所網點學校有100人參加訓練,那就有34萬的精英青訓人口。這樣的佈局才能解決我們的基礎訓練人口,也才能和校園足球真正打通。”李曉光說,“青訓中心所在城市也要充分調動和俱樂部的合作積極性,在場地、教練、經費等方面進行融合互補。”

要打造符合中國人體質的風格

李曉光認為,在完善了這套青訓體系打造之後,中國足球才能具體考慮建立週末青少年聯賽制度、利用大資料手段建立教練和球員的評價、評估、選拔體系、健全青少年教練學習機制、建立有效的基層青訓獎勵機制等等。最終,李曉光認為必須統一思想,打造符合中國人體質的“中國足球風格”。

在2017廣東足球頒獎典禮上,李曉光(右二)給程洪森(左二)和廖德營(中)兩位元老頒發“終身成就獎

“中國足協事實上這兩年已經認識到必須把工作的重心向青訓傾斜,包括165計畫等等檔的出臺,這都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我們也不能被暫時的成績,還有諸如U23政策這些迫不得已的手段所糾結,向一個正確的方向擼起袖子幹,真正用8到10年時間,我相信中國足球不可能做不到越南目前的成績!”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喆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