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公益推動進步,“非典型好人”陳利浩再獲“年度公益人物”獎

1月29日,以“公益創造美好”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公益節在北京舉行,遠光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利浩因其獨闢蹊徑的公益理念和長期實踐,再次被“中國公益節”授予“2017年度中國公益人物”稱號,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榮獲該榮譽。

陳利浩代表獲獎嘉賓,受邀在會上分享他的公益理念。他說到,公益是“好人好事”,卻又不只是“好人好事”。他形象的將公益事件比喻為杠杆,可以四兩撥千斤,把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善法良治的追求、對世界大同的理想,

通過公益事件優化機制體制、動員社會力量、傳遞真相理念,從而推動社會進步。

以下為陳利浩的現場演講摘錄:

我開始做公益的時候,總在想一個問題,公益是什麼?

公益首先是好人好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愛幼、扶危濟困等等。

但公益不能只是孤立的好人好事,因為這個世界上要做的好事太多,光憑公益人做不過來。

力學裡有個杠杆原理,我覺得公益就應該是杠杆,可以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四兩”是什麼?我認為,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良法善治的追求,對世界大同的理想就是“四兩”。但是,要做到這些,我們面臨的“千斤”很沉重,因為需要優化機制體制,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更需要傳遞真相、傳遞理念。

通過公益這個杠杆,我們可以用“四兩”去撥動“千斤”。我舉幾個例子。

鄧飛也是我們今天的年度公益獲獎人,鄧飛的免費午餐,就是從“不讓孩子餓著上學”這麼一個樸素、善良的願望出發,帶動了國家啟動貧困農村免費午餐試點,帶動了國務院啟動貧困農村營養改善計畫,

帶動中央每年撥款160多億元為農村貧困兒童提供營養午餐補助,免費午餐成了中國農村學生的制度性☆禁☆福利,這就是用公益推動機制體制的優化。

動員社會力量的例子。比爾蓋茨是中國工程院新當選的外籍院士,為了讓全球的每一個孩子,無論種族、國籍、貧富,都能打上疫苗,他提出了全球的疫苗防疫計畫,這個專案動員到了70多個國家的參與,

發動了世界銀行,製藥企業、技術公司、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組織,全球的免疫治理發生了系統性改變。

另一件是推動機制體制優化。大家知道“北京最淒美愛情故事”,我為主人公捐款退贓,並呼籲“推動醫保、戶籍制度的優化,推動對尿毒癥患者的關注”,全國各地媒體爭相報導,六天后國務院領導表態“下決心推動大病醫保”,一個月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下發了大病醫保的實施方案。

推動進步應該是所有公益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天的主題是“因為愛”。正是“因為愛”,因為愛這個國家,愛這個社會,我們才既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不足,義無反顧地用包括公益在內的一切方式去推動進步。這是每一個公益人、每一個公民的神聖使命。

推動進步應該是所有公益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天的主題是“因為愛”。正是“因為愛”,因為愛這個國家,愛這個社會,我們才既要看到成績,更要看到不足,義無反顧地用包括公益在內的一切方式去推動進步。這是每一個公益人、每一個公民的神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