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鍋耳牆下聽故事 廣州過年去

吳秀波

歡迎掃碼觀看吳秀波拜年視頻

“他演戲不會‘用力過猛’,

而是將日常情節用一種自然的方式表現出來;真正到了該爆發時,感情又如洪水猛獸一般洶湧而來,這樣張弛有度,會讓人覺得這不是在演戲,他就是那個角色。”(粉絲點評)

大咖月臺

我享受在廣州跑步的感覺,

有一天我想來這裡

發發呆、散散步、品品茶。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在北京長大,但奇怪的是,有時候來南方、到廣州,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很熟悉,好像從前我來過,

有一種天然的緣分。

廣州給我的印象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有特別多有意思的地方,看起來雲淡風輕,其實藏龍臥虎,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年輕的時候,我做歌手那陣,有幸被請到廣州和深圳來唱歌,還會順道去香港買點演出服。我們在歌廳裡唱,在迪廳裡唱,在餐廳裡唱。當時在舞臺上唱歌可以說是全情投入,瞬間情感極其真實,

沒有絲毫保留,比較忘我。這幾年,我給《北京愛上西雅圖》《不二情書》宣傳時也來過廣州,感覺廣州人特別熱情,城市又很現代化,粵語尤其好聽。

同樣是來廣州,十幾年前和現在相比,我的感受完全不同,城市變化太大、太快,你根本沒法想像下一次再來,它會變成什麼樣兒,讓人對這座城市的發展充滿期待。

我其實很想拍一拍廣東戲,像我小時候看過的那些黃飛鴻啊、南拳王啊。

我不是說喜歡拍那些打戲,我是喜歡那種氛圍:在一條古舊的街巷裡,有一個很深的宅子,裡面住著一個想通了的人,而且又是本領高強的人,那是一種特別綺麗的生活。

這些年我拍戲會去不同的城市,廣州總是我經歷的特別的一站。有時候接戲也是一種緣分,往往是因為一些奇怪的因素導致了最終的結果,就像一個人的未來。能來廣州拍戲,對我來說,冥冥之中也是一種緣分。

我喜歡在我所住過的每一個城市裡跑步,因為能發現它們不同的一面。生活就像一場長跑,只要不放棄,前面永遠有更好的風景。到廣州來,我也會跑步,因為空氣好,所以可跑的地方也很多,相當愉悅。

假如我變成沒人認識的普通人,又有時間在廣州住上一個禮拜,我可能會什麼都不幹,只是發發呆,坐坐、走走,漫無目的地感受這座城市;學學粵語,逛逛花街,品品早茶,

跟隨這裡的風俗領略羊城的文化。

至於在廣州過年,我很期待。我十分盼望將來有一天能夠帶著家人一起來體驗南方的新年,那是一種舒服而又放鬆的經歷,必定有特別熱鬧、溫暖的新年氛圍。

廣州日報·天狗守吉祥百業興旺

理由9

翻閱兩千年

這座城市摩天大樓林立,也有古老街巷風光。南越宮署開啟繁華,光孝寺中六祖開示,黃埔古港商船破浪,長洲島上名將搖籃……建城兩千多年的廣州,有太多可供品味的歷史,處處散發出歲月磨礪的滄桑與迷人。

帶著初來的朋友逛廣州,總是要去光孝寺。我會驕傲地告訴他們:這所禪寺的歷史,比北京故宮還要早七百年。當年,六祖慧能就是在這裡剃髮修行,開啟了佛法廣布的傳奇。

因為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我也常常去光孝寺裡流連低吟,摩挲鐵塔、仰望菩提,風幡閣的元代石刻讓人浮想聯翩,當年六祖就是在這裡說出傳世那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種我與歷史人物共存於同一空間的神奇感念湧上心頭。

光孝寺往西,便是陳家祠。那格外講究的大門,那些精細的木雕、灰雕、陶塑、玉雕、牙雕讓人目不暇接,在狹小的空間裡,匠人們用指尖的技藝擺佈千年風雲。

光孝寺往東,有北京路。從“北京路步行街”的石頭標誌再往前走幾步,站定俯視,玻璃下是十一層層層疊疊的古道(始于唐代至民國年間)。西元前214年,秦朝的南海郡尉在北京路建城。十年以後,南越王趙佗建國時,也把這裡定為皇城所在地,堪稱城池核心中的核心。自那至今,廣州城始終以北京路為中心,“跨”過珠江,自北向南鋪展,慢慢形成現在的模樣。

圍繞西湖路、九曜坊、龍藏街、鹽運西街等分佈著“寶藏”無數,呈現出完全不同於商業街的另一種美,深沉而豐富。無論是鎮海樓,還是五羊仙觀,抑或是中大校園的乙丑進士牌坊,個個都有故事,值得細品深究。這些星星點點分佈著的古跡與景觀,已與民居融合在一起,市井與歷史和諧共處,達成奇妙的平衡。今朝的平頭百姓就住在舊時大人物的宅子裡,古跡由此活了起來。

夕陽西下,勾勒出鍋耳牆的剪影;旭日東昇,陽光照進絢麗的滿洲窗。古村古鎮多如牛毛,沙灣古鎮、聚龍村……每一棟建築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民居中飄出的炊煙、菜香、鍋鏟叮噹聲,摻雜著街巷傳來的叫賣聲,一股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悅耳的風鈴聲、背著畫夾寫生的人,散發著藝術的氣息。

來廣州過年吧,街頭走一走,或許你能聽見空氣中隱約傳來的千百年前的集市聲。

專題統籌:趙東方、王曉雲

美術總監:黃頌豪、龍成滿

執行:王曉雲、陶開河、梁倩薇、趙亦平、夏強

責編:王曉雲、夏強美編:章虹

本版撰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視頻製作: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溪

有太多可供品味的歷史,處處散發出歲月磨礪的滄桑與迷人。

帶著初來的朋友逛廣州,總是要去光孝寺。我會驕傲地告訴他們:這所禪寺的歷史,比北京故宮還要早七百年。當年,六祖慧能就是在這裡剃髮修行,開啟了佛法廣布的傳奇。

因為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我也常常去光孝寺裡流連低吟,摩挲鐵塔、仰望菩提,風幡閣的元代石刻讓人浮想聯翩,當年六祖就是在這裡說出傳世那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種我與歷史人物共存於同一空間的神奇感念湧上心頭。

光孝寺往西,便是陳家祠。那格外講究的大門,那些精細的木雕、灰雕、陶塑、玉雕、牙雕讓人目不暇接,在狹小的空間裡,匠人們用指尖的技藝擺佈千年風雲。

光孝寺往東,有北京路。從“北京路步行街”的石頭標誌再往前走幾步,站定俯視,玻璃下是十一層層層疊疊的古道(始于唐代至民國年間)。西元前214年,秦朝的南海郡尉在北京路建城。十年以後,南越王趙佗建國時,也把這裡定為皇城所在地,堪稱城池核心中的核心。自那至今,廣州城始終以北京路為中心,“跨”過珠江,自北向南鋪展,慢慢形成現在的模樣。

圍繞西湖路、九曜坊、龍藏街、鹽運西街等分佈著“寶藏”無數,呈現出完全不同於商業街的另一種美,深沉而豐富。無論是鎮海樓,還是五羊仙觀,抑或是中大校園的乙丑進士牌坊,個個都有故事,值得細品深究。這些星星點點分佈著的古跡與景觀,已與民居融合在一起,市井與歷史和諧共處,達成奇妙的平衡。今朝的平頭百姓就住在舊時大人物的宅子裡,古跡由此活了起來。

夕陽西下,勾勒出鍋耳牆的剪影;旭日東昇,陽光照進絢麗的滿洲窗。古村古鎮多如牛毛,沙灣古鎮、聚龍村……每一棟建築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民居中飄出的炊煙、菜香、鍋鏟叮噹聲,摻雜著街巷傳來的叫賣聲,一股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悅耳的風鈴聲、背著畫夾寫生的人,散發著藝術的氣息。

來廣州過年吧,街頭走一走,或許你能聽見空氣中隱約傳來的千百年前的集市聲。

專題統籌:趙東方、王曉雲

美術總監:黃頌豪、龍成滿

執行:王曉雲、陶開河、梁倩薇、趙亦平、夏強

責編:王曉雲、夏強美編:章虹

本版撰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曾俊

視頻製作: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