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味道的濟南著名平民特色小吃,月工資2000元天天吃也夠了

同很多歷史悠久的老城市一樣,濟南也有很多老味道的特色小吃,比如烤地瓜,尤其是在冬天裡,吃上一個熱乎乎的烤地瓜,那感覺是從心底暖遍全身。

與烤地瓜這樣的平民小吃相似的濟南特色小吃還有哪些?既然是平民小吃,

那就要便宜,不能太貴。另外,還必須是老味道,名氣又不能太小……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香脆如同不加糖的點心:油旋

色澤金黃,香脆可口的油旋。

外酥裡脆,面香撲鼻,油潤金黃。剛出鍋的油旋最香,

感覺跟吃不加糖的點心一樣。按濟南人的習慣,吃幾個油旋,再喝上一碗甜沫那是絕配。

濟南比較出名的油旋有蘇將林油旋、張氏油旋。蘇將林在魯菜名店聚豐德飯店專事做油旋,曾在1958年給視察濟南的毛澤東主席做過油旋,西哈努克親王來濟南時也曾到聚豐德品嘗過他做的油旋。張氏油旋的出名源自國學大師季羨林,當年他的學生每次去北京看他都要拿張氏做的油旋,

季羨林則為張氏油旋題字:“軟酥香,油旋張”。

推薦:大觀園內的“油旋張”

泉城二怪之首:甜沫

甜沫配油旋,這樣的早飯是絕配。

泉城二怪之首,雖然名字怪,但吃起來的味道並不怪。

甜沫不甜——被稱為泉城二怪之首。它是用小米麵熬的鹹粥,內有花生米、粉條、豇豆、五香豆腐乾、菠菜五種配料,

因此又被稱為“五香甜沫”。甜沫來自濟南話中的“添麼”,通常是商家把粥做好了,問客人那五樣配料裡再添加點兒什麼。後人根據諧音把“添麼”的鹹粥叫做了“甜沫”。

推薦:和平路上甜沫唐

好米配好肉,吃起來沒夠:大米乾飯把子肉

好米配好肉,吃起來沒夠!

米好、肉好,二好合一,方為上佳。這是歷史悠久的一道濟南名吃。

米通常產自濟南北園,肉選用帶皮白條豬,用蒲草捆好煮熟。濟南大米乾飯把子肉源自清朝年間的趙家幹飯鋪,因此現在的濟南很多飯店都會打出“趙家把子肉”、“趙家乾飯把子肉”的招牌。但到底哪家最正宗,說法就不一了。把子肉是濟南的最平民化肉食小吃。

推薦:經六路趙家米飯鋪、遍佈全市的超意興速食連鎖、無影山路的老兵把子肉

席捲全國的濟南小吃:黃燜雞米飯

從全國範圍內這道名吃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地道的濟南名吃,在全國刮起一股旋風。

只選用三黃雞的雞腿肉,經過配方秘制,砂鍋煮成,配之以上好的黃河大米。

黃燜雞米飯起源於民國時期,一度成為魯菜招牌。建國後漸漸失傳,2011年濟南人楊銘宇將其重新開發上市,隨後不到一年,黃燜雞米飯就席捲濟南的街頭巷尾,目前各種品牌的黃燜雞米飯層出不窮。

從全國的範圍內講,黃燜雞米飯的知名度也是極高的。這得益於全國許多城市裡都有它的招牌。

推薦:楊銘宇黃燜雞米飯

好壇裝好肉,讓人口水流:罎子肉米飯

鮮香湯濃,肉爛不膩。這是罎子肉倍受歡迎的原因。

罎子肉,看名字就可知是用罎子煮制的。

這是又一道米飯配肉的濟南名吃。創制者是清末時的魯菜名店鳳集樓。通常選用上好五花肉在瓷壇中煨煮,因此得名。

鮮香湯濃,肉爛不膩。罎子肉是許多飯店的招牌,雖然在濟南一直不溫不火,但因為不失平民本色,所以還是值得品嘗的。

推薦:經三路薛氏速食

去晚了必須排隊:亮亮麵館

豬骨肘湯麵是招牌,沒吃過的要點上一碗。

門面不大,天天坐滿,去晚了要排隊。

關於亮亮麵館的傳說很多。改革開放初期,老闆亮亮從英雄山下擺攤賣拉麵起家。

湯好,豬後肘熬制;料好,川紅辣椒制辣醬;面好,特級專用粉。能拉出一寬、二寬、菲葉寬、一粗、二細、三毛細麵條。

推薦:英雄山小吃城亮亮麵館

中華老字型大小:草包包子鋪

門面是百年老樓,這樣方配得上中華老字型大小名頭。

湯汁足、油而不膩。

創始人張文漢因為憨厚老實,不喜說話,人稱“草包”。1937年,在濟南開店賣包子時自己乾脆冠名為“草包”包子鋪。草包包子鋪與濟南天豐園與狗不理包子齊名,每逢週末,店門外都要排隊等餐。

推薦:普利街草包包子鋪

便宜又方便:便宜坊鍋貼

便宜坊位於濟南商埠老區裡。

吃一口回味無窮,老濟南都好這一口。

皮薄餡足,香脆味美。便宜坊鍋貼由天津人張月祥於1933年創辦。比較聞名的有三種:三鮮餡、豬肉餡、素餡。

改革開放之初,便宜坊同其他老字型大小一樣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消沉,幾經沉伏,近年來隨著懷舊風起,這家老店重又煥發了生機。

推薦:經三路緯四路交口(別無分店)

吃狗不理不必非去天津:天豐園狗不理包子

同出一門,天豐園狗不理包子名聲在外

大小完全一樣,這樣的狗不理包子你愛吃吧?

濟南天豐園狗不理包子與天津狗不理包子同出一門,由商人魏子衡在濟南大觀園於1943年創辦。

每個包子褶花都是18個,大小劃一,一嘴下去滿口油,香而不膩。吃正宗狗不理不必非去天津,在濟南也行。

推薦:大觀園天豐園

小店經營很便宜:唐氏仁愛包子

仁愛包子一直是小店經營,價格便宜。

頭個大,分量足,吃兩個就差不多夠了。

一家平民草根創辦的濟南品牌包子,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始終是小店經營,價格十分便宜。每天中午小店門口都要排數十米長的隊伍,老少皆愛。

推薦:勝利大街南頭

不排隊,買不上:孟家扒蹄

每天都要排隊購買的孟家扒蹄

軟爛香醉,吃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源起于魯菜名店文升園的“罐兒蹄”。1981年,“罐兒蹄”經過改良,發展成為孟家扒蹄。

軟爛香醉、味鮮醇厚,骨質輕輕一扯,就整體脫骨。

推薦:英賢街19號

小門店裡的大品牌:周記扒雞

門面很小,在天橋下不起眼的一角。

味道真心不錯,為老闆的良心點贊。

創辦於改革開放後。特點是香甜味厚,油而不膩。每天都要排隊購買,而且還是限量供應,去晚了就沒有了。因為鹹淡可口,煮得也比較爛,所以特別適合老年人的胃口。

推薦:天橋下的天成路14號

純正的魯菜味道:魯味齋扒蹄

著名相聲大師馬季的題詞

口味獨特,鮮香味美,吃起來確實不一樣。

魯味齋扒蹄由濟南王姓商人創辦于民國初期。通常要經過一炸、二燉、三燜、四泡的製作過程,並有中草藥配成的秘方。

醇厚鮮香,口味獨特。現在由創辦人的後人經營,分店較多。

推薦:經三路小緯六

與北京烤鴨齊名:老玉記口蘑脫骨扒雞

老玉記是濟南扒雞歷史最久的之一

酥鬆入味,藥香純正是老玉記最大特點。

由濟南張姓商人創辦于清朝末年,目前是山東老字型大小企業。1956年6月與北京烤鴨、道口燒雞等同時被評為有全國風味名吃。

色澤鮮豔,酥鬆入味,藥香純正。現在由創辦人的後人經營,分店較多。

推薦: 北坦大街陳家樓老店

齊名老玉記的名吃:蒿家扒雞

在濟南,蒿家扒雞的分店也是比較多的。

蒿家扒雞是濟南人最愛吃的扒雞之一

由蒿姓濟南人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肉質鮮嫩,食而不膩,肉爛不散。現在由創辦人的第二代人在經營,開有多家分店。

推薦:北坦大街

濟南的麥當勞:雨雨炸雞

小門面,大品牌。雨雨炸雞很多濟南人都知道。

創辦于1994年,老闆據說是一名下崗職工。精製配料而成,外酥裡嫩。價格公道,具有極強的平民色彩。買上一袋回家,全家人圍坐著吃炸雞,嗯!挺有感覺的。

推薦:義和北街國棉四廠旁(別無分店)

夏天馬上要到了,開始擼串啦!濟南人夜生活最喜歡的模式開啟,燒烤怎麼少得了哇!

濟南的擼串夜生活模式即將開啟

推薦:

濟南最大牌的燒烤店:牛陣燒烤(市內各分店)

磊磊燒烤、鑫鑫燒烤、馬老二燒烤飯店、金家特色燒烤:回民社區內

地道的濟南名吃,在全國刮起一股旋風。

只選用三黃雞的雞腿肉,經過配方秘制,砂鍋煮成,配之以上好的黃河大米。

黃燜雞米飯起源於民國時期,一度成為魯菜招牌。建國後漸漸失傳,2011年濟南人楊銘宇將其重新開發上市,隨後不到一年,黃燜雞米飯就席捲濟南的街頭巷尾,目前各種品牌的黃燜雞米飯層出不窮。

從全國的範圍內講,黃燜雞米飯的知名度也是極高的。這得益於全國許多城市裡都有它的招牌。

推薦:楊銘宇黃燜雞米飯

好壇裝好肉,讓人口水流:罎子肉米飯

鮮香湯濃,肉爛不膩。這是罎子肉倍受歡迎的原因。

罎子肉,看名字就可知是用罎子煮制的。

這是又一道米飯配肉的濟南名吃。創制者是清末時的魯菜名店鳳集樓。通常選用上好五花肉在瓷壇中煨煮,因此得名。

鮮香湯濃,肉爛不膩。罎子肉是許多飯店的招牌,雖然在濟南一直不溫不火,但因為不失平民本色,所以還是值得品嘗的。

推薦:經三路薛氏速食

去晚了必須排隊:亮亮麵館

豬骨肘湯麵是招牌,沒吃過的要點上一碗。

門面不大,天天坐滿,去晚了要排隊。

關於亮亮麵館的傳說很多。改革開放初期,老闆亮亮從英雄山下擺攤賣拉麵起家。

湯好,豬後肘熬制;料好,川紅辣椒制辣醬;面好,特級專用粉。能拉出一寬、二寬、菲葉寬、一粗、二細、三毛細麵條。

推薦:英雄山小吃城亮亮麵館

中華老字型大小:草包包子鋪

門面是百年老樓,這樣方配得上中華老字型大小名頭。

湯汁足、油而不膩。

創始人張文漢因為憨厚老實,不喜說話,人稱“草包”。1937年,在濟南開店賣包子時自己乾脆冠名為“草包”包子鋪。草包包子鋪與濟南天豐園與狗不理包子齊名,每逢週末,店門外都要排隊等餐。

推薦:普利街草包包子鋪

便宜又方便:便宜坊鍋貼

便宜坊位於濟南商埠老區裡。

吃一口回味無窮,老濟南都好這一口。

皮薄餡足,香脆味美。便宜坊鍋貼由天津人張月祥於1933年創辦。比較聞名的有三種:三鮮餡、豬肉餡、素餡。

改革開放之初,便宜坊同其他老字型大小一樣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消沉,幾經沉伏,近年來隨著懷舊風起,這家老店重又煥發了生機。

推薦:經三路緯四路交口(別無分店)

吃狗不理不必非去天津:天豐園狗不理包子

同出一門,天豐園狗不理包子名聲在外

大小完全一樣,這樣的狗不理包子你愛吃吧?

濟南天豐園狗不理包子與天津狗不理包子同出一門,由商人魏子衡在濟南大觀園於1943年創辦。

每個包子褶花都是18個,大小劃一,一嘴下去滿口油,香而不膩。吃正宗狗不理不必非去天津,在濟南也行。

推薦:大觀園天豐園

小店經營很便宜:唐氏仁愛包子

仁愛包子一直是小店經營,價格便宜。

頭個大,分量足,吃兩個就差不多夠了。

一家平民草根創辦的濟南品牌包子,至今已有近20年的歷史。始終是小店經營,價格十分便宜。每天中午小店門口都要排數十米長的隊伍,老少皆愛。

推薦:勝利大街南頭

不排隊,買不上:孟家扒蹄

每天都要排隊購買的孟家扒蹄

軟爛香醉,吃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源起于魯菜名店文升園的“罐兒蹄”。1981年,“罐兒蹄”經過改良,發展成為孟家扒蹄。

軟爛香醉、味鮮醇厚,骨質輕輕一扯,就整體脫骨。

推薦:英賢街19號

小門店裡的大品牌:周記扒雞

門面很小,在天橋下不起眼的一角。

味道真心不錯,為老闆的良心點贊。

創辦於改革開放後。特點是香甜味厚,油而不膩。每天都要排隊購買,而且還是限量供應,去晚了就沒有了。因為鹹淡可口,煮得也比較爛,所以特別適合老年人的胃口。

推薦:天橋下的天成路14號

純正的魯菜味道:魯味齋扒蹄

著名相聲大師馬季的題詞

口味獨特,鮮香味美,吃起來確實不一樣。

魯味齋扒蹄由濟南王姓商人創辦于民國初期。通常要經過一炸、二燉、三燜、四泡的製作過程,並有中草藥配成的秘方。

醇厚鮮香,口味獨特。現在由創辦人的後人經營,分店較多。

推薦:經三路小緯六

與北京烤鴨齊名:老玉記口蘑脫骨扒雞

老玉記是濟南扒雞歷史最久的之一

酥鬆入味,藥香純正是老玉記最大特點。

由濟南張姓商人創辦于清朝末年,目前是山東老字型大小企業。1956年6月與北京烤鴨、道口燒雞等同時被評為有全國風味名吃。

色澤鮮豔,酥鬆入味,藥香純正。現在由創辦人的後人經營,分店較多。

推薦: 北坦大街陳家樓老店

齊名老玉記的名吃:蒿家扒雞

在濟南,蒿家扒雞的分店也是比較多的。

蒿家扒雞是濟南人最愛吃的扒雞之一

由蒿姓濟南人創建於上世紀50年代。肉質鮮嫩,食而不膩,肉爛不散。現在由創辦人的第二代人在經營,開有多家分店。

推薦:北坦大街

濟南的麥當勞:雨雨炸雞

小門面,大品牌。雨雨炸雞很多濟南人都知道。

創辦于1994年,老闆據說是一名下崗職工。精製配料而成,外酥裡嫩。價格公道,具有極強的平民色彩。買上一袋回家,全家人圍坐著吃炸雞,嗯!挺有感覺的。

推薦:義和北街國棉四廠旁(別無分店)

夏天馬上要到了,開始擼串啦!濟南人夜生活最喜歡的模式開啟,燒烤怎麼少得了哇!

濟南的擼串夜生活模式即將開啟

推薦:

濟南最大牌的燒烤店:牛陣燒烤(市內各分店)

磊磊燒烤、鑫鑫燒烤、馬老二燒烤飯店、金家特色燒烤:回民社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