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股跌停!都是月亮惹的禍?

生態巨變:今天,A股誕生一隻仙股!

31號在跌停榜翻了兩頁才找到樂視網,1日翻了6頁。一天比一天慘!但是上證連續幾天都能夠穩穩地保住收盤跌幅不超1%的記錄。證監會31日晚剛部署2018年任務——要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根本使命,

1號,廣大散戶就再次感受到“被保護”的感覺了。近兩百檔股票跌停,好久沒吃過這麼一大碗面了,有點兒撐。

在股民一片比慘的環境下,博覽研究員注意到我大A股成功誕生了一隻仙股——*ST海潤,截至1日股價已經跌破一元錢了。

以前市場心態總覺得要是被套牢了大不了再扛幾年等一波牛市就回來了,現在市場真的慢慢出現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光景。這或許也預示著未來的股市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仙股,而這些現象也在告誡我們要在2018更進一步思考我們未來的投資了。

在此,博覽研究員梳理了過去的一些重要資料,並繪製了幾張圖表。諸位看圖一目了然。

第一幅圖是2017年9-12月日成交額在小於1000萬和1000-2000萬兩個區間的分佈情況,

可以明顯看出低成交個股數量越來越多。

再來看看下一幅圖:

從市值大小的角度來看2017年12月日成交額低於2000萬的個股份布,可以發現基本符合市值越小成交額越低迷的規律,大致符合二八分化的定律。

第三幅圖是:

這張圖是以估值大小的角度來看2017年12月日成交額低於2000萬的個股份布,可以發現基本符合估值越高成交額越低迷的規律,大致也符合二八分化的定律。

再來看看第四張圖:

從A股散戶投資者自由流通股市值持股占比的資料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合計占比資料的變化可以發現:機構化越來越高,去散戶化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而近期A股已經出現了市值13.09億的公司,

過去幾年來還都是保持在15億以上。此外,價格在2元的股票也已經有接近40來隻了。這不禁讓博覽研究員聯想到《植物大戰僵屍》裡面那句——一大波僵屍即將來襲……

所以,本文不用過多的邏輯闡述,大家看看圖片就可以大致明白:

自2015年市場見頂走熊以來,伴隨著去杠杆和持續的金融強監管已經使得整個市場陷入存量博弈格局。在這樣的一種趨勢下:

首先是決策層對股市的定位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未來長期趨勢下金融市場都將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股市處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自然很難獲得資本大量湧入的局面。也就是說長期沒有多少錢將是股市的真實寫照。

其次是目前改革已經進入到實體經濟領域,這使得整個股市在中長期方向下還得繼續承擔中國經濟改革轉型的成本。所以還是我們之前說的——A股背鍋,港股受益;創業板背鍋,藍籌白馬受益;小票背鍋,創藍籌受益。沒有多餘的流動性,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市場互殺取血爭奪流動性。而只有那些盤子大的、流動性強的大票才更有優勢搶奪流動性。

所以市場的機會進一步的聚攏,市場的機構進一步紮堆,互相抱團取暖。所以這也正如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近期在《金融業將被打回“舊石器時代”,三年無牛市》之中所言:斷水、斷電、斷通道!不是實體經濟,都別想拿銀行的錢!

市場被斷水斷電之後,就會使得那些“個子小”的貧弱公司難以度日,最終的結果就是進一步加劇兩極分化的格局。正如31日中證報所言:證監會定調今年工作,A股有望迎來一批“獨角獸”。對於近期市場出現的“大小同跌”的情況,我並不認為是一個常態,也就是說未來在投資上,安全性將是投資者考慮的首要條件。而那些大傢伙在整個經濟體中具有一席之地的大企業自然會比那些小個子的企業更有安全感。

需要申明的一點是,寫本文的立場是站在李宏圖先生《金融業將被打回“舊石器時代”,三年無牛市》這篇巨集文的週期視角來評估未來股市的生態環境。所以和本內參近期探討的短期風格切換並無實質性矛盾。

總結

A股生態已經發生改變,八年抗戰一波牛市回本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還了,未來的股市將因為金融強監管的持續深入而將乙太效應充分發揮。今後機構化、美股化將成大趨勢,市場更多的機會將聚集在一小部分股票當中。對於2017年出現的一九分化格局,我們認為並不是已經到頭了,而是剛剛開始而已。未來在投資上選擇低估值的、高市值的、高成長性的將是大勢所趨。

未來長期趨勢下金融市場都將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股市處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自然很難獲得資本大量湧入的局面。也就是說長期沒有多少錢將是股市的真實寫照。

其次是目前改革已經進入到實體經濟領域,這使得整個股市在中長期方向下還得繼續承擔中國經濟改革轉型的成本。所以還是我們之前說的——A股背鍋,港股受益;創業板背鍋,藍籌白馬受益;小票背鍋,創藍籌受益。沒有多餘的流動性,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市場互殺取血爭奪流動性。而只有那些盤子大的、流動性強的大票才更有優勢搶奪流動性。

所以市場的機會進一步的聚攏,市場的機構進一步紮堆,互相抱團取暖。所以這也正如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近期在《金融業將被打回“舊石器時代”,三年無牛市》之中所言:斷水、斷電、斷通道!不是實體經濟,都別想拿銀行的錢!

市場被斷水斷電之後,就會使得那些“個子小”的貧弱公司難以度日,最終的結果就是進一步加劇兩極分化的格局。正如31日中證報所言:證監會定調今年工作,A股有望迎來一批“獨角獸”。對於近期市場出現的“大小同跌”的情況,我並不認為是一個常態,也就是說未來在投資上,安全性將是投資者考慮的首要條件。而那些大傢伙在整個經濟體中具有一席之地的大企業自然會比那些小個子的企業更有安全感。

需要申明的一點是,寫本文的立場是站在李宏圖先生《金融業將被打回“舊石器時代”,三年無牛市》這篇巨集文的週期視角來評估未來股市的生態環境。所以和本內參近期探討的短期風格切換並無實質性矛盾。

總結

A股生態已經發生改變,八年抗戰一波牛市回本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還了,未來的股市將因為金融強監管的持續深入而將乙太效應充分發揮。今後機構化、美股化將成大趨勢,市場更多的機會將聚集在一小部分股票當中。對於2017年出現的一九分化格局,我們認為並不是已經到頭了,而是剛剛開始而已。未來在投資上選擇低估值的、高市值的、高成長性的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