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1歲“學霸奶奶”本科畢業!為了圓夢她竟堅持了60年

81歲的“學霸奶奶”薛敏修近日取得了天津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本科學位,成為又一例“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其實,薛敏修在2014年春報名參加天津大學網路教育學院的課程時就備受關注。

她3年多的大學路,引發了大眾諸多思考。諸如純粹享受學習本身,她說只要學習就能讓她高興;諸如人生不設限,就算年過八旬,依舊願去挑戰;又諸如刻苦與堅持,雖然學習阻力重重,但耐心毅力不減。

在我看來,發人深省的是她在81歲時仍努力成全21歲時的夢想,

用心補全60年來的遺憾。薛敏修在1957年與1959年先後兩次參加高考,卻因政治原因未能入學。恢復高考以後,她又受限於“未婚,年齡低於25歲”的報考條件。60年過去了,她依然記得當年的夢想,並實現了它。

人人都有夢想,但又有誰像她一樣堅持了60年呢?夢想伴隨人的一生,

最初它如燈塔給我們前進的希望,後來化作人生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更常見的情況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與記憶的疊加,它變成了一個個遺憾,被時間的濾鏡美化,成為與人說道的故事。

我們越來越常接受一種暗示,就是去接納並享受遺憾——夢想又不是KPI。於是我們常聽到:“誰沒有年輕過呢?”又或者是無數的“想當年”。這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因為讓夢想一直保鮮是一件刺痛的事。

一學期五門課兩門不及格難道會不挫敗嗎?因高齡學習吃力多次面臨被勸退不紮心嗎?聽到“連她都做得到”成為鼓勵別人的尾碼不無奈嗎?學霸奶奶的刻苦,哪裡僅僅在於每天5點起床,3年不看電視呢。求而不得是苦,一輩子求而不得仍求,還會為社會所苦。

於是,夢想總是短壽的,所以才總是和青春聯繫在一起吧。

在“學霸奶奶”年輕時,社會還不像今天這樣開放和包容。夢想的火花一直在她心中躍動,但在過去,並沒有充分的空間能讓她自由自在地去追逐夢想。她是不幸的,她沒有生在最好的時代,但她也是幸運的,在耄耋之年,她終於等來了那片能讓她的夢想展翅翱翔的天空。

和“學霸奶奶”相比,

我們這代年輕人無疑更加幸運。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未來可能性。然而,在同齡人中,卻有人早早失去了追夢的初心,在醉生夢死中糊塗度日,也有人迷失在了紛亂的塵世之中,失卻了尋找夢想的方向。“學霸奶奶”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實現夢想,僅靠環境是不行的,堅持與行動才是追夢道路上最好的旅伴。

“學霸奶奶”的成功是一面明亮的鏡子,照亮我們的膽怯懶惰,也照亮社會的老實本分。夢想沒有實現,終究是生命的缺失。而只要心中還有那盞指引著夢想的明燈,只要那盞明燈的燈火還在燃燒,什麼年紀去尋找它都不算太晚。

也照亮社會的老實本分。夢想沒有實現,終究是生命的缺失。而只要心中還有那盞指引著夢想的明燈,只要那盞明燈的燈火還在燃燒,什麼年紀去尋找它都不算太晚。